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志,教授,主任醫師,1988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口腔系,1998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主任,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口腔激光應用學會中國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口腔醫學會口腔全科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科口腔醫學雜志》副主編,《中國美容醫學雜志》常務編委,《華西口腔醫學雜志》編委等職。
中國是激光醫學起步較早的國家,但激光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卻不及臨床醫學廣泛。近年來,隨著激光設備的不斷進步和更新,口腔激光應用越來越受到廣大口腔醫師的重視和推崇,并日漸普及。
激光
激光又稱鐳射或萊塞,是英文Laser的漢譯。Laser是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的字頭縮寫,意為“受激輻射所產生的光放大”。
“激光”這一譯名是60年代由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建議使用的,其體現了光的本質和特性,遠優于音譯。
由于激光和普通光源的發光機理不同,激光具備一些有別于普通光的特性,如:高亮度、方向性好、高單色性、高相干性等。激光束照射到生物組織后可產生光熱效應、壓強效應、光電磁效應、光化學反應以及生物刺激等激光生物效應。
醫學激光
醫學是激光技術首批應用的領域。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是紅寶石激光器,1960年7月由美國科學家梅曼(Maiman)研制,次年便開始應用于臨床,此后激光相繼應用于醫學各個領域。80年代,出現了激光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即激光醫學。
中國是激光醫學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我國將激光應用于口腔醫學的基礎實驗和臨床工作始于70年代初期,但應用并不廣泛。90年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多種新型激光器的出現,應用到口腔領域的激光器也逐漸增多。近年來,隨著多種口腔激光設備的引進和推廣,口腔激光應用越來越受到廣大口腔醫師的重視和推崇,并日漸普及。
用于口腔醫學領域的激光
鉺激光
鉺激光屬固體、脈沖激光。根據發生器的不同分為Er:YAG(鉺:釔、鋁、石榴石)和Er,Cr:YSGG(鉺和鉻:釔、鈧、鎵、石榴石)兩種鉺激光,其波長分別是2940nm和2780nm,屬中紅外波段。
水和羥基磷灰石對鉺激光有很強的吸收率,但組織穿透深度很淺(微米級),熱損傷小,既能精確地切割軟組織,又能高效地切割硬組織(骨、牙釉質、牙本質等)。臨床上鉺激光可用于窩洞預備(圖1~4)、窩溝封閉、活髓切斷、牙齦手術(圖5~7)、牙周手術、系帶手術、牙槽骨手術等。
Nd:YAG激光
Nd:YAG(釹:釔、鋁、石榴石)激光屬固體激光,可連續或脈沖式工作(多采用后者),可用光導纖維傳輸。波長為1064nm,屬近紅外波段。水吸收弱,組織穿透深度較深,對色素有親和力。臨床常用于凝固、切割、汽化治療,止血效果較好。還可用于部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療。
半導體激光
半導體激光體積小,結構簡單,可連續或脈沖式工作。波長范圍較寬(810~980nm)。該激光一般用于凝固、切割、汽化組織,也可用于理療和診斷。
CO2激光
CO2激光屬氣體激光,可連續或脈沖式工作。CO2激光波長為10600nm,屬遠紅外波段。CO2激光組織穿透深度較淺,對周圍正常組織影響小,切割、汽化效果較好。
CO2激光主要側重于口腔軟組織的手術治療。
口腔激光的未來
口腔激光醫學是口腔醫學領域中的一門新興學科。由于口腔激光可非接觸式操作,具有殺菌、無痛、出血少、組織反應輕、生物刺激作用等特點,已經被歐洲、美國、日本、臺灣等口腔醫療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推廣使用,在我國也是方興未艾。
但由于口腔激光醫學的特殊性,在我國口腔激光的臨床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缺乏臨床技術和安全規范、缺乏正規的專業培訓、缺乏有組織的專家團隊和有組織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國際學術影響力不足等。
編輯: 姚紅祥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