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提高所有胃腸道癌癥確診患者生存率。在這涉及14000名患者的首次同時分析消化道不同位置癌癥患者的生存率的研究可能使人類對阿司匹林在胃腸道癌癥治療的應用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2015年歐洲癌癥會議上發表了該研究結果的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實驗負責人MartineFrouws博士及其團隊分析在1998~2011年間確診患有胃腸道癌癥的13715名病人的數據,通過將數據與配藥信息聯系在一起,他們發現了癌癥確診后阿司匹林的使用與總生存率的關系,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比未使用者在總生存率上有明顯的增長。
30.5%的病人確診前使用阿司匹林,8.3%只在確診后使用,而61.1%并未使用阿司匹林。癌癥最高發的部位是結腸(42.8%)、直腸(25.4%)、食管(10.2%)。中位隨訪時間是48.6個月,有28%的病人至少活了5年。在調整了各種潛在混雜因素后發現,在相同情況下,確診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比未使用者的生存率高2倍。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分析了每位患者的治療處方,從而得出更準確的結果,現在我們要分析癌癥資料來研究阿司匹林的治療效果,通過研究阿司匹林的作用特點來明確將來哪些病人可獲益于這種治療。“Frouws博士說。
目前,一個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正在研究每日80mg阿司匹林對荷蘭結腸癌老年患者生存率的影響,研究人員希望能進一步開展消化道其他部位的試驗,來為更多的患者受益于阿司匹林提供可信的證據。“如果阿司匹林能作為廉價的、副作用少的、無專利權的藥物應用對醫療衛生系統也有很有利的影響。“Frouws博士認為。
阿司匹林的治療作用是因為其抗血小板作用。循環腫瘤細胞(CTCs)通過粘附在其周圍的血小板來偽裝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而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功能,因此有利于免疫系統識別并清除CTCs。
醫學研究日益趨向于個體化,然而,許多個體化治療很昂貴且只針對于少數人,而該研究則恰恰相反,它證明在個體化治療的同時,可用于大眾的、廉價的、被廣泛認可的、容易獲得的藥物也可有很多價值。
有兩位并未參與該項試驗的學者也發表了評論,一位是會議的歐洲癌癥組織主持PeterNaredi教授,他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阿司匹林的有益作用,應考慮將阿司匹林推廣。另一位是歐洲腫瘤內科學會發言人NadirArbrt教授,他將阿司匹林視為靈丹妙藥,因為阿司匹林可防治冠心病、癌癥和阿爾茲海默癥這三大健康殺手。Frouws博士還告訴我們,阿司匹林不僅可防治疾病,低劑量的阿司匹林也可用作胃腸道癌癥的輔助治療手段,阿司匹林的適當劑量和用藥時間以及風險/收益比率仍有待研究,但在精密醫學領域,遺傳信息和生物標志物可有助于在規避嚴重副作用的同時,制定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但不可否認,阿司匹林也存在使患者消化道黏膜受損的風險,如何平衡收益和風險是放在每個醫生面前的問題。
轉:醫學界麻醉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