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e看牙給大家帶來的是“循證根管-李亨利醫生”的一篇精品病例,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區討論
患者基本情況
術前片 (2017-05-16)
性別:女
年齡:75歲
轉診原因:46器械分離
病史:46活髓牙,行冠修復后逐漸出現冷熱刺激痛及自發痛,轉診醫生診斷該牙為不可逆性牙髓炎,并開始根管治療。在疏通MB根的途中,發現#15 K 銼分離致根管無法疏通,隨后轉至我處。
檢查與診斷
檢查:46臨時冠在位良好,叩診稍不適,牙周探診及粘膜未見明顯異常。
輔助檢查:遠中角度投射根尖片,見斷械影像移向近中,故判斷器械分離于近中頰根,根尖周未見明顯異常 。
遠中角度投射,紅色箭頭為分離器械 (2017-05-16)
術前診斷:46根管已開始治療,根尖周正常組織,伴發器械分離 (previously initiated treated with normal apical tissues, complicated by separated instrument)。
治療過程
治療計劃:考慮46為活髓牙,盡量嘗試建立旁路疏通MB根,以保留盡量多牙體組織。
暴露器械斷端 (2017-06-26)
器械被超聲震出 (2017-06-26)
分離器械約為4mm長 (2017-06-26)
治療過程:由于患者根管系統較細窄,無法建立旁路疏通MB根,因此決定取出分離的器械。首先在顯微鏡下暴露器械斷端,然后使用超聲工作尖震動斷針,30分鐘內斷針被順利震出,然后疏通MB到根尖。之后就常規完成剩余根管治療步驟,轉回進行后續冠修復。
試尖片 (2017-07-03)
術后片 (2017-07-03)
總結
對于術前根尖片,臨床醫生一定要有足夠的風險評估。例如該46,片子上根管影像不清晰,提示根管內可能出現鈣化導致細窄;且近中根彎曲度明顯。因此,雖然該牙為活髓牙治療,但難度仍然較高,務必在開始治療之前一定要充分和患者解釋可能出現的根管堵塞、偏移、側穿、和器械分離等并發癥,讓患者了解相關的風險;
假如出現器械分離情況,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并充分溝通具體處理方法,切忌隱瞞或私自強行處理,避免越陷越深;而作為專科醫生,在接診此類病人前一定要問清楚轉診醫生是否已告知具體情況,否則會導致自己承擔過多不必要的風險;
由于46為活髓牙,分離的K銼也在根管彎曲中上段,所以斷針并不會對該牙的預后產生任何影響,而即使需要取出,難度也僅為中等;
只要患者沒有強烈要求,我們的目標更應該是重新獲得根尖通暢,而絕非取出斷針。因為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牙體組織。但這樣的實際會提升治療難度,而對于該病例,由于MB根過于狹窄,無法建立旁路疏通根尖,所以最后還是決定取出斷針;
目前普遍建議使用術前CBCT來評估斷械情況,但由于本病例患者年齡較大,無法配合CT掃描時間,故采取成角度投照技術判斷器械的具體位置;
超聲震蕩方法的優勢在于效率最高,且無需特殊的器械設備。一般用于斷械長度在4.5mm以內,其所需時間一般為60min以內,否則取出的可能性會隨著時間遞增而迅速下降;
注意保護其余根管口,避免取出斷針時掉落于其他的根管內;
使用超聲工作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根管壁,避免發生側穿或過度削弱牙根抗力;
總之,臨床醫生一定要避免犧牲過來牙體組織來取出斷針,務必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最利于患者的方案。
作者簡介
李亨利
MDS(Endodontics)
擁有香港大學臨床碩士學歷,接受香港專科培訓的牙體牙髓醫生。現奔走于深圳、香港、廣州多地,致力為內地患者提供規范和專業的治療體驗,更樂于與各位同行分享循證牙體牙髓病學的理念。
來源:李亨利 e看牙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