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概念篇(十)垂直距離 上”
2016年1月8日
臨床息止頜位(CRP):臨床中如何采集休息位這一參數呢?
這三種方法很多醫生都在使用。
發音法:囑患者發出特定的音節或者音符來確定臨床休息位。在使用發音法的時候要提醒患者坐直,眼睛平視前方,全身和面部肌肉放松,然后發出“M”或者“S”音,發出聲音之后,立即放松下頜骨,這個時候醫生要馬上測量休息位的垂直距離。
命令法:同樣也是患者坐直,眼睛平視前方,全身和面部肌肉放松,牙齒輕觸,在這個前提來測量面下高,或者牙齒的距離。有牙頜建議用OVD的測量方法,無牙頜建議用RVD的測量方法。
吞咽法:囑患者做吞咽動作,下巴立即放松,來測量垂直距離。
從這三種方法中都可以看到患者的姿勢和全身肌肉狀態的要求是一樣的,都要囑患者馬上放松下巴之后來做一個資料的采集。這就是在臨床使用的方法,當然不同的測量方法,不同的醫生的測量手法得出的數據也有可能有一定誤差,但這些方法在臨床實踐后證實是可行的。
生理息止頜位(PRP):生理息止頜位與臨床息止頜位在概念上有什么樣的差別呢?
生理息止頜位有一個怎樣的臨床意義呢?是肌肉處于最小活躍程度來建立的一個概念。肌肉最小活躍狀態是怎樣判斷的呢?最準確的測量判斷方法,一定要用肌電測量,來測量肌肉活躍程度。這需要一定的設備來研究,而大部分醫生是沒有這個條件的,那不妨把他歸結與科學研究使用的概念。
引進生理息止頜位有什么樣的意思呢?通過肌電測量的方法,會知道無論是用這種臨床使用的測量方法,還是做科研使用的方法,對于患者或者受試對象采集的數據,是受姿勢或者情感壓力或者患者的狀態影響的(比如說他是在閉眼或者睜開眼睛,或者是說周圍環境的明暗程度等等),受這些因素影響之下,肌肉也處于不同的活躍狀態。使用肌電測量的方法可以知道以上這些因素對肌肉有影響。也就意味著在臨床中采集息止頜位數據時,掌控息止頜位位置的時候,是要考慮到以上諸多因素。
關于臨床息止頜位,要有這幾點理解:
在臨床中,如何最終確定垂直距離,也就是在臨床息止頜位前提下,來確定垂直距離:
神經肌肉因素:神經肌肉協調,最終測定的垂直距離是不能侵犯息止頜間隙的。也就意味著,在臨床的息止頜位測量的數據和你最終測量的適合患者的垂直距離一定要大于息止頜間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不侵犯息止頜間隙。那么在這里說,如果測量的垂直距離與在息止頜位測量的垂直距離小于2~3mm,也就是說侵犯了息止頜間隙,這樣就會引起神經肌肉的活躍狀態。在確定個性化的垂直距離六大考慮因素當中,第一條是非常重要的。
美觀因素:確定垂直距離時要考慮到前牙的暴露量、上前牙平面、后牙平面等參數。
發音因素:不能影響患者的發音。閉合發音距離:當發閉合音時要流暢、患者舒適。是最終確定垂直距離的重要考慮因素。
生物力學因素:確定最終垂直距離時,要考慮到最終修復體(后牙的冠根比及固位形、種植體的冠根比及固位形、前牙的覆、前方及側方引導等)的因素,也涵蓋了頜骨的因素,需要考慮頜骨類型(二類患者,打開垂直距離會增加面下高,前牙覆減小覆蓋增大;三類患者,減小垂直距離就會覆增大覆蓋減小)。此點較為重要。
修復因素:減小或增加牙弓間距、咬合間距(抗力固位、基牙、冠高空間)。
適應能力因素:患者的適應能力是千差萬別的,患者的忍耐度、舒適感或TMD病史等都會影響對修復體的適應。
今天的信息量較大,希望各位醫生能夠多看書,多實踐,多思考,多交流。
注:文中(牙合)字以“合”字代替!
來源:權花淑合學普及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