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連載|牙髓病CBCT臨床應用(三)
1,問題一:輻射損傷的原理是什么?
與其他三維(3D)放射成像技術相比,CBCT的優點之一是輻射劑量低。然而,無論劑量多少,CBCT仍然有電離輻射,因此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合理性
優化性
限制性
電磁輻射只要具備足夠的能量,就可以對生物組織造成損傷。體內分子被電離后最終引起細胞損傷。電離以兩種方式發生:分子的直接電離或分子通過產生自由基的間接電離。
(1)間接的細胞損傷
間接的細胞損傷是通過水的電離引起的。
H2O + 輻射→H2O+ + e-
H2O(分解)→ H+ + OH
OH + DNA/酶→受損 DNA/酶
(2)直接的細胞損傷
細胞內的分子+輻射→受損分子
最常見的是間接損傷,因為人體內70%是水。電離的水分子可迅速分解成自由基(羥基[OH]活性特別強),損傷人體內的重要分子,如非常脆弱的酶和DNA。損傷可導致細胞死亡或轉化(可誘發惡性腫瘤)。幸運的是,只要有足夠時間,轉化的細胞可以被機體修復。
2,問題二:風險與年齡、劑量的關系?
(1)風險與年齡
年輕人比老年人更易于受到輻射影響(即更敏感),這是由于年輕人細胞更新能力強,生存時間長,更易于誘發惡性腫瘤,因此應考慮到對年輕患者進行非電離照射(如磁共振)或低劑量X線照射。
(2)風險與劑量
①目前并不能準確地評估放射檢查所誘發的患癌風險,只能根據已知暴露在原子彈、核電廠爆炸和其他此類事故的受害者來評估。這些事故中輻射劑量相當高,通常是全身劑量。如果將所有數據繪制在圖表上時,可以明顯看到高劑量和誘發致命性癌癥之間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
②當劑量較低時,例如在放射診斷學中所用的劑量,這種線性關系又存在一些爭議,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線性關系持續為零,該模型不起作用。
③有趣的是,有學者認為少量的輻射反而可能有益。因為隨機風險一開始先下降,然后才增加。抑或隨機風險在低劑量時一直都很低,當劑量增加到已證實的較高劑量時才有風險。
3,問題三:放射檢查劑量的現實“等量物“有哪些?
口腔放射檢查的劑量非常低,這是口腔專業的一大優勢。但當使用較高輻射劑量技術如CBCT時,仍應有意使用較低劑量。
來源:口腔醫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