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飛、王嘉德兩位醫生曾在《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4 年 7 月第 39 卷第 4 期發表《根管治療的特殊問題與對策》,分享了一些根管治療中的經驗和技巧,對現在的牙體牙髓科醫生來說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此摘編兩位醫生的觀點,以饗讀者。因摘編有所縮略,詳細操作方法請參考原文。 對于彎曲鈣化根管開髓孔應盡可能采取便利型,去除全部髓頂,有時需要犧牲更多的牙體組織,開髓孔的壁應與根管壁形成直線通道。 2、尋找和確定根管口 這是處理根管鈣化關鍵的第一步。最重要的工具是直頭牙科尖探針和根管口探針。黑色的髓室底與白色的修復性牙本質是尋找根管口的標志。根管潤滑劑(含EDTA)對尋找根管口有幫助。 3、鈣化根管的通暢和預備 08#和10#K銼是最有效的。擴通根管的工具,注意將銼尖端1mm預彎,用止動片標識銼的彎曲方向,銼尖端蘸根管潤滑劑(含EDTA),用大量沖洗劑沖洗,根管銼逐漸銼入,反復重復,每次加深1~2mm。當銼達到工作長度時,應照X線片確定,并做上下提拉動作,使根管擴大到足夠的工作長度。根管通暢后可采用各種方法預備。 4、彎曲根管的預備 首先要預彎根管銼,預彎的根管銼易于通過彎曲處,能滑過障礙點到達根尖區。注意要有足夠沖洗并使用根管潤滑劑;不要過度旋轉器械;根管銼進入困難時,一定要使用中間號;預備時要緩慢進行。 雙彎根管(S-shape)預備時根管冠部要充分擴展,盡可能去除或拉直冠部彎曲,獲得進入根尖區的良好通道;一旦細小根管銼到達根尖區,不要將銼完全提出,而要用銼做幾毫米的上下提拉,直到阻力喪失。否則,即使同一根管銼再次進入也可能有困難。 上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的發現與治療 X線片平行或偏移投照發現根管影像或診斷絲不在根管中央時,應髙度懷疑上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MB2)的存在,應遵循MB2與其他根管口的關系,應用超聲方法或長圓鉆沿MB-P連線的近中側,適當去除牙本質約1mm,即可用DG16探針或根管口探針找到根管口,最好采用08#或10#K銼結合根管潤滑劑擴通根管。應注意避免過度尋找造成底穿或側穿。 下頜磨牙C形根管的發現與治療 C形根管多發生于下頜第二磨牙,其術前水平投照X線具有以下特點: 1、牙根特點 ①呈現單根,根尖錐形、方圓形或結節狀,中間有條索狀或紡錘狀X線密度降低區。 ②似雙根,根尖呈較寬的方圓形,「雙根」根尖之間有牙周膜影像相連;「雙根」之間骨小梁、牙周膜和「根分歧」顯示不清。 2、髓腔特點 ①髓室底位置較低。 ②髓室底窄,髓室底近、遠中根管開口距離近,一般不大于髓室底水平處牙根直徑的1/3。 3、根管特點 ①在錐形單根中常可見兩根管影像在根尖1/3區靠攏并匯入X線低密度區內。 ②在近遠中根管影像之間可見細小模糊的第三根管影像。 這些X線特點有助于臨床術前判斷C形根管的存在。 C形根管由于存在較高的副根管、交通支、根尖三角等根管變異的發生率,因此在進行根管預備過程中要注意機械預備與化學預備的結合,如有條件預備后可用超聲銼加沖洗液進行根管內蕩洗。完善的根管預備后,最好采用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根充,以便能更好地充填根管交通支和根管峽部。
來源于普潔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