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桂花飄香,又到了去(牙)郊(外)游(傷)的好時節。口腔急診科的醫生到這時候也是最忙的,會遇到很多外傷導致牙齒全脫位的患者:有含著進來的;有把牙泡在牛奶里來的;還有用顫抖的手掏出一團紙,打開里面包著牙的……總之,患者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顆脆弱的脫位牙。那么,面對不同情況,醫生應當如何準確處理呢?來看下小助手吐血整理的急診秘籍之——全脫位牙再植術吧。
首先,明確哪些情況不適合做牙再植,主要記住以下五個重點詞:
「乳牙」:乳牙全脫位;
「爛牙」:全脫位牙大面積齲壞或牙周組織破壞嚴重;
「土少」:牙槽窩大面積牙槽骨或軟組織喪失;
「肉芽」:牙離體時間過長,牙槽窩血凝塊機化并有肉芽組織形成;
「全身」:患者年齡大、患有感染性心內膜炎或免疫治療,全身情況無法耐受者。
其次,對于符合牙再植術的患牙要分成以下三種情況:
「復位型」:就診前已自行將牙齒復位;
「常識型」:體外干燥時間 <1 小時或將牙齒保存在生理性介質中(如唾液、牛奶、生理鹽水等);
「隨意型」:體外干燥時間 >1 小時或保存在奇奇怪怪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就以上三種類型的處理方式進行逐一介紹:
?「復位型」
用生理鹽水或 0.1% 洗必泰沖洗清理受傷區 → 檢查牙齦情況,用間斷縫合法拉攏縫合關閉創面 → 檢查牙齒復位情況(正中咬合;對比鄰牙位置;讓患者及家屬協助確認),可輕力復位后拍 X 線片確認 → 彈性固定 2 周。
?「常識型」
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根表面及根尖孔并浸泡去除污染物 → 局部麻醉,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 → 排查是否有牙槽窩壁骨折,適當復位 → 手拿牙冠,緩慢輕力復位 → 檢查牙齦及牙齒復位情況(同「復位型」)→ 彈性固定 2 周。
以上兩種類型根尖孔閉合的恒牙應在治療后 7~10 天行根管治療(根管內封氫氧化鈣一個月后根管充填);年輕恒牙復診時若明確牙髓壞死,則應及時行牙髓治療。
?「隨意型」
用蘸生理鹽水的棉球或紗布輕輕擦除牙根表面壞死組織 → 可行體外根管治療(根管內封氫氧化鈣后再植)→ 局部麻醉,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 → 排查是否有牙槽窩壁骨折,適當復位 → 推薦適用氟化物處理牙根表面( 2% 氟化鈉溶液,20 分鐘)→ 手拿牙冠,緩慢輕力復位 → 檢查牙齦及牙齒復位情況(同「復位型」)→ 彈性固定 2 周。
體外根管治療用蘸有飽和生理鹽水的紗布包裹牙根進行操作,不要直接接觸患牙根部。根尖孔閉合恒牙在 1 個月后取出氫氧化鈣糊劑,再行根管充填。年輕恒牙建議行根尖封閉術或根尖誘導成形術。
治療結束后要提醒患者以下幾點:
1、 保護牙齒,避免再次受傷;
2、 進軟食 2 周,初步恢復正常飲食,餐后用軟毛牙刷刷牙;
3、 使用 0.01% 洗必泰含漱,每天兩次,持續 2 周;
4、 建議 24 小時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在受傷后第一周內酌情適量使用抗生素治療;
5、 1 周,2 周,4 周,3 個月,6 個月,1 年進行臨床常規檢查和 X 線片檢查,對癥處理。
最后,最重要的一點!
由于缺乏符合循證醫學原則的臨床研究證據,牙再植術的預后并不明確,應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再植術風險和預后,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規范操作,定期復查。
來源:原創 史克牙e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