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蘋果準備發布Iphone8,據說搭載了一系列的黑科技。蘋果摩拳擦掌,準備一舉收復在中國的殘局,攻城略地,大肆收獲中國消費者的腎——聽說新的Iphone8,價格估計逼近萬元!
然而,今天,半路殺出了程咬金,蘋果的如意算盤又一次要落空。
今天晚上8點,一聲巨雷,一件大事發生:華為在德國柏林IFA2017大展上,正式發布麒麟970芯片。
新鮮出爐的麒麟970包含55億晶體管,面積約100平方毫米,差不多是一個指甲蓋的大小。而目前全球芯片業老霸主驍龍835的晶體管是31億顆,蘋果A10是33億顆,跟麒麟970的55億顆相比,可謂是相形見絀!
如果說,這個還只是量的提升,還有一個更牛逼的質的飛躍,那就是:麒麟970是全球首款內置神經元網絡單元(NPU)的人工智能處理器。
這個可就不得了了: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麒麟970可在特定任務下,比規模類似的CPU快25倍,同時功耗效率降低50倍。
華為麒麟970的橫空出世,不僅僅是華為自己家的大事,也不僅是中國科技界的大事,更稱得上是世界科技界的一項重大突破。
既生瑜,何生亮。志得意滿、高歌猛進的蘋果,這下或將遭遇“馬上瘋”,哭暈在廁了!
滿世界都知道人工智能處理器牛,但手機的人工智能處理器究竟牛在什么地方?
歸根結底,人工智能處理器與一般手機芯片比,牛,就牛在它能夠高效率地支撐深度學習!
非專業人士也許要問:納尼?深度學習?這是什么東東?
深度學習,說白了,就是機器像人腦一樣學習:人工智能能夠模擬人腦的運行機制,從數據中自發總結出規律,自動更新、自動改進、自動優化。因此,只要有充分的源源不斷的數據養料,人工智能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世人都知學習好,就有硬件撐不了。深度學習當然牛,但對手機處理器的計算能力要求非常高,屬于是暴力計算范疇。
傳統的CPU只有少量的邏輯運算單元,搞編程計算還行,要搞深度學習,就有心無力了。這就像開著120脈的汽車在山路上跑,分分鐘要掉下懸崖。
這時候,就需要人工智能服務器。人工智能服務器有一個龐大的計算矩陣,支持對深度學習至關重要的并行計算能力。
人工智能處理器的研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正在進行白熱化地攻關。無論是老硬件巨人英特爾,那你是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日以繼夜地研究人工智能處理器!
估計全世界都沒想到,是中國公司華為,第一個拿出了人工智能處理器的手機芯片。
世上武功,唯快不破。特別是在高科技方面,誰先占據了先機,誰先成功商業化,誰就將占領更廣闊的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恭喜華為!
曾經,美國的蘋果在中國牛得一發不可收拾,每次發布新款,躺在蘋果門前過夜也要買!
曾經,我們國產手機的核心靈魂:芯片,一直被一家叫高通的美國企業壟斷著。多年以來,高通一直是手機芯片市場的霸主,地位之高,仿佛魔教教主西方不敗。
曾經,因為沒有自己的芯片,中國每年生產全球77%的手機,但面對美國高通的時候,卻沒有發言權、議價權,不得不向高通低頭支付高昂專利費。
然而,今天這一切正在改變!
終于,一批像華為、阿里、騰訊這樣的中國企業的紛紛崛起,刺痛了不可一世的美國公司,讓中國人長臉!
終于,來自中國的華為,一舉超越了白富帥的美國高通蘋果以及韓國三星,拿出了全世界第一款手機的人工智能處理器!
終于,破天荒的逆襲要來了:打破遏制,中國崛起!
世界通訊業的霸主,正在逐步易位到中國人的手里。全球經濟的版圖,也將徹底被中國人改寫!
2017年,因為任正非、馬云、馬化騰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從未如此之強,這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不再被人壓制、被人唾棄,而是被敬畏、去引領。
團結奮斗,為中華而為之!
延伸閱讀
華為發布首款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
新一代Mate手機將率先搭載
北京時間9月2日,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 BERLIN 2017)發布華為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同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大會官方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全面闡釋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人工智能戰略。
余承東表示:“未來的智慧終端想要不斷的發展,相應的人工智能體系一定既要充分發揮終端自身的能力和價值,也要結合大數據和云技術帶來的海量信息、服務和超強計算力,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云協同,這也是我們當前戰略布局的重點。”
端側智能的發展將提升用戶的AI整體體驗
在人工智能時代,智慧終端將變成人的助手,其信息、服務直達和高效實用會讓用戶得到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真正實現“知你”、“懂你”、“幫你”。而人工智能必將推動智能終端的智慧化進程,不僅是被動響應用戶的需求,更能夠主動感知用戶狀態和周邊環境,并提供精準服務的全新交互方式。
余承東在演講中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云協同。云側智能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但是云側智能的體驗并不是完整的。在用戶體驗方面,還存在著不夠實時、隨時、穩定性和隱私方面的問題,而端側智能可以實現同云端智能的優勢互補。端側智能強大的感知能力是手機成為人的分身和助手的前提,擁有了大量實時、場景化、個性化的數據,在強勁持久的芯片處理能力支持下,終端就能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真正做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直達服務,同時大幅提升了隱私數據本地處理的安全性。
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
AI技術的核心是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當前以CPU/GPU/DSP為核心的傳統計算架構已經不能夠適應AI時代對計算性能的海量需求,產業界對新計算架構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止過。
在手機側,由于具備隨時性、實時性和隱私性等重要特點,AI本地處理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當前手機側的性能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移動AI技術發展的最大掣肘。與服務器端AI設計不同的是,麒麟970選擇了具有高能效的異構計算架構來大幅提升AI的算力,以應對與數據中心完全不同的挑戰。
麒麟970的開發團隊在繼承過去數代成果的基礎上,首次集成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專用硬件處理單元,創新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于CPU和GPU。相較于四個Cortex-A73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勢,這意味著麒麟970芯片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完成AI計算任務。例如在圖像識別速度上,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遠高于業界同期水平。
此外,全新的麒麟970采用10nm先進工藝,在近乎一個平方厘米的面積內,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內置八核CPU,率先商業運用Mali-G72MP12全新一代GPU以及全新升級自研ISP等。余承東透露,首款搭載全新麒麟970芯片的華為新一代Mate系列產品將于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發布。
來源:CEO跨界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