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發癥;口腔外科手術 口腔外科手術后并發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某些手術后 特有的并發癥,如舌大部切除術后的吞咽障礙,頸淋巴清掃 術后出現的乳糜漏,另一類則是多數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 癥,如窒息、疼痛、出血、感染等。了解并發癥發生的原因 和臨床表現,掌握相應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是術后護理的重 要組成部分。
1 常見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1.1 舌后墜:由于麻醉藥物的作用,使下頜骨和舌的肌肉 松弛,在重力的作用下,當患者處于仰臥位時,舌體墜向咽 部而引起上呼吸道阻塞。輕者表現為打鼾,重時鼾聲消失, 只見呼吸動作而無呼吸效果,SpO2 呈進行性下降。 預防及護理原則:將患者頭置于側位,或放置口咽痛氣 道,或用雙手托住下頜體向前向上托起下頜,均可緩解舌后 墜造成的氣道阻塞。
1.2 分泌物過多:蘇醒期的患者由于術區滲血滲液,呼吸 道分泌物增加, 而且患者的咳嗽、 吞咽反射功能未完全恢復, 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表現為咽喉部出現痰鳴音。 預防及護理原則:立即暢通呼吸道, 吸出過多的呼吸道內 分泌物。吸引分泌物時應注意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吸引 時間過長而導致缺氧。
1.3 誤吸和窒息:在蘇醒期,患者較常出現嘔吐和反流。 由于麻醉藥物的作用,呼吸道的保護性反射未完全恢復,如 不及時吸引,患者可將嘔吐物和反流物誤吸到下呼吸道,引 起窒息。表現為吸氣用力、阻力增大,聽診肺部有啰音甚至 哮鳴音。SpO2 呈進行性下降。 預防及護理原則:吸引器具應處于備用狀態, 有分泌物時 須及時吸清上呼吸道內分泌物、血液和異物。必要時行氣管 插管,以恢復氣道通暢。
1.4 喉痙攣:喉痙攣是聲門閉合反射過度亢進的表現,是 咽部應激性增高、支配猴頭的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強所致。表 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可伴有干咳及高調的吸氣性哮鳴音。 輕度喉痙攣僅假聲帶攣縮,聲門變窄,吸氣時出現喉鳴。中 度喉痙攣則為真假聲帶均發生攣縮,但聲門未完全關閉,吸 氣和呼氣時都出現喉鳴音。重度喉痙攣時,咽喉部肌肉全部 攣縮,聲門緊閉,氣道完全梗阻,聽不到呼吸音,患者很快 呈發紺狀態。 預防及護理原則:輕度喉痙攣在解除局部刺激后會自行 緩解,中度及重度喉痙攣者須面罩加壓給氧,或遵醫囑給與 靜脈注射氯琥珀膽堿 50 mg,可迅速解除痙攣,必要時行氣 管內插管〔
2 術后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口腔頜面部血管豐富,手術創傷大、時間長的患者,術 后密切觀察傷口敷料是否被血液浸濕,吸出的分泌物或引流 物的顏色是否鮮紅,以判斷出血的量及性質。
2.1 預防:手術時嚴格止血,縫合時確認手術野無活動出 血點。術中滲血較多者,必要時術后可應用止血藥物。如凝 血機制異常者可于圍手術期輸注新鮮血液、凝血因子或凝血 酶原復合物等。
2.2 處理:一旦確認為術后出血,立即通知醫生,采取止 血措施,壓迫止血或應用止血藥物,完善術前準備,必要時 再次手術止血
3 切口感染的預防及護理 切口感染常發生于術后 3~4 d,患者主訴切口疼痛加重 或減輕后又加重。常伴體溫升高、脈搏加速、血白細胞計數 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切口有紅、腫、熱、痛和波動感等 典型體征。
3.1 預防
3.1.1 術前完善術區皮膚準備:一般在術前 1 d 剃除手術區 毛發,范圍不可少于手術切口周圍 15~20 cm,繃緊皮膚勿 剃破,備皮完成后囑患者沐浴,保持局部清潔。
3.1.2 注意手術操作技術的精細,嚴格止血,避免切口滲 血、血腫。
3.1.3 加強手術前、手術后處理:術前增強患者體質,提 高手術耐受力;提供給患者良好的環境,保證良好的睡眠,給 予其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可 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增強抗感染能力。術后給與補液,盡 快恢復飲食。
3.1.4 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潔、干燥、無污染:手術后定時 觀察切口情況,輔料是否脫落、有無被滲血、滲液濕透,如 有上述情況要及時更換,注意局部有無宏、腫、熱、痛等感 染征象。
3.1.5 正確合理應用抗生素。
3.1.6 嚴格無菌制度: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嚴格 執行洗手制度,更換敷料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防止醫源性 交叉感染。
3.1.7 加強口腔護理:口腔護理的目的:保持口腔與牙齒的 清潔、濕潤,消除口臭,增進食欲;預防口腔感染,防止并發 癥的發生;觀察口腔黏膜、 舌苔的變化及口內轉移組織皮瓣的 情況,利于及時觀察病情變化。每天用生理鹽水棉球做口腔 護理 2~3 次,飯后用復方氯己定漱口液含漱。 3.2 處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如更換敷料、局部理 療、有效應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膿腫者,及時切開引流,爭取 二期愈合。必要時可拆除部分縫線或置引流條引流膿液,并 觀察引流液的性狀和量。 4 疼痛的評估及護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可出現疼痛。凡增加切口張力的 動作,如咳嗽、翻身等都會加劇疼痛。一般術后 24 h 疼痛最 為劇烈,2~3 d 后逐漸緩解。 預防及護理措施:護士通過對疼痛的性質、時間和程度, 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動等,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的原因并給與 處理,如敷料包扎過緊且情況允許時,可松開過緊的繃帶, 緩解疼痛。適時改變患者的姿勢,給與局部按摩,增加舒適 感。手術后 24~48 h 通常給予麻醉性止痛劑,如嗎啡、杜冷 丁肌內或皮下注射。48 h 后改用非麻醉性止痛劑來減輕患者 的疼痛。應用止痛劑之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首先檢查呼吸 和血壓:如呼吸深慢或血壓偏低應減少止痛劑的劑量。
②其次 要評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強度:一般術后患者的疼痛為 傷口引起,可立即給止痛劑。如為臂疼、胸疼、或腿疼須小 心評估是否可能產生并發癥,因為這些部位固定太緊會影響 其血液循環,導致組織缺氧、壞死。此時患者表現的主要癥 狀之一就是疼痛,如對他們使用止痛劑,可能會延誤對并發 癥的觀察及處理。指導患者利用非藥物止痛法,如聽音樂、 數數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減輕疼痛。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