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葉君
上一期和大家分享了前牙區的制備流程,這一期和大家交流一下后牙區的牙體預備流程。不知不覺每周一期的更新已經進行到第四期了。很高興看到大家的回復,期待和大家更多的交流。
后牙區因為視角不好操作相對困難,并且美學效果不如前牙明顯,在很多牙醫的心里常常被忽視。
后牙區牙齒的預備難度明顯高于前牙區。除了視角不好操作上的難度還因為后牙區牙尖和窩溝的形態較之前牙復雜很多。以上頜第一磨牙為例,就有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腭尖,遠中腭尖偶爾還有第五牙尖,一個個牙尖仿佛是層巒疊嶂的山川(哦 我看見一座座山 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你有沒有在心里跟著唱呢?)
后牙做為咀嚼功能的主力軍,臨床醫生應當拿出比預備前牙更多的精力去專心的預備。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交流后牙的預備流程。
第一步 鄰面分離
和前牙區一樣先分離鄰面,使用柱狀尖端變細的車針分離鄰面。柱狀車針有利于控制角度,尖端變細降低了損傷牙齦的可能性。預備時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車針走行于牙體內部,最好能保留一薄層牙體以避免損傷鄰牙。
二是要注意鄰面的會聚角度,預備時車針要基本平行于牙體長軸。
第二步 肩臺成型
后牙區因為對美觀影響較小,在牙齒臨床冠高度足夠的情況下建議制備齦上肩臺或者是平齦肩臺。因為牙齒冠部粗大,向根部逐漸縮小。制備的肩臺越向根部延伸就會造成牙體組織更多的磨除。并且齦下肩臺會加大模型制取,臨時冠制作和粘接劑去除的難度,也就會相應增加牙齦出現炎癥的幾率。所以不影響整體美學效果的區域都建議制備齦上肩臺或平齦肩臺。大家會發現備牙簡單,取模簡單,戴牙也簡單。(So 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固定修復。)
排齦之后(視情況選用,大部分齦上肩臺可以不必排齦)使用直徑1.6mm的金剛砂球鉆,傾斜于牙體長軸,球鉆的一半沒入牙體內部,預備量為0.8mm。沿著牙齦緣的弧度緩慢推進,一定要避免損傷牙齦。
第三步 (牙合)面預備
(牙合)面是后牙區牙齒預備的難點所在,在加工廠參觀時發現,90%的后牙(牙合)面都被預備成了一馬平川的大平面。完全忽視了后牙區的窩溝尖嵴所形成的凹凸有致的形態。
牙區也要做到按照牙體形態的均勻縮小。首先在(牙合)面窩溝區域制備定深溝,使用長度為2mm的車針定深,定深時車針要垂直于所預備的斜面。
接下來在四個尖嵴上做定深溝,仍然是2mm的深度。制備定深溝要嚴格按照尖嵴的走向制備。
然后將(牙合)面定深溝之間的牙體磨除,建議從高(嵴上的定深溝)向低(窩溝區的定深溝)預備,預備之后要保留原有的he面形態。
第四步 頰舌側的預備
使用定深車針在頰舌側各制備定深溝,然后按定深溝的深度制備頰舌側牙體。在預備時不要損傷已經成型的肩臺區域。
第五步 功能尖斜面的預備
忽略功能尖斜面的制備會造成修復體凸度加大并且容易在功能尖區域崩瓷。功能尖斜面的角度要按照原來牙體功能尖斜面的角度去制備。
第六步 精修拋光
使用較粗的紅標車針和鎢鋼車針拋光。較粗的車針不容易形成飛邊,并且將各個獨立的牙面交匯的區域變得圓緩平滑。拋光時建議調低手機的轉速,能更精確的拋光肩臺,頰舌面,(牙合)面和功能尖斜面。
下面是按照流程預備的一顆上頜第一磨牙。尖嵴和窩溝形成了錯落有致的(牙合)面形態。各個牙尖鮮明卻不突兀。
下面是患者的石膏模型。
和前牙一樣,在預備的過程中要反復使用導板去精確預備量。后牙區建議制作兩塊導板,一塊頰舌方向可以觀測頰舌和咬合面,另一塊主要觀測頰側預備量。
最終的目的仍然是要得到一個均勻縮小的預備體。
有時候臨床工作中下了很大功夫在牙體預備上,但是最終的石膏模型卻差強人意,直接影響了修復體的精確度甚至導致了修復的失敗。這時就要在排齦和取模方面尋找原因。下一期我們一起來交流怎樣通過排齦取模把基牙的形態更好的復制在模型上。
信息來源:愛齒-KQ88口腔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