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成人單側后牙反 牙合 患者下頜及顳頜關節的對稱性. 方法 對20例成人單側后牙反 牙合 患者及23例正常 牙合 成人拍攝定位頦頂位片及雙側顳頜關節中位斷層片進行描記分析. 結果 成人單側后牙反 牙合 患者在下頜坐標系中反 牙合 側DMP點更靠遠中及頰側,在顱底坐標系中反 牙合 側CMP,DMP點更靠遠中,DMP,MM,DM點更靠側方. 結論 相對下頜坐標系,反 牙合 側第一磨牙位置與對側相比更靠遠中及頰側.在骨性結構上,未見下頜的不對稱.相對顱底平面,下頜骨向反 牙合 側發生了旋轉.
引言
后牙反牙合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錯牙合畸形,其中多數患者為單側后牙反牙合,據報道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為7%~23%[1] .單側后牙反牙合可影響關節、肌肉的功能.單側后牙反牙合如未在兒童時期及時進行治療,將導致牙列不對稱,但一側后牙反牙合是否會引起骨骼的不對稱,至今仍存在爭論.我們以成人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為對象,通過對其定位頦頂位片及雙側顳頜關節中位斷層片的分析,并與正常牙合患者進行比較,研究成人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頜及顳頜關節的對稱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01-02/2001-08在我院就診的未經正畸治療的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21(男10,女11)例,年齡18~27(平均21.3)歲為實驗組.恒牙列,一側后牙反牙合(其中右側6例,左側5例),反牙合涉及磨牙及前磨牙,伴有下頜中線向反牙合側偏移至少1mm,并排除由牙齒移位造成的中線偏斜(牙性偏斜),另以正常 牙合成人23(男11,女12)人,年齡21~23(平均22.3)歲為對照組.
1.2 方法
采用AUTO-Ⅱ全景X線機(Shimadzu Co,Japan)及Toshiba800mA多軌跡斷層X線機攝片.X線片由同一位技師拍攝完成.對每位受試者拍攝定位頦頂位片:頭部向后傾斜,左右耳塞固定雙側外耳道,聽眶線與膠片暗盒平行,X線中心線與雙側下頜角連線垂直.并以定位頦頂位片為參考,對每位受試者拍攝校正的顳頜關節中位斷層片.
1.2.1 定位頦頂位片
將X線片通過掃描輸入計算機,確定標志點(Fig1).下頜骨的對稱性通過兩個坐標系進行評估.一是顱底坐標系,一是下頜骨坐標系.顱底坐標系是以雙側棘孔中點及其垂直平分線為基準建立的.下頜骨坐標系是以雙側髁突連線及其垂直平分線為基準建立的.通過在下頜骨坐標系中對雙側標志點的前后及水平距離的測量和單側標志點的水平距離的測量確定下頜的骨性及牙性的對稱性,由此產生4個變量.同樣,通過在顱底坐標系的測量也可以產生6個變量.此外,為確定對稱性又額外增加了2個變量.在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為反牙合側減非反牙合側,在對照組為右側減左側.
1.2.2 顳頜關節中位斷層片
將X線片通過掃描輸入計算機,確定標志點.以定位頦頂位片對關節斷層片進行校正,通過測量關節上、前、后間隙確定髁突在關節窩內的位置.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反牙合側與對照組的右側進行比較,非反牙合側與對照組的左側進行比較.共產生6個變量.為驗證定位頦頂位片及顳頜關節中位斷層片的可重復性,從實驗對象中隨機抽取10例,間隔1wk后再拍攝X線片.將兩次拍攝的X線片測量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無顯著性差 異.從實驗組和對照組各隨機抽取5例,由作者重復定點2次,間隔2wk.將兩次定點測量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無顯著性差異.
統計學處理:測量結果用SPSS10.0軟件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
表1 ,定位頦頂位X線片測量結果
2 ,結果
在定位頦頂位片中,對稱性變量測量值在實驗組為反牙合側減非反牙合側,在對照組為右側減左側.均值為正說明實驗組的反牙合側或對照組的右側標志點距基準線的距離較遠.正中變量測量值為正表明其偏向反牙合一側或對照組的右側.兩坐標系的夾角(IC/IS)也存在正值和負值.負值表明在反牙合側下頜骨坐標系的X軸與顱底坐標系的X軸相交并位于其遠中.測量結果表明,在下頜骨坐標系中,DMP點在前后向及橫向都有顯著性差異.骨性標志點雙側未見有顯著性差異.在顱底坐標系中,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在前后向及橫向都存在顯著的不對稱.CMP、DMP點在反牙合側更靠后,在橫向,DMP,MM,DM點分別更靠近側方,認為是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的下頜骨相對顱底平面發生了旋轉.反牙合側下頜第一磨牙與對側相比更靠近外側及遠中.骨性標志點間未見有統計學差異,因此認為在骨性結構上,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別.IC/IS在實驗與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該值為負值(-1.01度),表明相對顱底平面在反牙合側髁突更靠近后方.髁突在關節窩內的位置在兩組間及反牙合與非反牙合側間均未見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錯牙合與骨骼對稱性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然而即使在無錯牙合的正常人中,也發現上下頜骨左右存在大小差異[2] .因此,這種差異的產生是否與投照方法相關呢?研究發現在頭顱定位后前位片中,即使發生了5°的側向旋轉,也會顯示兩側明顯不對稱,而這種旋轉對定位頦頂位片的計算結果卻不產生影響[3] .而且,依據頭顱定位后前位片無法確定不對稱差異是牙性的還是骨性的或二者兼而有之[4] .因此,選用定位頦頂位片研究下頜骨的對稱性更為準確.
我們認為,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的下頜骨相對顱底平面發生了旋轉.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在下頜的閉口運動過程中,由于牙合干擾的存在及沒有正確的牙尖引導,使下頜向反牙合側發生側向移動[5] .但牙尖斜面及顳頜關節的結構使得下頜不能發生單純的側向移動,而使下頜發生旋轉,因此產生非反牙合側髁突向前、下、向中線,而牙合側髁突產生旋轉運動,使下頜發生偏移.正是由于下頜的旋轉導致了下頜骨相對顱底平面的不對稱.使得安氏Ⅰ類單側后牙反牙合的患者偏移后在反牙合側形成Ⅱ類關系或在非反牙合側形成Ⅲ類關系.由于下頜的旋轉導致反牙合側下頜第一磨牙比對側更靠近外側及遠中,這與臨床常見的反牙合側磨牙往往呈現Ⅱ類關系相一致.但也有可能磨牙的相對遠中位置本身即由Ⅱ類牙合關系所導致的.我們證明,單側后牙反牙合與牙列的對稱性相關.但并未發現骨性結構 的不對稱,因而并不能認為單側后牙反牙合如不進行治療將導致骨性結構的不對稱.在頭顱定位后前位片上發現的骨性的不對稱也許是由于投照原因形成的.
在頭顱定位后前位片研究中,在額平面發現顳頜關節有顯著的不對稱.但在本研究中,由于在關節中位斷層片上未見到兩組間有明顯差異,因此認為由于單側后牙反牙合的發生使顳下頜關節發生了改建.單側后牙反牙合患者為適應新的咬合關系,在下頜骨的位置及牙齒的排列方面都發生了適應性的變化.為建立正常的咬合關系而進行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齒的移動,將會引起關節內髁窩關系的變化.這種突發的變化將會超出患者的適應范圍,導致疼痛或不適[6] .因此,對于已發生完全改建的成年患者,在正畸治療時或許單純移動牙齒而不改變頜骨位置關系將會有利于顳頜關節的健康.
來源:中國口腔正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