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恒牙的臨床鑒別。
1)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顯。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顯,新萌出的橫切牙尚可見明顯的切嵴結節。2)色澤: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黃,更顯有光澤3)形態:乳牙牙冠高度短,近遠中徑相對較大,并具有牙冠近頸1/3處突出明顯、頸部收縮等特點4)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參考牙齒排列的次序加以鑒別。
2.第一恒磨牙的萌出。
六齡牙的成熟要經過一個漫長的發育階段。胚胎3~4個月左右,第一恒磨牙的牙胚開始形成,出生時開始鈣化,大約2~3歲時牙冠鈣化完成,6~7歲開始萌出,9~10歲牙根發育完成。
決定六齡牙萌出時的咬合關系主要有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靈長間隙、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方向、萌出速度以及上、下頜骨的發育程度等各種因素。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受第二乳磨牙遠中平面位置影響較大,當頜骨發育不足或恒磨牙的牙冠較大時,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動可以引起第二乳磨牙的遠中根的吸收,臨床稱這種現象為第一恒磨牙異位萌出。這樣就會破壞正常的咬合關系,引起錯牙合畸形的發生。此時,可采用開展間隙的裝置,推第一恒磨牙向遠中移位,誘導其成為正常咬合關系。
3.乳牙髓腔特點及臨床意義
乳牙的髓腔形態與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態特點和大小與相應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體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對來講乳牙的髓腔較恒牙者大,表現在髓室大、髓室各個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頂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乳牙的髓腔解剖特點如下: 1.乳前牙的髓腔形態乳前牙髓腔與恒前牙髓腔相似,上下頜者多為單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爾可見下頜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個根管。 2.乳磨牙的髓腔形態乳磨牙髓室一般都較大,近中髓角較遠中髓角高。上頜乳磨牙髓室頰舌徑比近遠中徑大,一般都有3個根管,其分布為頰側近、遠中各1個,舌側1個,以舌側根管最粗大。下頜乳磨牙的髓腔為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以近中舌側髓角最高。下頜乳磨牙通常為3個根管,近中2個較小,遠中根管較粗大。有時下頜第二乳磨牙出現4個根管,即近中和遠中各有2個根管。 3.乳牙髓腔的應用解剖及臨床意義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療效果好。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備洞形時,應注意保護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側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開始吸收,治療時慎勿將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誤認為是根管口。
4。乳牙牙髓特點。
牙髓細胞豐富,膠原纖維較小且細。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細想混,邊緣部血管細。牙根有生理吸收的特點。
5.乳牙從哪些部位吸收,怎樣吸收。
吸收由牙骨質表面開始,廣泛地向牙本質進展,漸漸涉及髓腔。乳前牙牙根的吸收常從根尖1/3的舌側面開始,由于后繼恒牙牙胚向合面和前庭方向移動,漸達乳牙根的正下方,使乳牙牙根呈橫向吸收。乳磨牙牙根的吸收自根分叉的內側面開始,斜面狀地吸收。下頜乳磨牙多為遠中根比近中根先吸收,上頜乳磨牙之頰側遠中根和腭根比頰側近中根易吸收。
6.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吸收部位的特點。
1)乳牙牙根吸收面的根管孔周圍為數不少的吸收窩及長短不一的成牙本質細胞漿突,根管孔附近有數個小孔,其壁由螺旋狀排列的牙骨質粒所形成。
2)牙本質吸收面由大小不一,不規則的吸收窩所形成。吸收窩互相重疊,其間見散在牙本質小管的開口。吸收面較平滑,基質纖維結構不清,斷端之表面稍突。3)牙骨質吸收面的吸收窩較牙本質吸收面少而小,為圓形。吸收窩底可見殘留的牙骨質粒。4)乳牙牙根吸收近頸部時,頸部部分釉質吸收。吸收面可見吸收窩較深,釉柱體凹陷,柱體邊緣部突出。
7.牙齒數目不足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臨表:口腔內先天缺牙,牙齒缺失的數目和位置不一。恒牙較乳牙多見。恒牙列部分先天缺牙發生率高達2.3%~9.6%,乳牙列為0.1%~0.7%。恒牙列中任何一顆牙都有先天缺失的可能,除第三磨牙外最常缺失的牙齒是下頜第二前磨牙、上頜側切牙和上頜第二前磨牙。最少缺失的牙齒是第一磨牙,其次是第二磨牙。牙齒缺失可以發生在單側也可發生在雙側。缺失牙位多呈對稱性分布,缺牙數目以2顆最常見。
乳牙列的牙缺失情況較少,可見于下頜乳切牙、上頜乳切牙和乳尖牙。
治療:原則是恢復咀嚼功能,保持良好的合關系。缺牙數目較多時,可做活動性義齒修復體,恢復咀嚼功能,促進頜面骨骼和肌肉的發育。當恒牙排列較稀疏有間隙時,則可保留滯留的乳牙,以維持完整的牙列和咀嚼功能。
8.四環素著色牙的病因。
牙齒發育期服用了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霉素等則可引起牙齒內源性色素沉著,其機制目前未完全定論。許多研究認為,服用四環素后,約有10%的藥量不能被排出,未能排出的四環素經血液分布到骨骼和牙齒中,牙齒組織中的四環素藥物和鈣離子復合,形成一種四環素鈣的正磷酸鹽復合物沉積于牙本質中,這種復合物本身帶有淡黃色熒光,并可在日光紫外線作用下逐漸使牙齒由黃色變為棕黃色或棕灰色。顏色的輕重與服藥劑量和時間有關,用藥量越大變色越重,用藥時間越長,牙冠變色范圍越廣。 因四環素能夠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乳牙也可以發生四環素著色。妊娠5個月以上的婦女服用四環素藥物后,嬰兒的乳牙即可著色。而恒牙的四環素著色主要是在嬰幼兒時期服用四環素類藥物后造成。乳牙和恒牙最容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從胎兒4個月到出生后7歲左右,因此,孕婦和兒童必須禁用四環素類藥物。
9.乳牙齲病好發的牙類、牙面、各階段特點。
1)好發牙類:上頜乳切牙、下頜乳磨牙多見,其次是上頜乳磨牙、上頜乳尖牙,下頜乳尖牙和下頜乳切牙較小。
2)好發牙面:上頜乳牙為:乳中切牙為近中面,其次是遠中面和唇面;乳側切牙以近中面、唇面多見;乳尖牙則多見于唇面,其次是遠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見于合面,其次為遠中面;第二乳磨牙多發于合面和近中面。下頜乳牙為:乳中切牙和乳側切牙在近中面;乳尖牙早現于唇面,其次是遠中面和近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見于合面,其次是遠中面;第二乳磨牙多見于合面,其次是近中面。
3)各階段特點:1-2歲,主要發生于上頜乳前牙的唇面和鄰面;3-4歲,多發的是乳磨牙合面的窩溝;4-5歲,好發于乳磨牙的鄰面。
10.乳牙齲蝕的特點及易患齲的因素。
1)特點:1.患齲率高、發病早;2.齲齒多發、齲蝕范圍廣;3.齲蝕發展速度快;4.自覺癥狀不明顯;5.修復性牙本質的形成活躍
2)因素:1.乳牙解剖形態的特點:乳牙牙頸部明顯縮窄,牙冠近頸部之1/3處隆起,鄰牙之間為面的接觸,面的點隙裂溝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間隙等均易致食物滯留,且易成為不潔區。2.乳牙組織結構的特點:乳牙的釉質、牙本質薄,礦化度低,抗酸力弱。3.食物:兒童的飲食多為軟質食物,黏稠性
強,含糖量高,易發酵產酸。4.口腔白潔和清潔作用差:由于兒童的睡眠時間長,口腔處于靜止狀態,唾液分泌減少,故自潔作用差,有利于細菌增殖,增加患齲機會。又因年齡幼小,不能很好地刷牙,食物、軟垢易滯留在牙面上。
11.乳牙齲病治療的藥物處理的操作步驟及常用藥。
步驟:1)修正外形2)清除牙面、干燥防濕3)涂藥:操作時應反復涂擦2-3分鐘,每周涂1-2次。
常用藥:硝酸銀、75%氟化鈉甘油糊劑、含氟凝膠等。
12.乳牙金屬成品冠修復的適應證和優缺點
1.適應證:此修復法適用于牙體缺損范圍廣、難以獲得抗力形和固位形者;牙頸部齲蝕致窩洞已無法制備齦壁者;一個牙患有多個牙面齲者;釉質發育不全牙或部分冠折牙;齲病活躍性強,易發生繼發齲者;以及在間隙保持器中作固位體等。
2.優點是牙體制備所去除的組織較少;較容易恢復牙冠的解剖外形、近遠中徑和功能;操作比較簡單。
3.缺點是成品冠與牙頸部的密合需由操作者用冠鉗處理,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成品冠較薄而易磨損;當乳牙牙冠高度不足,磨牙牙冠外形呈花蕾狀時,成品冠易脫落。
13.年輕恒牙齲病治療的修復原則。
銀汞充填法適用于后牙Ⅰ類的簡單洞和復合洞、Ⅱ類洞、Ⅴ類洞。復合樹脂充填法適用于前牙Ⅰ類、Ⅲ類、Ⅳ類、Ⅴ類洞和后牙Ⅰ類、Ⅴ類洞。制備洞形時要注意預防性擴大、窩溝的延伸及邊緣的斜行。年輕恒磨牙尚在不斷萌出,齦緣不斷退縮,需作冠修復時可選用不銹鋼成品冠,可少削除牙體組織,以后再作永久性修復。
14.深齲再礦化治療。
治療分兩次完成。首次在去除齲蝕時,近髓處的表面軟化牙本質不一定去除。窩溝洗凈干燥后,于洞底蓋上氫氧化鈣糊劑,用氧化鋅丁香油粘固劑墊底,磷酸鋅粘固劑充填。10~12周后再次治療,去除全部充填物,常見首次淡褐色濕潤的牙本質已變為灰色或黑褐色的干燥牙本質。用挖匙去除所殘留的軟化牙本質,確見未露髓,再作間接蓋髓、墊底及永久性修復。前后兩次X線片對比,亦可見軟化牙本質的再礦化。
15.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療目的。
①去除感染和慢性炎癥,消除疼痛;②恢復牙齒功能,保持乳牙列的完整性,以利于頜骨和牙弓的發育;③延長患牙的保存時間,以發揮乳牙對繼承恒牙的引導作用和避免對繼承恒牙胚的不良影響;④維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利兒童的健康成長。
16.乳牙牙髓病特點。
乳牙牙髓病包括牙髓炎癥、牙髓壞死和牙髓變性。乳牙牙髓病多由深齲感染引起,為齲病的并發癥。除齲病感染外,牙齒外傷也可引起。
乳牙牙髓病臨床癥狀不明顯,以慢性炎癥為主,急性炎癥往往是慢性炎癥急性發作引起。臨床上往往見到深齲洞,一定要進行深齲和慢性牙髓炎的鑒別。齲蝕未去凈露髓,往往說明牙髓已經感染。沒有疼痛并不能說明牙髓沒有感染,一定要結合臨床檢查綜合判斷。乳牙牙髓感染可伴發牙根吸收,感染波及根髓時可有叩痛。
17.乳牙根尖周病的特點和治療
乳牙根尖周病變主要來源于牙髓的感染,其次是牙齒外傷以及牙髓治療過程中藥物或充填材料使用不當造成根尖周組織的嚴重損傷。
1.乳牙根尖周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往往出現急性炎癥時才就診。
2.慢性炎癥為主,臨床上的急性根尖周炎多是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引起,可出現較劇烈的自發痛、咀嚼痛和咬合痛。穿通患牙的髓腔,常見穿髓孔溢血或溢膿。
3.患牙松動并有叩痛。根尖部或根分歧處牙齦紅腫,有的出現面部腫脹,局部淋巴結腫大,并伴有全身發熱等癥狀。
4.集聚在根尖周的膿液可沿阻力小的部位排出,使牙齦出現瘺管,反復溢膿,反復腫脹。瘺管出現后,急性炎癥轉為慢性炎癥。
5.乳牙牙周組織疏松,膿液容易從齦溝排出,加劇乳牙松動。若及時治療,炎癥很快消退。炎癥消退后,牙周組織還能愈合并恢復正常。
6.X線片檢查可見根尖部和根分歧部牙槽骨破壞的透射影像,是診斷慢性根尖周炎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的重要指標。急性根尖周炎時X線片根尖部無明顯改變或僅有牙周間隙增寬現象。另外X線片檢查中,還需注意牙囊骨壁和恒牙胚是否受損。
18.年輕恒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療原則
保存生活牙髓應是最有益于年輕恒牙的首選治療。治療原則是:盡力保存活髓組織,如不能保存全部活髓,也臆保存根部活髓。如不能保存根部活髓,也應保存牙齒。
年輕恒牙活髓保存治療成功的因素為:①治療前的臨床診斷;②治療中的無菌操作和最小的損傷程度;③良好的蓋髓劑和密封性能好的充填材料。
恒牙萌出后2~3年牙根才達到應有長度,3~5年后根尖才發育完成。年輕恒牙牙髓一旦壞死,牙根則停止發育,而呈短而開放的牙根。因此,對根尖敞開,牙根未發育完全的死髓牙應采用促使根尖繼續形成的治療方法,即根尖誘導成形術。
19.根尖誘導成形術的適應證和治療特點
1.適應證(1)牙髓病已波及根髓,而不能保留或不能全部保留根髓的年輕恒牙(2)牙髓全部壞死或并發根尖間炎療的年輕恒牙。
2.治療特點:在根管預備、根管消毒和根管允填的步驟中,加強了根管消毒和增加了藥物誘導。目前常用的誘導藥物是氡氧化鈣及其制劑。
對于根尖部殘留生活牙髓和(或)保留存活的牙乳頭的患牙,應控制根髓炎癥,通過根管消毒和誘導藥物的作用,恢復根尖部牙髓或牙乳頭活力,使根尖繼續發育和根端閉合。
20.根尖誘導成形術的治療階段及步驟
1.治療階段:(1)笫一階段:消除感染和尖周病變,誘導牙根繼續發育。
(2)第二階段:根管永久充填,使根尖孔封閉。兩個階段之間的間隔時間或牙根繼續發育所需時間不等,約為6個月至2年左右。其時間的長短和牙根原來的長度、根尖倒炎癥的程度以及患者的機體狀況等有關。
2.治療步驟:(1)常規備洞開髓:制洞開髓的位置和大小應盡可能使器械直線方向進入根管。2)根管預備:仔細擊除根管內感染壞死牙髓組織,并用3%過氧化氡溶液、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清除殘留的感染組織。對于有急件癥狀的患牙,應先做應急處理,開放根管,建立有效引流,待急性炎癥消退后再繼續治療。3)根管消毒:吸干根管,封消毒力強刺激性小的藥物于根管內,如木榴油、樟腦酚、碘仿糊劑或抗生素藥物等,每周更換1次,至無滲出或無癥狀為止。有根尖周病變的患牙,可封入抗生素糊劑,每1~3個月更換1次,至根尖周炎癥被控制為止。(4)藥物誘導:根管內填入可誘導根尖成形的藥物——氫氧化鈣制劑。先取出根管內封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用根管器械將調制好的氫氧化鈣糊劑填入根管內,逐層填入,填滿根管,使其接觸根尖部組織。如根尖端殘留活髓,將氫氧化鈣糊劑填到根髓斷面即可。5)暫時充填窩洞,隨訪觀察:應在治療后3~6個月復查一次,至根尖形成或根端閉合為止。復查時除注意有無臨床癥狀,如:有無疼痛、腫脹,有無瘺管,叩診是否疼痛,牙齒松動度情況及能否行使功能等。還應攝取X線片,觀察根尖周情況和根尖形成狀態。6)常規根管充填:當X線片顯示根尖延長或有鈣化組織沉積并將根端閉合時,可行常規根管充填。根管充填后可繼續隨訪觀察。
21.根尖誘導成形術的注意事項
1.徹底清除根管內感染物質是消除根尖周圍炎癥促使根尖形成的重要因素;
2.去除根管內牙髓時,應按照X線片測量的工作長度,用根管銼緊貼根管壁將牙髓碎片清除,避免將感染物質推出根尖或刺傷根尖部組織;
3.定期復查,定期換藥,當X線片鼎示根尖周病變愈合、牙根繼續發育并成形,或根管內探查根尖端有鈣化物沉積時可進行常規根管治療;
4.根尖誘導成形術的療程和效果,不僅取決于牙髓或根尖周病變的程度,而且取決于牙根發育程度和患者健康狀態。因此,治療較為困難,療程較長;
5.牙根未發育完全的牙齒,其根尖部的細胞具有潛在能力,炎癥消除后能進行細胞分化,因此控制感染,去除感染非常重要。應該盡量保留根尖部的生活牙髓;保護牙乳頭;恢復上皮根鞘功能。
22.牙齒完全脫出的治療。
1)牙齒儲存:生理鹽水是較好而且易得的儲存液體。若在唾液條件下儲存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2)清潔患牙:患牙不可干燥,拭凈的牙齒應置于生理鹽水中備用。3)清洗牙槽窩:可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以去除異物及污物。4)植入患牙5)固定患牙:夾板或縫線固定應在7天內拆除。固定時間為2-3周,固定時間過長會促進牙根吸收。患牙應在外傷后3-4周內避免咬合受力。6)抗生素應用7)再植牙的牙髓處理8)定期復查
23.乳牙外傷對繼承恒牙的影響
1)恒牙牙胚的萌出異常(牙胚的位置異常、萌出的位置異常、遲萌)2)牙冠部形成異常(釉質發育不全、白斑或黃褐色斑、亞冠形態異常)3)牙根部形成異常(牙根彎曲、短根、雙重牙根、牙根部分發育或全部停止)4)嚴重的創傷甚至可使恒牙壞死,牙胚停止發育,牙齒埋伏、倒生、牙瘤樣形變5)乳牙外傷后影響后繼恒牙的發育(1)釉質發育不全或鈣化不全(2)修復性牙本質形成(3)彎曲牙(4)部分牙根停止發育
24.乳牙外傷的特點、治療
(1)特點:1)移位、嵌入、脫出比較多、折斷很少2)可能影響恒牙胚3)好發年齡:1-2歲
(2)治療:1)移位:移位乳牙復位后一般預后較好,除非牙齒有嚴重脫出牙槽窩或牙根已大部分吸收接近替換時,一般均可保留受傷乳牙。2)嵌入:一般不應拉出復位,根據嵌入的程度及牙齒的移位方向來判斷牙齒是否保留。3)脫出:復位,如果復位后牙松動或又自行下垂時應該拔牙;全脫出一般不再植。4)牙冠折斷:多以暴露牙髓,可作活髓切斷或根管充填。5)牙根折斷:可將冠部斷端去掉。
25.乳牙早失的原因
1.因嚴重齲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而被拔除。2.恒牙異位萌出,乳牙根過早吸收脫落。3.牙齒因外傷脫落。4.先天性牙齒缺失。
26.半固定式間隙保持器的適應證
1.遠中導板保持器,適應證:第二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尚未萌出或萌出中。用第一乳磨牙作基牙,戴入預成的或自制的合金全冠,冠的遠中端焊接彎曲導板,插入牙槽窩內,遠中導板貼合于未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面。
2.帶環(全冠)絲圈保持器,適應證:單側第一乳磨牙早期喪失;第一恒磨牙萌出后,第二乳磨牙單側早失的病例。拆除遠中導板式間隙保持器后,也要換上此裝置。
3.充填式保持器,適應證:單個乳磨牙早失,間隙前端的牙齒有遠中鄰面齲,或后端的牙齒有近中鄰面齲,齲壞波及牙髓需做根管治療者。
27.舌弓式間隙保持器的適應證
1)兩側第二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存在的病例2)因乳磨牙早期喪失而近期內側方牙即可萌出者3)因適時拔除第二乳磨牙,需對其間隙進行保持時4)兩側多個牙齒早失,使用活動式間隙保持器患兒不合作配戴者
28.Nance腭弓式間隙保持器
乳磨牙缺失兩個以上者或兩側磨牙缺失或伴有前牙缺失。功能性活動保持器相當于局部義齒,它不僅能保持缺牙的近遠中長度,還能保持垂直高度和恢復咀嚼功能。
29. 乳牙拔除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1)因影響咬合誘導需拔除的乳牙 ①已處于脫落期的松動乳牙;②已過脫落期的滯留乳牙;③繼承恒牙已萌出或萌出受阻,而相應位置的乳牙仍未脫落;④因頜骨與牙齒大小不協調,需矯治恒牙牙列不齊時應拔除個別乳牙(2)因病變不能保留的乳牙 ①牙冠崩壞廣泛,形成殘冠或殘根,已無法修復的乳牙。②患慢性根周炎的乳牙,牙根已吸收1/2以上,松動明顯,根分叉及根尖處骨質破壞明顯。③牙根因感染而影響吸收,使根尖露出于牙齦外,常致局部粘膜發生創傷性潰瘍。④乳牙因外傷,牙根于近頸部1/2區折斷者,或在骨折線上不能治愈的乳牙。⑤有病灶感染跡象而不能徹底治愈的乳牙,為消除感染源應拔除。
禁忌證:1)患血液病2)患內分泌疾病3)患心臟、腎臟疾病4)雖為病灶牙,但局部根尖周組織和牙槽骨有急性化膿性炎癥時,應在藥物控制后在拔除,以免炎癥擴散5)同時伴有急性廣泛性牙齦炎或嚴重的口腔黏膜疾病時,應消炎、控制癥狀后再拔牙。
30.乳前牙反合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病因:(1)遺傳因素(2)先天性疾病(3)全身疾病(4)后天局部原因:1)奶瓶哺乳不良姿勢2)乳尖牙磨耗不足3)口腔不良習慣:伸舌、咬上唇、下頜前突等4)多數乳磨牙早失5)乳磨牙鄰面齲
方法:(1)上頜合墊活動矯治器:適用于上頜多個牙反合,上頜前牙牙軸舌向或直立,并有輕度間隙不足牙列不齊者。在上頜腭拖兩側后牙上做合墊,將上下前牙反合支撐開,在每個反合牙的舌面放置雙曲舌簧,用以推動前牙向唇側移動。(2)下頜斜面導板:適用于牙齒排列整齊的乳牙反合和反覆蓋較輕的患兒。在石膏模型上用自凝樹脂制作下頜乳尖牙做聯冠式斜面,此斜面向舌方與下頜切牙長軸約呈45度角。反合牙在斜面上發生向前方移動而下牙弓向后的作用。
31.乳后牙反合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病因:(1)一側多數牙齲壞,只能用另一側偏側咀嚼,日久可導致單側多數后牙反合(2)一側下頜的不正常壓力,引起另一側多數后牙反合(3)口呼吸患者兩腮壓力增大,上牙弓逐漸變窄,可引起雙側多數后牙反合(4)腭裂患者,上頜牙弓寬度發育不足,常有雙側后牙反合(5)巨舌癥等造成下頜牙弓過于寬大,也常引起后牙反合。
方法:(1)雙分裂簧式活動矯治器:用于雙側后牙反合,上頜牙弓狹窄的乳牙合、替牙合和早期恒牙合。分裂簧可用直徑0.8-0.9mm的不銹鋼絲彎制成菱形或橢圓形,擴弓簧放置在上頜4舌尖部位。(2)W腭弓矯治器:適用于雙側后牙反合、上頜牙弓狹窄、患兒活動矯治器不能合作者。制作磨牙帶環,用直徑0.8-0.9mm的不銹鋼絲制作W形或四角形腭弓,將腭弓與帶環焊接成一體。
32.年輕恒牙齲病的治療方法。
一)再礦化法
1.適應證:早期脫礦無缺損的牙釉質齲病。
2.方法:局部涂布:清潔牙齒,隔濕、吹干,用小棉球蘸藥液涂布于病變處2-3分鐘,每日1次,療程不定,短則2-3個月,長則半年以上。
二)修復治療
采用手術切割,去凈齲壞組織,并將窩洞制成一定的形狀,在保護牙髓的狀況下,用材料充填窩洞,以恢復牙冠形態和功能的方法。
注意事項:1.洞的外形應根據臨床實際情況,以盡可能保存多的牙體硬組織為前提而決定洞的形狀和大小。年輕恒牙由于髓腔大、髓角尖高,在制備洞形時應細心操作,同時應注意預防性擴展,防止繼發齲。
2.年輕恒牙的牙髓-牙本質復合體還處于生長發育狀態,同時又還承擔日益增加的咀嚼力,因此一般選用氧化鋅丁香油水門汀或氫氧化鈣制劑加磷酸鋅水門汀做雙層墊底后,做永久性充填。
3.對于嚴重的釉質發育不全的年輕恒磨牙,由于牙體缺損較多,有時未完全萌出,修復治療較困難。可先用復合樹脂做過渡性的修復,必要時行牙齦切除術,盡量保存較多的牙體組織,待牙冠全部萌出后做永久性修復。
三)窩溝封閉
1.適應證:牙釉質齲窩溝較深的年輕恒牙齲易感性高的兒童
2.步驟:1)清潔牙面:在慢速手機上裝上小毛刷或橡皮杯蘸上不含油的清潔劑刷洗牙面,再用探針清理窩溝,徹底沖洗。2)酸蝕:隔濕吹干牙面,用30%-40%的磷酸酸蝕牙面20-30秒。3)沖洗和干燥:用蒸餾水加壓沖洗牙面,隔濕吹干4)涂布封閉劑:可用化學固化和光固化封閉劑5)固化:化學固化封閉劑涂布后1-2分鐘自行固化,光固化封閉劑涂布用可見光固化燈照射20-30秒。
四)預防性樹脂充填
1.適應證:咬合面窩溝深不易使封閉劑流入窩溝,有可疑齲壞,牙釉質混濁或呈白堊色。咬合面窩溝有多處散在的小而不連的中齲,如采用常規充填治療需切割大量正常牙體組織。
2.操作步驟:1)用手機去除齲壞組織,盡可能保護健康牙體組織。2)清潔牙面,徹底沖洗、干燥、隔濕。3)如去除齲壞組織后牙本質暴露,可用氫氧化鈣墊底。4)復合樹脂充填后,再涂布封閉劑。5)檢查充填及固化情況,有無漏涂,咬合情況。
33.蓋髓術?直接蓋髓間接蓋髓的適應證?
是一種保存活髓的方法,即用具有使牙髓病變恢復效應的制劑覆蓋在近髓的牙本質上或已穿露的牙髓創面上,以保護牙髓,使其病變消除。蓋髓術分直接蓋髓術和間接蓋髓術。 間接蓋髓術適用于深齲引起的可復性牙髓炎;無自發性痛,除腐質后未見穿髓而難以判斷的慢性牙髓炎(可作為診斷性治療)。直接蓋髓術適用于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徑不超過0.5mm者;年輕恒牙的急性牙髓炎;或無明顯自發痛的患牙,在除腐質穿髓時,其穿髓孔小,牙髓組織鮮紅而敏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