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口腔視界
1.牙鉗由三部分組成,即喙、關節和柄。
(1)上下牙鉗的區別
1)上牙鉗:喙與柄成一直線,或接近180角度。上頜后牙有刺槍式牙鉗,其喙與柄幾近平行。當喙與柄不成一直線,而形成鈍角時,柄也有相應的彎曲使整個牙鉗成為S形。這種彎曲的目的在于使牙鉗能避開口角、上牙和下頜骨的阻擋。
2)下牙鉗:喙和柄成直角,或稍大于直角的鈍角,這種彎曲也是為了避開口角和上牙的阻擋。
(2)左右牙鉗的區別:多數牙鉗不分左右,只有上頜第一、第二磨牙鉗才分左右,原因是該牙的三根當中有兩個頰側、一個在腭側,頰側牙鉗喙是尖的。
(3)牙冠鉗與牙根鉗的區別
1)牙冠鉗喙寬大,牙根鉗喙窄小。
2)牙冠鉗喙一般較牙根鉗短。
(4)乳牙鉗的特點:比較短小。
2.牙挺
(1)由喙、桿和柄三個部分構成。根據大小不同分為牙挺與牙根挺。
(2)握持方法:右手掌心握住牙挺之柄,食指固定在牙挺的桿上,以防止挺在滑脫時損傷軟組織。應用牙挺時,強調支點的正確選擇,只能以牙槽突為支點,而不應當以牙齒為支點。要很好地控制施力的大小和方向,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左手手指一定支持在被挺的牙齒和鄰近牙齒上。左手同時有牽開并保護口腔軟組織的作用。
3.輔助器械
(1)齦分離器:是成對的,凹的一面向著牙齒,突的一面向著齦,每次拔牙時用以分離牙齦。在沒有齦分離器時,可用探針代替。
(2)手術刀:常用15號和11號刀片。
(3)骨膜分離器:常用有兩種,在口腔內多用小骨膜分離器分離骨膜,較大的骨膜分離器還可用作牽引齦片。
(4)骨鑿和骨槌:用以鑿去骨質或劈開牙齒。在鑿牙槽骨時,最好用窄骨鑿,在劈開牙齒時,最好用寬骨鑿。骨槌一般不消毒,由護士使用。因此應當防止手術中以被污染的鑿的末端與其它器械接觸,在下頜骨用骨鑿時,一定要用左手支持下頜骨。
(5)骨鉗:形似牙鉗,在兩柄之間有彈簧,用以煎去小塊骨突,如過高的牙槽中隔。
(6)骨銼:用以銼平細小的骨突和銳利的骨緣,銼后常遺留很多細小骨碎片在傷口內,要仔細刮除干凈。
(7)刮匙:用以刮除牙槽窩內骨碎片,牙碎片以及肉芽組織。
(8)縫針縫線常用小三角針,較鋒利,縫線則用黑絲線。
(9)止血鉗:常用蚊式止血鉗。
(10)張口器:幫助口張開。
(11)吸引器:幫助消除口腔和傷口內的積液,手術更清楚。
(12)組織鑷:偶爾用以夾持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