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及醫院感染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消毒安全。
二、布局、流程合理,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及污染區。
三、保持口腔診療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毒區域進行清潔、消毒;對污染及可能污染的診療物品及時進行清潔、消毒;每日定時通風;每周對診療區域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四、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醫務人員每次操作前、后應當嚴格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前必須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現病人血液、體液噴濺時,必須戴護目鏡;如戴手套操作時,每治療一個病人應當更換一副手套并洗手或進行手消毒。
五、器械消毒滅菌應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滅菌”的程序進行。
六、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機、車針、擴大針、拔牙鉗、挺子、鑿子、手術刀、牙周刮治器、潔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應滅菌;常用口腔科檢查器、沖填器、托盤等每人用后均應消毒。
七、器械盡量采用物理滅菌法滅菌,如使用化學滅菌劑,應定時進行有效濃度的測定。
八、麻藥應注明啟用日期與時間,啟封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現用現抽,盡量使用小包裝。
九、修復技工室的印模、蠟塊、石膏模型及各種修復體應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進行消毒。
十、X線照相室應嚴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十一、用后的醫療廢物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進行處置,用黃色醫療垃圾專用袋分裝,封閉運送。
十二、各診室每日應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并登記。紫外線燈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并記錄。
十三、浸泡換藥碗的含氯消毒液應每日更換監測并記錄;浸泡器械的戊二醛應每周監測記錄,浸泡器械的容器應使用1盤(無菌盤)、2盤(消毒盤)。
十四、對口腔診療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有防護措施。
口腔科門診個人防護工作制度
一、各類人員都要接受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在進行操作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二、醫務人員須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物質。接觸這些物質時,應當采取防護措施,正確使用各種防護用品。
三、診室應配備充足安全的防護用品,供工作人員使用,潔污不得混放。
四、小心處理銳器,使用后的銳器直接放入銳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銳器、回套針帽等危險動作,防止銳器刺傷。
五、操作前后均應按“六步洗手法”認真洗手。
六、用過的污染物品或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嚴格按照醫院醫療廢棄物管理的有關規定處理。
信息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