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文獻閱讀--顱鎖綜合征的手術治療
病史與診斷
患者女,21歲,在6個月大時即被診斷為顱鎖綜合征,患者主訴“要求改善美觀以及提高咀嚼效率”。通過檢查,側貌凹面型,患者存在面中1/3凹陷,顴骨發育不足,上頜發育不足(橫向,矢狀向以及垂直向),面部左右基本對稱,前牙開合,下頜中線右偏1mm,骨性III類錯合,合平面陡。關節無異常。
全景片示,上頜第三磨牙未萌,左上頜與左下頜各存在一顆多生牙。頭影測量數據如下。
治療目標與方法:
與患者溝通后,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故治療決定采取正畸-正頜聯合治療。主要治療目標為改善患者咬合,獲得一個較好的軟硬組織的美觀。
治療過程與結果:
在通過影像學與臨床檢查,上頜、顴骨發育不足已經明確,手術計劃初步確定為雙頜手術與顴骨假體植入。
首先由正畸醫生負責術前去代償,同時排齊、整平牙列。在去代償完成后,準備正頜手術。手術前使用Dolphin軟件進行輔助手術設計與治療后面型預測。手術包括上頜Le Fort I型截骨術,上頜前移5mm,下頜雙側下頜支矢狀劈開術后移2.4mm,同時逆時針旋轉合平面。顴骨部位的假體被植入來糾正面中部較凹的面型。術后的骨塊均使用堅固內固定裝置進行固定。術后2周,開始進行手術的正畸調整。最終,取得了較好的側貌與咬合功能。
3年后復查,無明顯復查。
討論:
顱鎖綜合癥患者由于發病率比較低,對于此種患者的正畸-正頜治療也尚缺乏標準化的指南進行參考。顱鎖綜合癥的患者一般都存在著恒牙埋伏,乳牙滯留,多生牙,骨性III類錯合的癥狀。一般化的治療程序為,拔除滯留乳牙與多生牙,正畸牽引埋伏恒牙,牽引完成后進行排齊整平,然后視情況進行正頜手術,上頜Le Fort I型截骨術前移動上頜骨,下頜雙側矢狀骨皮質切開術后退下頜骨。顱鎖綜合癥最理想的治療年齡應該從混合牙列期開始,早期拔除可能阻礙恒牙萌出的多生牙可以減少由于萌出道受阻而出現的恒牙埋伏。對于某些病例,生長發育期的正頜手術也可以作為選則來嘗試糾正患者的生長趨勢,但是由于生長發育的不可控性,依然存在著需要二次手術的可能性,這點需要跟患者說明。已有學者研究表明早起糾正上頜的發育不足的遠期療效并不好,由于下頜骨的持續生長。故成年后的正頜手術還是常用手段。
來源: DEAN 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