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嵌體材料多種多樣,瓷嵌體良好的機械強度和美觀性,成為近幾年的越來越多醫生選擇的修復體。一、窩洞底部、側壁等過渡區域,都應修整圓鈍;窩洞輪廓線也需修整圓鈍。1. 瓷嵌體雖然抗壓強度高,但抗折能力低,脆性也大,如果牙體有銳角,容易引起應力集中而造成嵌體折裂,所以牙體制備后的所有過度區域都要磨圓鈍。2. 通常金屬嵌體的制備需要在洞緣磨出45度、0.5-1mm寬的小斜面,目的是增加金屬嵌體與牙體的密合度,降低邊緣牙齒組織的折裂。但瓷嵌體由于抗折能力低,邊緣要有一定的厚度,所以不需要制備斜面。二、要確保最小咬合面深度不小于1.5mm,最窄寬度在2.5mm以上。三、建議窩洞向合面外展6-10度;且窩洞過渡區的表面角應接近90度。醫生在進行嵌體修復時常遇到的問題是:嵌體就位不下去。嵌體往往涉及多個線面,需要醫生尤其注意要取得共同就位道。國內教科書對金屬嵌體的合面外展角度要求是3-5度,但嵌體建議擴展到6-10度,以利于順利就位。因增加外展而減少的摩擦固位力,可以通過樹脂粘接來彌補。窩洞過渡區的表面角建議接近90度,也是為了方便就位,同時可增強嵌體與牙體組織的穩定性。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