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后進行了微創的二期手術(圖14),暴露植體,上愈合帽(圖15)
取種植印模(圖16-18),超瓷基臺一體冠修復(圖19)
3周后戴入種植修復體(圖20-22)
戴牙后我們再次做了CBCT檢查和三維重建,來確認在未翻瓣植骨的情況下,種植體唇側骨板的厚度。結果顯示,兩枚種植體頸部的唇側骨板厚度均大于1mm,而且種植體實際位置和術前軟件上設計的位置,也基本一致(圖23-25)
常規口腔衛生指導后,要求患者定期復查。完成修復后,患者對牙齦和牙齒的外形,色澤都非常滿意(圖26,27)
種植修復完成后,患者定期復診,牙冠從未出現松動脫落,也未出現美學并發癥和生物并發癥,只是在修復2年多以后,有一次啃了硬東西,12牙冠唇側超瓷崩脫一小片。復診后在椅旁用日本松風超瓷材料修復,精細拋光,僅耗時15分鐘。術后3年復診口內照和X片顯示,骨水平和軟組織水平穩定,牙齦健康,牙冠顏色穩定,按照Furhauser紅色美學指標評定,得到14分滿分(圖28,29)。
全文小結:
該病例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計算機輔助種植軟件的精確設計,結合科學的臨床思維方式,用非常規的短種植體修復前牙。簡化了治療流程,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時獲得了理想的美學效果。美中不足的地方是12植入位置比22略淺,未達到骨下2-3mm,所以從術后即刻,直到術后3年X片上看,牙槽骨未能爬升到種植體肩臺。然而,12種植體周圍的骨水平一直保持穩定,該臨床案例仍將進一步的觀察遠期的療效。
作者介紹
賀剛,博士,主任醫師
2006年在華西口腔醫學院獲博士學位。
2012年在美國gIDE/UCLA國際種植交流比賽上獲第三名。
2012、2013年蟬聯第一、第二屆全國BITC種植病例大賽最高獎。
2013年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聘為種植碩士導師。
2015年通過歐洲骨整合學會(EAO)種植專家認證,是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牙醫。
2017年被國際植牙醫師學會中國分會(ICOI)聘為常務理事。
從事口腔修復學和口腔種植學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多年,在英文和中文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并參編研究生教材《種植義齒修復設計》和《中國口腔種植臨床精粹》。長期擔任多個主流種植系統中國區特聘講師。
來源:原創 賀剛博士 口腔種植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