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小結
14歲男性患者,安氏I類咬合關系,輕度骨性II類長面型,嚴重的上牙列擁擠,上尖牙唇側錯位,雙側后牙反,前牙淺覆牙合(圖3.13)。
治療計劃
● 改善口腔衛生。
● 上頜快速擴弓(圖3.14)。
● 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下頜第二前磨牙后,直絲弓矯治器排齊整平上下牙列,關閉拔牙間隙。
● 治療結束后長期保持。
快速上頜擴弓的生物學基礎是什么?
快速上頜擴弓器(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是一種在生長發育期使用的牙弓擴大裝置。其功能的發揮依賴于腭中縫這一結構,而后者經解剖學研究證實在15歲之前一直明顯存在。該矯治器通常由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上的帶環固定,也可粘結在牙齒上。快速上頜擴弓器擴大腭中縫的效率為每天0.5~1mm,而使用活動矯治器的慢速上頜擴弓器則為每周0.25~0.5mm。適當的過矯治對抵抗牙弓狹窄的復發是有利的。為保持擴弓療效,矯治裝置應在主動擴弓治療結束3個月后拆除。還可使用橫腭桿防止牙弓狹窄復發,但其效果并不確切。
擴弓作用通常是如何實現的?
擴弓作用通過牙齒的整體和傾斜移動實現。牙齒的傾斜移動并不穩定,并有可能造成支持尖下垂使覆牙合變淺。快速擴弓中,牙齒傾斜移動與整體移動的比例可達1∶1,但在使用活動矯治器和擴弓螺旋的慢速擴弓治療中,牙齒傾斜移動所占比例遠大于整體移動(Frank and Engel, 1982)。快速擴弓裝置較為常用的固位方法是帶環固定法;但研究顯示粘結固位能夠通過覆蓋后牙的面來減少打開咬合的副作用。
對于這個病例,進行上頜擴弓時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哪些?
● 活動矯治器。
● 固定矯治器。
○ 擴弓螺旋。
○ 通過帶環固位或粘結固位的RME。
為什么要進行快速上頜擴弓?
● 患者需要超過4mm的擴弓量。
● 患者年齡適合快速擴弓,并且腭中縫較為明顯。
● RME能提供較多的牙齒整體移動,以減輕對咬合打開的副作用,這對維持該患者原本較淺的覆牙合有利。
圖3.15中使用玻璃離子粘結的矯治器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個改良的橫腭桿,其作用是在去除主動擴弓裝置后,維持上頜牙弓的擴寬效果。在上頜弓絲更換到不銹鋼方絲時,可以去除該橫腭桿。其改良之處是增加了一個從第一磨牙伸向第二前磨牙的鋼絲,從而同時維持前磨牙區的擴弓效果。
為什么該病例選擇拔除下頜第二前磨牙?
● 解除擁擠。
● 縮窄下牙弓橫向寬度。
● 維持前牙覆不減少。
圖3.16展示了患者治療結束時的口內像和面像,其糾正后牙反的療效穩定嗎?
擴弓治療存在不穩定性。長期的隨訪調查顯示,擴弓治療結束后,不論是牙弓或者牙槽骨都存在顯著的縮窄。因此,擴弓治療結束后需要長期保持,這里推薦使用Hawley式保持器。與此同時,拔除下頜第二前磨牙以及下牙弓的縮窄相對而言更加穩定,因此有助于反糾正療效穩定性的提高。
來源于口腔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