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何謂呼吸道傳染病,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相同嗎?(P43)
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 311-2009
答: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呼吸道傳染病的3個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傳播、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
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策略因不同的傳播途徑而有所不同。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傳播途徑的隔離措施,同時還要根據診療操作可能暴露的風險級別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需采取“標準預防+飛沫傳播+接觸傳播”預防控制措施,若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等高危操作時,個人防護級別要按空氣傳播對待,即“標準預防+空氣傳播+接觸傳播”預防控制措施。
綜上所述,呼吸道傳染疾病不能簡單理解為“空氣傳播疾病只需采取空氣隔離措施”或“飛沫傳播疾病只需采取飛沫隔離措施”,需綜合考慮,基于標準預防采取相應傳播途徑的隔離措施,并結合病原體的危害程度、可能實施的診療方式等綜合運用預防措施。
問題二、哪些診療操作容易引發氣溶膠,如何做好防護措施?(P45)
規范:《經空氣傳播疾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規范》WS/T 511-2016
答:容易引發氣溶膠的常見操作有:氣管插管和拔管、吸痰、心肺復蘇、咽拭子采樣、尸檢、使用高速設備(如鉆、鋸、離心機、牙科手機等)的操作、氣管鏡檢查等。實施這些操作時,患者可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和微小氣溶膠而造成疾病的傳播。
因此,醫務人員在實施上述診療操作時應做好職業防護。
①操作房間保持通風良好,只允許必要的人員入內。
②根據分級防護的要求和暴露級別,選擇合適防護用品,如穿防水隔離衣或防護服、戴眼罩/面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③接觸患者前后執行手衛生、戴手套,脫手套后及時洗手或手消毒。
問題三、無負壓病室時,如何做好空氣傳播疾病患者的隔離工作?(P47)
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 311-2009
答:醫療機構如無負壓病房,針對空氣傳播疾病患者需做好隔離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①可將患者安置在單間病房,病房應通風良好,有空氣消毒裝置。房間內設有手衛生設施、獨立衛生間。
②患者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并限制其在隔離病房內活動。患者物品專人專用。
③病室每天至少消毒至少一次,地面、物體表面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
④工作人員進入病室時應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穿隔離衣/防護服、戴帽子和手套,近距離(1m以內)接觸和進行可能噴濺的操作時除戴醫用防護口罩以外,還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⑤患者出院后需進行終末消毒,地面、物體表面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設備、儀器根據產品說明書進行清潔消毒;一次性用品按感染性廢物處理。
【復習考核題】
一、判斷題
1.空氣傳播的疾病只需采取空氣隔離措施( )
2.張醫師為H7N9進行氣管插管時,個人防護需達到三級防護措施 ( )
3.周護士為普通患者吸痰時需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 )
4.經空氣傳播的疾病需安置在負壓病房 ( )
5.接觸易引發氣溶膠的操作時需根據風險戴無菌或清潔手套( )
二、單選題
1.下列哪種疾病需執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預防措施( )
A.H1NI
B.甲肝
C.梅毒
D.HIV
2.下列哪種疾病需執行標準預防+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
A.肺結核
B.H7N9
C.手足口
D.SARS
3.容易引發氣溶膠的操作不包括( )
A.吸痰
B.心肺復蘇
C.氣管插管
D.皮試
4.經空氣傳播的疾病無負壓病室時,下列處置錯誤的是( )
A.安置單間病室
B.病室通風良好
C.有空氣消毒裝置
D.可以使用公共衛生間
5.護士進入空氣傳播的疾病病室進行更換污染床單時,下列防護不推薦的是( )
A.戴醫用防護口罩
B.穿隔離衣
C.戴護目鏡
D.帶無菌手套
來源:原創 SIFIC團隊 SIFIC感染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