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版的牙髓治療方面的書籍已經沒有關于干髓術的內容了。
干髓術特別適用于成年人后牙(即根尖孔已發育完成,并已縮窄)牙髓早期病變(即牙髓尚未化膿、壞死)不能保存活髓者;也適用于乳牙牙髓炎,牙根已形成,尚未發生吸收者;對于前牙及肉眼可看到冠髓壞死時,不宜行干髓術。
干髓術一般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失活干髓法:即除去大部分腐質后將洞緣處的腐質去除干凈,使暫封物與洞壁密合,防止失活劑溢出及唾液滲入洞內影響療效。牙髓暴露(約小球鉆大小即可),置小球鉆大小的失活劑緊貼于穿髓孔處,調較稀的氧化鋅丁香油糊劑密封窩洞。復診時揭髓室頂,除冠髓,切斷牙髓應在根管口內深入約1mm為佳。清洗、擦干窩洞后,行甲醛浴(用小棉球蘸甲醛甲酚置窩洞中的牙髓斷面上,約1--3分鐘)。取出甲醛甲酚棉球,將少量干髓劑(約保留根髓體積的1/4)置于根髓斷面上。對于老年患者,或工作繁忙,或路遠不能按時復診的患者,可考慮選用麻醉干髓法:即在麻醉下直接開髓,除去冠髓,放含多聚甲醛量多的干髓劑,使根髓失活、同時干化。此種方法術后易產生疼痛或殘髓炎。最后,在干髓劑上用磷酸鋅粘固粉墊底,保留窩洞的深度相當于牙本質淺層水平(或使墊底后窩洞深度為2mm左右),用樹脂充填窩洞。
乳牙治療之干髓術
干髓術是用藥物使牙髓失活,切除冠髓,將多聚甲醛干髓劑覆蓋于根髓斷面,通過干髓劑的作用,使根髓干燥、硬化、固定,成為無菌干化組織的治療方法。
一、適應證
乳磨牙早期牙髓炎。
二、術前準備
常規治療器械、失活劑和干髓劑等藥品。
1.失活劑:
a.多聚甲醛失活劑
b.金屬砷失活劑
C.最好選用進口的無砷失活劑,失活過程無痛和干髓成功率高。
2.干髓劑
三、治療步驟
1.第一次治療:使牙髓失活。開擴齲洞口,去除大部分齲蝕組織,暴露穿髓孔,于穿髓孔處放置6~8號球鉆大小的失活劑,再用丁香油氧化鋅糊劑或磷酸鋅粘固粉封閉窩洞。
2.第二次治療:干髓充填。封多聚甲醛失活劑7~10天后,去除所封失活劑,去盡齲蝕組織,制備洞形,揭去髓室頂,切除已失活的冠髓,清理髓室,無水酒精干燥髓室,于根管口的牙髓斷面上覆以干髓劑,磷酸鋅粘固粉墊底,永久充填。
四、注意事項
1.乳牙失活時不宜選用亞砷酸,因亞砷酸作用迅速而無自限性,若藥物穿過薄層髓底或根尖孔,則可損傷牙周或根尖周圍組織,甚至損傷乳磨牙根分歧下方的恒牙胚。由于多聚甲醛失活劑可緩緩釋放出甲醛,滲入牙髓組織內,使牙髓神經末梢麻痹,血管擴張充血,導致牙髓壞死。其作用溫和,使用安全,失活效果較好,適宜于乳牙失活時選用。
2.封失活劑時,常于失活劑上方置一丁香油棉球,以緩解失活中的疼痛。若是慢性牙髓炎急性發作,可于露髓的齲洞內置一丁香油棉球安撫,3~5日后再封失活劑。
3.在處理髓腔時,應熟悉髓腔解剖,尤其是髓室的形狀和根管口位置。注意牙鉆深入洞內的深度或方向,如果牙鉆過深或方向過偏,都有可能將髓室底磨去過多甚至穿孔,應用提拉方式揭去髓頂。切勿盲日進行。
乳牙干髓術,雖操作簡便,療程短,易被患兒接受,但因乳牙根管粗大,其根髓組織不易被干髓劑完全干尸化,常出現牙根過早吸收,或并發根尖周炎現象。因此,干髓術并非乳牙牙髓炎的理想治療,對距離替換期遠而又處于重要位置的乳牙應慎用。
急性牙髓炎
在口腔急診中最為多見,有關急性牙髓炎應急治療的文獻資料較少。國內教科書提倡開髓引流的應急處理方法。作者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一些急性牙髓炎患者開髓引流后,疼痛未能緩解甚至加重,完成治療的次數較多。為此對急性牙髓炎采用冠髓切斷術加失活劑的封髓療法,同傳統開髓引流術作對比,結果顯示前者術后24h內具有緩解疼痛效果好,術后疼痛加重少,完成總治療數少的優點。現報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作者自1996---到現在,在本院口腔科對診斷為急性牙髓炎的278例患者行應急治療。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61例。診斷依據是有急性牙髓炎癥狀,臨床檢查有深齲,探痛明顯,冷熱刺激劇痛,無叩痛或稍有叩痛。在278例急性牙髓炎應急治療中124例采用開髓引流術,其方法是在局麻下開髓置丁香油棉球于開髓孔處,4d后復診,其中52例行干髓治療,72例行根管治療。154例采用封髓療法,其方法在局麻下行冠髓切斷術,壓迫止血后在根管口置甲醛甲酚棉球,用氧化鋅丁香油糊劑暫時,1周后復診。其中62例急性牙髓炎行干髓治療,92例行根管治療。對于急性牙髓炎后期滲出物較多者則予以開放,待滲出液較少后再行牙髓病治療。
2、結 果
急性牙髓炎兩種應急治療方法效果比較
急性牙髓炎采用封髓療法較開髓引流術治療有以下優點:患者疼痛緩解率高,術后疼痛加重發生率低,完成髓病治療總次數少。
3、討 論
急性牙髓炎疼痛機理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方面。急性牙髓炎時,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血漿蛋白和中性粒細胞滲出到組織中引起局部腫脹,從而機械壓迫該處的神經纖維引起疼痛。這就是引起疼痛的外源性因素。另一方面滲出物中各種化學介質如5-羥色胺、組織胺、緩激肽和前列腺素在發炎牙髓中都能被檢出。這些炎性介質是引起疼痛的內源性因素。據報道有牙髓炎癥狀時其牙髓內炎性介質濃度高于無癥狀患者牙髓內濃度。
急性牙髓炎時行開髓引流術能降低髓腔內壓力而緩解疼痛,但不能完全去除炎性介質,加上開髓時物理刺激和開放髓腔后牙髓組織受污染,有些患者術后疼痛加重。本組研究急性牙髓炎開髓引流術疼痛緩解率為78.2%,術后疼痛加重率為21.8%。
急性牙髓炎時采用封髓失活法,甲醛甲酚具有止痛作用,并能使血管壁麻痹,血管擴張出血形成血栓引起血運障礙而使牙髓無菌性壞死。暫封劑中丁香油也有安撫止痛作用。154例急性牙髓炎行封髓失活療法疼痛緩解率為92.2%疼痛加重率為7.8%,與開髓引流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劇烈疼痛患者一般服用鎮靜止痛藥后疼痛緩解。劇痛一般在術后24h內出現,持續2h左右,其后疼痛逐漸消退。本組研究觀察到急性牙髓炎時采用封髓療法完成牙髓治療總次數少于開髓引流術組。急性牙髓炎現最好治療方法是行根管治療術,但由于受國情所限,對部分有干髓適應證患者行干髓治療術。
現在國外的新材料大量進入我國,以前有些令人頭痛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以前的麻醉干髓術或失活干髓術對根尖1/3的牙髓失活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失活不全封上干髓劑,可能干髓劑來不及把根髓干尸化,根髓已經液化了導致干髓失敗。如果失活過頭會叩疼,引起化學性根尖周炎導致干髓失敗。 本人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提倡干髓術,而是為了說明現在新材料的引進使過去一些不易成功的病例,現在采用新材料能提高成功率,并且做到了無痛操作。
臨床病例:
一、無痛干髓:一顧客來看牙,和他一起來的人說這是我們局的某某局長,已經看過幾家醫院了都說要打麻藥,聽說你不打麻藥就能治牙,所以上你這來了。檢查發現這位公仆的左上八合面有齲洞,冷診敏感,建議拔除,這位公仆死活不干,怕疼,想把牙治的不疼了又不讓打麻藥,反復交流告訴他現在用進口的麻藥注射前先表面麻醉打針時幾乎不疼,他不信只好想其他辦法了。用銳匙小心去掉大部分腐質,封入德國梅卡(混入約1/3的三氧化二砷),丁氧膏暫封,快凝固時去掉表面約1mm,調含碘仿的丁氧膏封在外層,防止砷劑滲漏。
48小時復診,顧客訴說回去后有一點麻的感覺,不疼,去掉暫封劑開髓,切斷冠髓,探根髓有感覺,再封梅卡失活劑一周,失活劑要緊貼根管口,一周后常規放干髓劑,整個過程實現了無疼操作。德國梅卡失活劑作用溫和、使用安全,作用于牙髓引起血運障礙而使牙髓壞死,其凝固蛋白的作用能使壞死的牙髓組織無菌性干化,克服了國產失活劑易引起化學性根尖炎和根尖1/3牙髓易失活不全的弊端。
二、快速失活:早晨一個老年顧客下頜六深齲要求補牙去凈腐質后露髓,顧客因經濟原因和路途較遠選擇了干髓術。放入失活劑(一半梅卡失活劑,一半三氧化二砷)約半個綠豆大,暫封后顧客就去逛街了,下午四點復診,去冠髓無痛,根管口向下制備約1mm吹干,放入fc棉球約1-3分鐘后,吸干多余的fc,放入干髓劑(加入一點碘仿)永久充填。
三、處理mb2:上頜六的mb2一般細小處理起來費時費力,基層牙醫大多工作繁忙,由于收費低廉和技術的原因,mb2大多不去處理。如果mb2是活髓用無砷失活劑失活后做干髓術大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去冠髓后滲血:有時去冠髓后,出血過多,特別是麻醉后去冠髓,這有可能是根管口有殘髓,用球鉆向下鉆磨1mm去除部分根髓多數能止住血,也可把付腎素棉球放入髓室再放上大塊棉球咬緊,數分鐘一般就不再出血。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能止血,最好做根管治療,這樣的牙做干髓術易失敗。
五、根管治療干髓聯合術:例如下頜7遠中根管粗大,可常規根充。近中雙根管細小,遠中根充后近中干髓。
六、干髓失敗病例:前幾天接一個失敗病例,在某醫院做的干髓術,半年來一直有不輕不重的咬合疼。去除充填物發現開髓不全,,遠中舌側根沒露出來,這個病例現在只能做根管治療了。干髓劑一定要放在根管口。
七、失活時引起疼痛:80歲的老患者,右下8冷診疼痛劇烈,拒絕拔牙,銳匙去腐質露髓。放入德國梅卡無砷失活劑,水棉球水平推壓法暫封,暫封數分鐘疼痛劇烈,去除暫封物,放丁香油止痛,無痛后重新封入失活劑,暫封材料調成半流體狀,用探針分次放入齲洞,不要高于洞緣,不再引起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是暫封材料過多顧客咬合時對牙髓產生壓力造成。
八、干髓術后殘髓炎的原因:(1)失活不全既封干髓劑,根管內有探痛。(2)冠髓未去凈,髓室頂未去干凈髓室內有殘髓。(3)根髓未處理好,把根管口內約1MM根髓去除。(4)根髓不干燥或出血減低了干髓劑的效果。(5)干髓劑過稀,置干髓劑后墊底,粘固粉推壓干髓劑移位。(6)干髓劑過少,未達到保留根髓的四分之一。(7)配制的干髓劑放置時間過長,療效降低。(8)失活后進行FC浴至少1分鐘。(9)干髓劑應完全覆蓋根管口,如上下六一般4個根管口,不要遺漏。
九、如何提高干髓成功率:1.以急性牙髓炎,早期慢性牙髓炎較好,這時感染局限在冠部,根髓波及少。 2.年齡:較大者好,可能是根管較小,根尖孔形成,血運少,利于根髓固定,利于根尖孔閉合。 3.牙位:下頜優于上頜(可能是體位的原因)。 4.失活后的根髓在未固定前,細菌仍可感染,所以無菌操作很重要,把腐質砌底去凈后再開髓。 5.去冠髓后放FC:去冠髓后放FC棉球一周左右再放 置干髓劑,放FC能快速使根髓失水干化,提高干髓術的成功率(減少殘髓炎的發病率)。 6.降頜:完成干髓術后的牙要降低咬頜,干髓劑對根尖有輕微的刺激,適當的降頜能減輕咀嚼時的不適感,對防止劈裂也有好處。
干髓術雖然是老古董了,但在我國的好多不發達地區牙醫還要用它為勞苦大眾服務,在基層眼下不是要砌底淘汰它,而是要盡快完善它,掌握好適應癥,應用新藥物盡量提高成功率。
來源:口腔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