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口腔醫學網
這是一個上頜雙側游離缺失患者的模型,接診時,醫生為患者介紹鋼托支架雙側基牙RPI卡環修復,但患者的經濟條件有限,只好為他進行了普通的膠托修復。
經過模型倒凹填補、卡環彎制等過程。
在設計基托范圍時,遠中游離缺失的上頜基托應包括上頜結節并延伸至翼上頜切跡。
排牙及基托制作
排牙后,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適當加深合面的溝窩,以發揮更大的咀嚼效能。
基托的厚度一般為2.0mm,可用成品蠟板烤軟后直接鋪制。
人工牙的頸緣線應與相鄰天然牙的頸緣曲線相協調,有較好的連續性和對稱性。在兩牙之間應雕出齦乳突和微凹陷的外展隙。
蠟型表面光滑處理時,要掌握好火焰的大小、距離和方向,讓蠟表面呈融而不流的狀態。火焰方向在蠟型頰側邊緣和舌側基托處可水平走向,在牙間隙處可垂直方向。
在實際操作中,氣沖的嘴部不要放在酒精燈的火焰里面,操作氣沖的手用力要均勻,基托蠟型要及時調整與火焰的距離和方向。
蠟型吹光以后,用沾有肥皂水的濕棉球輕輕擦一下,可以讓蠟型的表面更加光滑。但在冬天操作時,剛吹光的蠟型不要立即擦拭,否則會因蠟型溫度的急劇收縮而引起蠟型與模型分離。
修小模型,消除前牙的倒凹部分,修平牙尖
新的型盒都有這個堵片,在開盒時只需用錘子輕輕敲擊堵片即可。
裝盒前檢查型盒的封閉性,如遇上下型盒放置時不密合可用金剛砂磨頭適當修正處理。
這是我們平時使用的型盒,
使用若干次后型盒還是非常的密合。
這正是體現了“人愛物壯”的道理。
模型與型盒頂應有10mm以上的距離,與型盒的邊緣有5mm以上的距離。
裝盒時先將模型浸泡5分鐘。
調拌適量石膏放入下盒型盒,再將模型放入石膏中,用調刀包埋模型的基牙和卡環部分。
在石膏半凝固狀態時,在流動水的沖洗下,用手指輕輕抹平石膏的表面,用毛刷刷去粘在基托和人工牙上多余的石膏。
待石膏完全凝固后,把型盒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8分鐘左右,然后開盒沖蠟。這樣的過程最好不要太長時間,以免過熱的蠟融入石膏中,造成涂布分離劑困難。
如果發現涂布分離劑困難時,可以用沾有酒精的棉球擦拭石膏表面,進行脫脂處理后效果會好一點。
沖蠟時一般不再使用煮盒的水,最好另準備燒開的沸水沖蠟。沖凈型盒中的余蠟和石膏碎屑。
刮去石膏過銳的飛邊,以免添膠時石膏碎屑斷裂進入膠托中。
涂布分離劑時,應順著一個方向涂布,不要來回涂布。支架上或者人工牙上不要涂布,如不慎涂布上分離劑,可用蘸有單體的棉球擦去。
根據義齒基托的大小,取適量的塑料基托粉,慢慢滴入單體,將基托粉完全浸濕后,然后立即進行攪拌,使其混合均勻,顏色一致,然后立即給調拌杯加蓋,防止單體揮發。
在溫室20°的環境下,基托塑料調拌后15分鐘左右便進入面團期。
面團前期是填膠的最佳時期,這時的膠有絲但不沾手。在壓力下有一定的流動性和延展性。
在夏天時,應把單體適當降溫,冬天時,應把單體適當加溫,以掌握適合的填塞時間。
填膠時一定把手清洗干凈,最好帶上橡膠手套操作,以免污染塑料。
在室溫20°的環境下,塑料的面團期可維持5分鐘左右。
初壓盒,在上下型盒之間放置濕玻璃紙后,對齊型盒進行加壓。
然后開盒,用刀片切除多余的塑料。
在塑料表面涂布少許單體,然后壓盒。
壓盒時,一定要注意上下型盒的位置不能錯位!
把型盒放置在冷水鍋中,最好放置在煤火爐上緩慢加熱。
煮沸后開始計時,維持半個小時后,撤離火源,讓型盒繼續浸泡在熱水中,自然冷卻后開盒。不能驟然冷卻,以免義齒變形。
分離劑涂布時一定要均勻,這樣的基托不容易沾附石膏,如仍有石膏沾附,可將義齒浸泡于30%枸櫞酸鈉溶液里數個小時后再進行去除。
基托的厚度均勻一致,色澤均勻。
有很多醫生反映基托不易拋亮,我的感受是:
一,用氣沖加酒精燈處理蠟型時一定要耐心,保證蠟型的光滑平整。
二,裝盒包埋蠟型時盡量全部暴露基托,避免上下盒的結合邊緣出現在基托上,增加打磨的時間和精力。(但在暴露基托與避免基托倒凹出現時,一定要以防止基托產生倒凹為重)
三,基托在細打磨時,一定用砂紙卷、橡膠輪等磨平基托上的細小紋路后再進行濕布輪上的蹭磨。
四,在打磨拋光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基托不能產熱過多,否則,會造成基托變形!
另外,在用濕布輪蹭磨時,一定注意保護基牙和卡環。
向大家推薦一種制作研磨料的方法,
燒結后的包埋料,放在蒜臼子里搗碎。
用濕布輪加研磨料仔細的打磨基托,要注意及時的給濕布輪加水,避免打磨基托時產熱過多。然后擦干基托,換上上光輪,蘸取少量的上光料即可,這樣打磨處理的基托一定會很亮。
這是經過打磨拋光后的另一個前牙修復體。
個人操作總結,有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