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緣不清
現象:在模型上,牙體與牙齦沒有清晰的界線。
原因:1、取模前沒使用排齦線;
2、口內唾液血水沒吹干凈;
3、備牙時傷牙齦太厲害;
4、灌模時石膏與水的比例沒調準確,致使邊緣多氣泡。
后果:不就位,戴不下,咬頜高、邊緣不準
建議:1、取模時使用排齦線;
2、取模前先將口中的唾液血水吹干凈;
3、請選用合適的車針備頸緣,如意外傷牙齦,可考慮加牙齦收縮劑使牙齦恢復后再取模;
4、調石膏時請按說明書使用。
現象:肩臺外側高于內側,肩臺不清晰及不規則
原因:1、醫生使用車針時方法不對;
2、取模前未做好備牙確認工作。
后果:邊緣易頂到,不就位,咬頜過高,邊緣不密合
建議:使用預備頸緣線專科車針,(EX-18F車針),建議備肩臺的模型,用硅橡膠取模且一定要排齦。
現象:整個牙模表面模糊、咬頜錯位、脫模
原因:1、取模時印模材未干,提前從患者口腔中取出;
2、取模時患者異物感強,嘔吐;
3、取模時手指用力不均;
后果:無法就位、咬頜高1-2mm
建議:重取模,增加托盤與印模料固位裝置,避免以上不良現象。
現象:模型表面有不規則粉狀物,用手觸摸時會有石膏粉脫落。
原因:1、石膏或印模材受潮;
2、水粉比例不對;
3、灌模時牙托內有水;
4、石膏待干時間不夠。
后果:就位不好
建議:重取模,避免以上不良現象。
現象:沒有醫生所要求制作種類的頜間距離。
原因:1、備牙不夠;
2、取模變形;
3、咬蠟變形。
后果:咬頜高,裂瓷
建議:1、鋼牙空間至少在0.5-0.8mm以上,瓷牙1.5-1.8mm;
2、重備牙、取模、咬蠟;
3、做咬頜面金屬,切對頜、切基牙;
4、建議咬蠟片檢查頜面空間。
現象:橋體沒有共同就位道,單顆對應面不平行或不對稱。
原因:1、醫生未按正確方法備牙,使橋體或單顆倒凹;
2、備牙后未戴臨時牙套,且長時間未裝修復體,導致基牙移位或傾斜。
后果:裝不下,取裝不順,邊開,不到位
建議:1、請參照標準備牙;
2、如不能備牙,建議做溝槽式精密附件。
現象:確定咬頜關系異常
原因:1、溫度過高,蠟體變形;
2、未找定位點;
3、運輸變形;
4、咬蠟前確定口內上下頜關系并記錄,咬蠟時應咬到記錄位置。
后果:咬頜不準
建議:1、取好咬蠟后建議將咬蠟放在冷水中保存,選取合適之蠟片;
2、取咬蠟時囑患者用吞口水正常姿勢咬頜;
3、運輸途中采用泡棉等包裝,防止運輸途中碰撞變形。
現象:組織面超過鄰牙邊緣,不平坦。
原因:剛拔牙或有殘根
后果:橋體組織面不密,殘根不密。
建議:1、拔掉殘根,三個月后待組織面恢復好再取模制作;
2、提示技工剛拔過牙,需多修牙槽嵴。
現象:牙突、牙長
原因:備牙不夠
后果:顏色不準、形態不好
建議:1、前牙唇面空間標準:1.5-1.8mm [金屬0.3mm+OP0.2mm+瓷(1.0-1.3mm)的厚度]
該條件優點:A、整個唇面的發育形態均可制作的很有立體感,對稱性也會很好;
B、最低標準不能低于1.0mm,否則會透底色,很難覆蓋遮色層,條件所限,形態也很難調整。
2、前牙切端標準:2.0-2.5mm,該條件切端很通透,內發育形態也可以堆瓷堆出來;
最低標準:不能低于1.0mm,否則會透底,甚至透出遮色層,很不美觀;
3、前牙舌側標準:1.2mm,該條件舌側形態會修的很有立體感,一般沒有該條件,部分件制作出來后會透底、透遮色層,甚至露金屬內冠,舌側形態也只能象征性的修一下,條件所限;
4、后牙頰側標準:1.5-1.8mm,最低標準不能低于1.0mm;
5、后牙頜面:一般在1.8-2.0mm,咬窩最低點在2.0-2.5mm,最低不能低于0.8mm。
來源于DSD微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