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美在面部美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牙齒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牙齒的美學修復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步進入了全瓷時代,而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玻璃纖維樁和樹脂核的聯合應用,更是使得美觀與功能能夠達到完美的結合,本文將對牙齒美學修復的基礎操作如:牙體預備、排齦、取印模、非金屬預成樁+樹脂核制作等進行詳細的介紹。
隨著牙體牙髓病專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經過完善根管治療的大面積缺損患牙需要進行全冠或樁核-冠修復。傳統樁核的制作常采用間接法由金屬鑄造而成,患者需就診兩次后才能開始全冠修復外,而且還存在以下不足:兩次就診之間的時間段,患牙的牙體缺損可能影響到患者的功能與美觀;暫封物處理不當會導致冠方微滲漏,影響患牙的長期療效;如采用臨時樁冠修復體,可能導致誤咽或冠方微滲漏。和傳統鑄造樁核相比比,預成樁系統配合核成型技術,僅需就診1次即可開始全冠修復,最大程度地降低冠方微滲漏的風險,及時制作的臨時冠可以保證患者的功能和美觀,正因如此,預成樁系統自發明之日起就得到了迅猛發展,在臨床上的使用也日益廣泛。
瑞士康特齒科集團較早地進入了預成根管樁的開發與生產,其ParaPost預成金屬平行樁系統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近年來隨牙齒美學修復技術的發展,又開發出不含金屬的ParaPost預成玻璃纖維樁、ParaBond粘接系統和ParaCore多功能核樹脂,極大地方便了臨床修復醫師的操作。下面以一個臨床病例來介紹ParaPost預成纖維樁系統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 確認適應證
患者,女性,左上第二前磨牙大面積牙體缺損(圖1),經完善根管治療后(圖2),為冠修復的適應證。患者選擇金瓷冠為最終修復體,按金瓷冠要求對牙體組織進行預備后,剩余健康牙體組織少,且有少量腐質,為樁核冠的適應證。去除原充填體及腐質后,頰舌壁剩余牙體組織量較多(圖3),可行預成樁+樹脂核+金瓷冠修復。
第二步 根管預備
ParaPost預成纖維樁系統采用了人性化的顏色標記,同型號的根管預備車針和預成樁標記的顏色一致:3、4、4.5、5、5.5、6號的標記顏色分別為棕、黃、藍、紅、紫、黑,對應的車針和預成樁的直徑分別為0.9、1.0、1.14、1.25、1.4、1.5。
先根據患牙根充后的X片來確定預成樁的長度和型號(直徑):預成樁的長度在保證4mm根尖封閉區的前提下盡量長,本患者使用預成樁型號對應的環標為黃色,即4號 (直徑為1.0mm,)(圖4)。
根管預備的步驟如下:在確定的預備長度,先用P鉆取出部分根充物,然后依次以專用鉆針預備,由3#備至4#(圖5)。
試合預成纖維樁:將與最后預備車針型號相同的預成纖維樁在口內試合,去除多余部分后調整至合適長度,并最終確認(圖6)。
試合樹脂核成型帽:上頜前磨牙使用6號成型帽,如成型帽內空間大,直接使用將導致樹脂核過高,可在成型帽內填紅蠟,填完蠟后再次試戴,確認填蠟量合適(圖7)。
第三步 粘固預成樁、形成樹脂核
ParaCore系統配備了根管內混合注射頭(圖8),可以直接深入備好的根管內,防止因螺旋充填器旋轉產熱而影響樹脂水門汀的固化速度,粘接前應模擬使用根管內混合注射頭,確認其能到達已備根管的最深處。
粘接前消毒根管壁,吹干或用紙尖吸干。
然后進行粘固預成纖維樁并作樹脂核的操作,細節如下:
1.處理根管壁:先涂ParaBond處理劑,30秒后吹干或紙尖吸干;再涂ParaBond粘接劑(A、B液等量混合),30秒后吹勻;
2.利用調和槍調和ParaCore多功能核樹脂:不戴混合頭時將材料推出,觀察樹脂和催化劑的兩個出口是否通暢,然后把推出的材料舍棄,安裝根管內混合注射頭。醫師利用根管內混合注射頭將核樹脂注入根管內及根管口周圍,在預成纖維樁周圍涂布核樹脂后插入根管內并確認完全就位;同時護士將根管內混合注射頭剪短,將核樹脂注入成型帽后交給醫師,醫師將成型帽在患牙上就位(圖9),光照固化;
3.取下成型帽,檢查樹脂核:應該完整無缺損。將紅蠟去盡后可以發現,樹脂核與對牙及鄰牙間均有一定間隙,減少了全冠牙體預備的磨除量(圖10);
第四步 全冠修復
按最終修復體金瓷冠的要求進行牙體預備后,即可進行下一步的冠修復。此處不再贅述(圖11)。
由上文可知,經過三步操作后,醫師一次處理即可完成患牙的樁核修復,直接進入到全冠修復的流程,為患者節約了一次復診的奔波。
小提示:
1. 采用預成樁+樹脂核修復技術時,最好使用配套的器械和材料,并嚴格按照其使用說明使用,這樣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操作過程中,尤其是根管預備后,應該注意保護冠方封閉,控制患者的漱口等動作,維持根管內的清潔狀態,防止產生冠方微滲漏。
來源:凱頓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