2015年的醫療界風起云涌,新現象層出不窮,究竟哪10件是最具焦點的呢?我們根據讀者長達一個月時間的投票選擇,及編輯部意見,特選出以下10件焦點新聞——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
點評:屠呦呦代表中國醫藥界捧歸的不僅僅是諾獎和科研自信,還有諸多關于科研體系建設的反思。
新聞簡介:2015年10月5日,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被授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團隊先驅性地發現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此獲益。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也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醫鬧入刑”正式實施
點評:“醫鬧入刑”彰顯了法律層面解決醫鬧問題的努力和無奈。
新聞簡介:2015年8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擾亂醫療秩序”被列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中——“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15年11月1日起,“醫鬧”正式入刑基層取消外語、論文評職稱
點評:“全民科研”時代正在成為歷史,“以臨床論英雄”時代剛剛開啟。
新聞簡介:2015年11月,人社部和國家衛計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職稱外語成績可不作為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申報條件,對論文、科研不做硬性規定,只作為評審的參考條件,基層職稱評審回歸“臨床”。中國首部器官捐獻規范操作指南發布
點評:器官移植改革一小步,中國現代文明發展史上一大步。
新聞簡介:2015年1月1日,我國宣布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全面實施公民自愿器官捐獻制度。8月22日,《中國器官捐獻指南》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第一部統一的器官捐獻規范操作指南。截至2015年8月19日,我國自愿器官捐獻達4737例,其中捐獻大器官12748例。中國論文遭大規模撤稿
點評:這不僅僅是中國醫療界的悲哀!
新聞簡介:2015年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表聲明,因涉嫌同行評議造假,撤回64篇中國作者的論文。今年以來,各大出版社相繼爆出論文撤稿消息: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來自中國高校或研究機構的論文;英國BMC出版社撤回41篇出自中國學者的論文……學術不端現象的大規模爆發再次將中國學術界推上風口浪尖。李建雪“醫療事故罪案”
點評:一個引起整個醫療界高度關注的案件,只待一場客觀公正的審判。
新聞簡介:2015年3月,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30多位專家就“李建雪醫療事故罪案”展開病例討論,對福建省醫學會做出的醫療事故鑒定提出質疑,建議申請中華醫學會重新鑒定。
2012年,福建長樂市醫院一名產婦產后大出血死亡,福建省醫學會鑒定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李建雪醫生被吊銷醫師資格,開除黨籍,取保候審。李建雪本人和一些專家均認為其在整個診療過程中不存在“嚴重不負責任”現象。今年3月9日,長樂市醫院也發出聲明,希望維護李建雪的合法權益。“解放醫生”大潮來襲
點評:在醫改的道路上,解放醫生是公認的必由之路,亦是最坎坷之途。
新聞簡介:2015年1月,國家衛計委聯合多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通過放寬條件、簡化程序,優化政策環境,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此后,浙江、深圳等地均出臺政策開放多點執業,北京、黑龍江等地則著手改革公立醫院編制制度。加之體制內“醫生集團”的風起云涌,“解放醫生”、改革醫院人事制度已獲得廣泛關注。“三明醫改”引發熱議
點評:一個倒逼出來的改革模式,在2015成為醫療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新聞簡介:2015年12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以《新理念、新發展:醫改深水區的“三明路徑”》為題報道并高度肯定三明醫改,此前,國務院醫改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主辦的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培訓班也在三明開班,均被視為“三明模式”被全國推廣的信號。規培全面啟動
點評:被稱為中國醫療人才培養的治本之策,期待很好的落實。
新聞簡介:2015年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全面啟動,完成5年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的畢業生,需在培訓基地接受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今年起新招收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要確保合格畢業生可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四證。軍隊醫院或面臨改革
點評:中國醫療界的大融合時代就要來了!
新聞簡介: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11月,習近平又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軍隊醫院改革或即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