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牙齒健康意識的提高
越來越多牙齒缺失的患者選擇種植牙修復
上個星期有一位孝順的女兒
想為她父親做種植牙
咨詢了一下關于她父親
牙齦萎縮能否做種植牙的問題
當時提到了一些關于植骨的內容
骨粉是什么?憑什么要我種?
估計還有很多的缺牙朋友不是很清楚
下面咱們就來仔細了解下
什么影響種牙手術的成敗?
骨質的“高度”、“寬度”和“密度”都會直接影響植牙的成敗,以及植牙日后是否能堅固耐用。
患者在植牙前,醫師必須做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再決定植牙前是否要先做骨質重建(俗稱補骨)或鼻竇增高術。適合植牙的齒槽骨,高度至少要1cm以上,寬度至少 0.6 cm,骨質密度也要達到一定的標準,這才達到安全的植牙范圍。
口腔和鼻竇腔就像兩個相鄰的房間,中間只有一墻之隔,這面墻其實就是上牙床;
而植牙就如同是在這面墻上釘釘子,墻壁愈厚(骨頭高度大)、材質愈堅固(骨質密度高),植入的成功率就愈高、植體也愈穩固,植牙后較能承載較大的咬合力。
什么是植骨?
人工骨粉無需損傷自體取骨,和人類的骨頭成分很相近,不會對口腔軟組織和身體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植入量一般都很少,按毫克來計算的,植入前會嚴格測量牙槽骨骨量的密度、高度等,做到精確、再精確!
種植牙為什么要植骨?
打個比方,種樹需要土壤,這樣樹苗才能健康成長。而種植牙也是,需要有足夠健康的骨組織,才能順利完成。
骨粉適用于牙槽骨的擴大或再造,下顎牙槽骨缺損部位的充填,為保護牙槽骨而在拔牙窩內進行的充填,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缺失部位的充填及上頜竇提升術。
一般來說,齒槽骨高度至少約需 1~1.2 公分,寬度約需 0.6~0.7 公分以上,才能將人工牙根牢牢鎖進去。倘若患者的骨質條件不佳,就必須先進行“黃金比例骨質重建”手術,等骨頭條件恢復之后再進行植牙手術。
另外,補骨手術視病患骨量缺損的程度,進行的時機也不盡相同,有時可在植牙的同時順便進行,有時則必須先后完成。
意即先重建牙齒的骨質,等骨頭長好后再進行植牙。但有極少數患者的骨質差到根本無法修復,當然也無法做人工植牙,這時候還是建議以傳統牙橋或活動假牙來治療。
植骨并不可怕
植骨種植牙和普通種植手術的區別也就是多點操作時間而已,常規種植牙時缺損不會很大只需要簡單的植入一些人工骨粉或者自身骨塊即可,所以并沒有增加患者的痛苦,即便是在做上頜竇提升時,局麻下植骨患者也是基本感覺不到痛苦的。
溫馨提醒
牙齒缺失的時間越長
就越容易造成牙槽骨萎縮,骨量減少
所以想做種植牙的一定要盡早
植骨需要滿足的條件
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種植牙植骨需要滿足的要求。
②能恢復缺損區骨質的正常形態與功能也是種植牙植骨需要滿足的要求。
③具有骨誘導或骨引導作用也是種植牙植骨需要滿足的要求。
④植骨材料的吸收速率與新生骨的成骨速率相協調,否則植骨材料吸收過快,將導致成骨不良,所以植骨手術盡量選擇高品質的材料。
植骨種牙以后,多久才能痊愈?
顧客在植入牙根后,最好有 1.5~3 個月的恢復期,確定牙床生長情況良好,才能裝上永久性替代牙。有些客人身體好恢復得快,有些客人恢復期特別慢,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等待骨頭愈合的;所以要視顧客的體質而決定治療方式,若是一昧貪求速戰速決,勉強進行現拔、現種的植牙治療,很容易會“吃快弄破碗”造成遺憾的后果。
來源:口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