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是口腔科最常見疾病,皰疹性口炎、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和冠周炎是最常見的急性感染。口腔兩大疾病齲齒和牙周病都是慢性感染性。口腔急性感染需要使用全身抗感染藥物治療。口腔臨床治療中常常需要局部用藥,許多慢性感染無需全身用藥,僅局部用藥即可。
不同的抗感染藥可制成含漱劑、膜劑、膏劑、口含片,并可制成緩釋劑型。除用于黏膜表面外,還可用于牙髓腔、牙周袋,多種緩釋劑已成功應用于牙周炎治療。由于口腔環境復雜,許多因素影響抗感染藥物的療效。牙菌斑生物膜的結構使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對藥物和宿主的防御機制有較高的抵抗性。
在用藥時,應先盡可能徹底地去除感染部位的微生物,如:菌斑、牙石、感染壞死的牙髓組織、潰瘍表面的滲出物等,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抗感染藥物也不宜長期使用,因為口腔是有菌環境,牙菌斑在牙面上不斷形成,如果不定時清除菌斑一旦停藥,疾病還會復發,長期用藥還易導致細菌耐藥。
《中國國家處方集》是我國第一部統一的國家級權威性的處方集,它既是合理用藥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實施國家藥物政策的重要文件,于2010年2月7日出版。本資料整理自《中國國家處方集》第15章《口腔科疾病用藥》,給廣大口腔同行提供參考。
(點擊可查看清晰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