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熱點】
微創拔牙
牙槽外科的進步,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沖擊式氣動外科專用切割手機的出現,開啟了微創拔除術的新時代,這不僅簡化了拔牙過程,縮短了手術時間,更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和痛苦,也有效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微創拔牙技術的實現與微創拔牙器械的改進密不可分,目前常用的微創拔牙器械包括45°仰角沖擊式氣動手機、外科專用切割鉆、頰拉鉤、金屬吸唾器、骨膜分離器、橡膠開口墊。
微創拔牙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必然,微創拔牙不僅僅是古老拔牙術的一次重要的技術革新,更體現了一種人文主義關懷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醫學理念。微創技術旨在拔牙術中保護牙齒周圍軟硬組織,用最舒適的方式、最小的創傷代價拔除患牙。微創拔牙術以其創口小、出血少、痛苦輕、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的優點,特別在復雜阻生智齒拔除中具有明顯優勢,其已逐漸被廣大醫生和患者了解和推崇。尤其是對傳統拔牙工具錘子和鑿子的摒棄,避免了傳統拔牙方法中敲錘、骨鑿帶來的刺激,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和畏懼,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認同感和對醫生的信任度,對改善醫患關系有促進意義。
口腔頜面外科疾病與全身性疾病
口腔頜面部疾病可以誘發全身性疾病,而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在口腔內有所反映,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口腔頜面部功能復雜,主要與語言、咀嚼、呼吸、吞咽、維持面容等相關。部分口腔頜面部疾病首發時本身就是一個全身性疾病,許多與全身有關的口腔頜面部疾病,同時會有全身性表現。口腔醫師應明確如下3個問題:第一,口腔疾病與全身疾病密切相關;第二,口腔科醫師一定要加強整體觀念;第三,尚需加強臨床醫學整合,促進學科交叉。
口腔激光在臨床中的應用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是紅寶石激光器,1960年7月由美國科學家梅曼(Maiman)研制,次年便開始應用于臨床,此后激光相繼應用于醫學各個領域。80年代,出現了激光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即激光醫學。
中國是激光醫學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我國將激光應用于口腔醫學的基礎實驗和臨床工作始于70年代初期,但應用并不廣泛。90年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多種新型激光器的出現,應用到口腔領域的激光器也逐漸增多。近年來,隨著多種口腔激光設備的引進和推廣,口腔激光應用越來越受到廣大口腔醫師的重視和推崇,并日漸普及。由于口腔激光可非接觸式操作,具有殺菌、無痛、出血少、組織反應輕、生物刺激作用等特點,已經被歐洲、美國、日本、臺灣等口腔醫療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推廣使用,在我國也是方興未艾。
【年度研究進展摘選】
美國醫師協會發布成人OSA診斷指南
通過檢索已發表的相關英文文獻,美國醫師協會(ACP)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成年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卒中、高血壓、2型糖尿病、術后轉歸及生活質量等進行評估,評定成人OSA診斷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及似然比,制定本指南。指南采用ACP臨床實踐指南分級體系標準進行證據和推薦分級。指南發表于《內科學年鑒》[AnnInternMed2014,161(3):210]雜志。
ACP推薦:①不明原因白天嗜睡的患者應進行睡眠研究(弱推薦,低質量證據);②疑似OSA的患者應接受多導睡眠監測,若無法進行該檢測,則無嚴重合并癥的患者應接受便攜睡眠監測進行代替(弱推薦,中等質量證據)。
拔除第三磨牙,患者感覺和顳下頜關節異常發生率上升?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第三磨牙拔除后,患者感覺異常和顳下頜關節異常的發生率上升,但第三磨牙的拔除對第二磨牙遠中牙周附著喪失和齲齒的發生無影響。該研究于2014年6月發表于《美國公共衛生雜志》(AmJPublicHealth)。
牙源性損傷或可致癌
澳大利亞一項研究顯示,口腔癌的發生主要位于有潛在牙源性或義齒性損傷部位,尤其是對于無其他危險因素的非吸煙患者。認識牙源性潛在癌癥激發因素將對口腔癌預防和治療措施采用有重要影響。該文2014年11月6日在線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頭頸外科學》(JAMAOtolaryngolHeadNeckSurg)。
【年度會議擷萃】
亞洲口腔頜面外科大會
由亞洲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主辦,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承辦的第11屆亞洲暨第11次中國口腔頜面外科會議于2013年8月22-25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亞洲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主席、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俞光巖教授擔任大會主席。
這次大會是亞洲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的國際性口腔頜面外科會議,也是近年來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界規模盛大的一次學術交流,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名代表參加會議。大會特邀世界各國口腔頜面外科領域專家84人,就口腔癌、面部重建和美容、顳下頜關節外科、牽引成骨、唇腭裂、數字醫學和導航外科、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OSAS)、種植、組織工程等眾多專題進行報告。各位代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了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相關問題。
此外,大會還對三維導航技術、種植和牙槽外科技術、組織工程技術、電腦輔助外科技術等先進技術在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應用展開了專題討論,會議論文反映了這方面的臨床和研究進展,有助于臨床醫師不斷提高技術和研究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最后,大會對口腔頜面部疾病的循證醫學和臨床研究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廣泛交流,例如臨床多中心研究和臨床課題研究的設計等。
第八屆國際口腔激光應用學會國際大會
2014年9月20-21日,第八屆國際口腔激光應用學會(SOLA)國際大會在北京協和醫院召開,這是SOLA國際大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眾多國內外專家及參會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王興教授在致辭中講到:“在中國,激光應用在口腔醫學領域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兩年前,SOLA中國專家委員會成立之后,經過一批年輕口腔醫學專家的努力,使激光在口腔醫學的應用有了新的面貌。中華口腔醫學會將在今年推動口腔激光分會的成立,使一批中青年專家有一個更新的平臺,把激光在口腔醫學方面的應用工作開展得更好。”大會中,來自國內外的口腔激光專家分享了使用不同激光進行口腔各種疾病治療的方法及經驗。
目前,我國的口腔激光應用正在蓬勃發展,對于推廣口腔激光診療技術、規范化口腔激光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規范化培訓和臨床標準的建立和推廣對口腔激光應用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