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INO-DENTAL 2011論文集
作者: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 范兵
范兵,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專業委員會常委,老年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美國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兼職教授,參編《Pathways of the pulp》第11版,2002年獲亞太地區根管治療比賽第一名,發表SCI論著30多篇,多次赴國外進行專題學術講座。
C形根管是存在于C形牙根中的根管,其主要特點是根管橫斷面呈“C”形,常見于下頜第二磨牙。不同人群中下頜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發生率差異較大,美國人群中僅為2.7%,而在泰國、黎巴嫩、中國人群中則分別高達10%,22.4%和31.5%。我國人群中C形根管的高發生率使得對其形態、識別和治療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C形根管的形態特點
(一)髓室底和根管口的解剖特點
在具有C形根管的下頜第二磨牙中,大多數有一個半島狀的弧形髓室底。髓室底與頰側髓壁之間通常有一個呈“C”形的帶狀溝,可能連續,也可能斷開。Melton將根管口的形態分為三型:C1 型為連續的C形;C2型呈分號樣;C3型為2個或3個大小一致的根管。
(二)C形根管的三維形態特點
C形根管的橫斷面形態自根管口到根尖可發生顯著變化。在顯微CT掃描基礎上進行三維重建,可將C形根管的形態分為以下尖部根管融合型、近遠中根管對稱型和近遠中根管不對稱型。
二、C形根管的識別
成功治療C形根管的前提是要正確識別,即判斷C形根管是否存在以及大致形態。僅從臨床牙冠的形態很難判斷C形根管是否存在,可通過X線技術、顯微鏡或內窺鏡檢查以及CBCT檢查識別C形根管。
三、C形根管的治療
C形根管形態的復雜性對臨床治療提出了挑戰。與普通的圓根管和扁根管相比,其治療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斷面上弧形狹區的清理、成形和充填;②C形根管近縱溝側的根管壁較薄,如何避免過度切削和穿孔的發生;③C形根管可能存在2個以上的根管彎曲,如何疏通和成形根管。
C形根管的治療最好是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上橡皮障后開髓,去除髓室中的牙髓組織,使用DG16仔細探查根管口位置,然后用10或15號不銹鋼K銼探查根管的形態、直徑和走向。當根管口呈連續的C形時,插入根管內的診斷銼為2~4個,通常為3個。當根管口呈分號形時,可以在較小的根管內插入1個診斷銼,在較大的根管內插入1~3個診斷銼。
C形根管常伴有彎曲,故推薦使用鎳鈦器械作轉動切削成形根管,避免使用大號H銼上下銼動。根管尖部應該至少預備到25號,以便沖洗針頭進入根管下端進行有效沖洗。對于根管預備錐度的要求是盡可能保守,能夠進行垂直加壓充填即可,以防根管壁穿孔的發生。
根管充填:熱牙膠垂直加壓技術對狹區和不規則區的充填比側方加壓和機械性擠壓效果好,是目前充填C形根管較為合適的方法。采用超聲根管銼輸送封閉劑的方法,能更好地在不規則根管上涂布封閉劑,減少根管微滲漏的發生。
患牙的修復:當牙體破壞較小時,可以直接使用復合樹脂和銀汞合金修復。牙體破壞較大時,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鑄造樁和成品樁的使用,可以將根管口下2~3mm的牙膠去除,充填銀汞合金,并與髓室中的銀汞合金一起構成樁核,再用全冠修復。采用銀汞樁核可以避免常規樁腔預備時發生穿孔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