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誘導的核心是利用催眠式交流的基本方法,逐步改變孩子的觀念和行為。因為兒童的催眠敏感性較高,在情緒高漲的時候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緣故。這與兒童產生莫名恐懼的原理一樣,恰如硬幣的兩面。
改變,對于成年人來說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在聞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無名氏墓碑,上邊的墓志銘這樣寫道:“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醒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后,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墊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于改變了他的國家。
是的,我們習慣的路徑是改變他人,并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和強大。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試圖改變對方,眼下“如何調教丈夫”一類的話題不是很流行嗎?在子女教育中,我們試圖改變孩子,把孩子裝進自己精心設計的玻璃籠子里以供觀賞玩味,“虎爸虎媽”一類的教育理念不也獲得大量的追捧嗎?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都已遠離背離真理,注定要碰得頭破血流!寫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從神學的觀點。《圣經》認為,改變自己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因為人受罪的轄制是沒有自由的,唯有借助圣靈的幫助和耶穌的寶血,改變才能發生。所以,改變自己、照亮他人是《圣經》一脈相承的核心觀點。坦率地講,耶穌復活的證據,比秦皇漢武在歷史上出現過還要充分,但人們依然拒絕承認,原因就在于一旦承認,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必須發生改變!
具體到兒童牙科,行為誘導不是教孩子怎么去配合治療,我們什么都教不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與孩子接觸及治療的全過程中,不把負面的東西傳遞給他。配合治療,是每個孩子都能輕松做到的事情;只是因為后天的經歷和外界的信息,限制了孩子本能和天性的發揮;解除這些限制,孩子自然就能配合。讓孩子回歸到本真“甚好”的模樣,也是早期肌功能訓練的要義。
有時候,遇到一些非常頑皮的孩子把你“折磨”得精疲力盡又委屈得直想掉眼淚,你不得不謙卑地祈求超自然的力量。往往在這一刻,你和孩子都會經歷一些奇妙的體驗,改變就此發生。
我不會說“從此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吃嘛嘛香”,那是在撒謊。但那一刻,仿佛一縷光照進墮入深淵的你,給了你希望和確信。
所謂“人的盡頭乃是神的開始”,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