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美容牙科的一般性操作規范
第2章 牙齒修復美容技術
第一節 潔治術
第二節 牙齒修形術
第三節 牙齒漂白術
第四節 復合樹脂粘結修復技術
第五節瓷貼面修復技術
第六節 樁冠修復技術
第七節 烤瓷熔附金屬修復體技術
第八節 全瓷冠技術
第九節 自凝丙烯酸樹脂臨時冠技術
第十節 可摘局部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第十一節 全口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第十二節 即刻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第十三節 植牙美容修復術
第十四節 粘結鑄造固定橋美容修復技術
第十五節 柔性義齦美容修復技術
第十六節 隱形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第十七節 套筒冠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第3章 牙周美容技術操作
第一節 牙齦切除術
第二節 牙齦成形術
第三節 牙冠延長術
第四節 牙周骨手術
第五節 根尖向復位瓣術
第六節 側向轉位瓣術
第七節 雙乳頭瓣移位術
第八節 冠向復位瓣術
第九節 自體游離齦瓣移植術
第十節 牙周引導組織再生術
第十一節 牙槽骨修整術
第4章 牙牙合 畸形美容矯治技術
第一節 機械性活動矯治器矯治技術
第二節 功能性矯治器矯治技術
第三節 固定矯治技術
第1章 美容牙科的一般性操作規范
美容牙科技術的目的是增進和改善牙齒的外形和外觀。手術實施對象是牙齒及其周圍組織。手術所有步驟都是為了矯正患者的畸形,所有治療都必須考慮美觀因素,很多情況下,美觀是唯一目標。像口腔醫學其他專業一樣,在行美容牙科美容手術前,必須有完整的病歷、檢查、診斷和治療計劃。美學手術的效果有賴于病例選擇、手術質量和患者的期望。
美學畸形或對美的需求是非常主觀的。許多手術是不可逆的,如果不能滿足患者的初始美學目標時不超越患者的生理極限。醫患的充分溝通有助于手術的主客觀評價和手術的選擇,同時也會降低風險/利益比率。
一、 主訴
主訴是患者感覺到的牙及其周圍結構的主要畸形,也是就診的主要原因。但很多時候患者并不能清楚描述自己的主要需求。有時,畸形并不是患者自己感受到的,因此自初診始醫患就應建立良好的關系,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良好的關系對未來的治療效果的評判也非常重要。而好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及溝通環境是建立良好關系的一個保證。醫生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傾聽患者的問題和需求。初診時,除聽取患者的主訴外,還要清楚了解患者為什么向您求醫,而不是其他醫生。據此可以得到非常珍貴的信息,如患者的主要擔心、需要和期望。
二、 病史
1. 一般病史
(1) 藥物治療史
(2) 藥物過敏史
(3) 正常生理改變
(4) 系統性疾病史
(5) 體檢情況
2. 口腔病史
(1) 現有牙齒及其周圍組織疾病治療史
(2) 牙齒及其周圍組織疾病史
(3) 牙齒及其周圍組織功能的改變
(4) 牙齒及其周圍組織的檢查情況
3、牙齒美容史 牙齒美容史對于醫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和最后達到預期的效果至關重要。首次就診,醫生可以初步判斷病人的“牙齒美容智商”。以前感受到畸形但未求醫者,需要知道其未求醫的原因。再次就診,需要了解上次手術失敗的原因。如反復美容反復失敗,需要考慮患者是否適合美容。患者抱怨所有的美容牙科醫師,醫師應考慮拒絕患者。
4、心理社會狀況 患者的社會心理狀況涉及患者最終對醫師工作的評價。醫生應能理解患者的欲求,知道患者的求美動機。每個患者都是一個個體,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個性需要不同的對待。醫生要知道患者對畸形的態度,態度反映了患者的自我形象,而自我形象是患者外表與個性、社會層次和人際關系的總和。醫師應能發現將情感或情緒問題引起的焦慮歸因于口腔頜面部細微畸形的患者。
三、口外檢查
1.皮膚
2.顳下頜關節檢查 3.咀嚼肌和表情肌檢查 4.頜面區缺損檢查、 5.骨骼分析 6.軟組織檢查
四、口內檢查
1.牙周篩選檢查 2.口腔缺損檢查 3.牙合分析 4.牙檢查 5.軟組織檢查
五、美學評價
1.一般評價 (1)年齡特征 (2)性別特征 (3)個性特征 (4)種族特征 (5)體形和體型 (6)頭發 2.面部評價 (1)面形和面型
(2)面中線及垂直參考線 (3)對稱與比例 (4)側影分析 (5)前額
(6)眼瞳孔連線和口角連線 (7)鼻 (8)頦
3.微笑分析 微笑分析包括病人自我分析和醫生分析兩方面。 (1)唇形、唇線、上唇曲度與鼻唇構 (2)微笑線 (3)牙形與牙型 (4)牙排列 (5)牙中線
(6)切平面、牙合平面與齦平面 (7)前牙視覺對稱與平衡 (8)前牙轉位視覺比例 (9)牙色 (10)暗間隙 4.語音評價
六、資料記錄
1.X線檢查 (1)根尖片 (2)曲面斷層片
(3)頭影測量片:頭影測量片是牙齒美容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和診斷分析。 2.診斷模型 模型除有助于診斷外,還可進行術后效果模擬和模型外科。 3.影像
(1)光學照像 (2)幻燈片
(3)數碼照像:分普通數碼影像和口內數碼影像。電腦影像系統有助于美容牙診斷、
醫患溝通、治療計劃的制定和方案陳述。 (4)數碼錄像 4.圖表 5.會診資料
七、治療目標
1.外觀得到改善。
2.牙齒及周圍結構的功能得到改善。 3.積極的心理社會反應。
八、治療計劃
1.牙齒修復美容計劃的制定 2.牙周美容計劃的制定
3.牙齒正畸治療計劃的制定
九、患者教育和知情同意
1.患者教育 (1)技術優點 (2)技術缺點 (3)生理的局限性
(4)影響手術的風險因素 (5)術后并發癥
(6)術后患者自我護理的重要性
2.知情同意 所有不可逆美容手術均應得到患者的同意。在簽署手術同意書之前,應告之患者手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治療目標、影響已知風險和并發癥的因素、多種手術方法的優缺點、積極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和將來需要重新替換等。
十、療效評估準則
1.有利結果 (1)外觀改善
(2)面部高度得到恢復 (3)積極的心理社會反應 (4)患者良好的適應性
(5)牙齒及其周圍組織的功能得到改善 2.已知風險和并發癥
(1)患者有適應不良的反應 (2)語音的變化 (3)外觀無法接受 (4)患者期望值過高 (5)材料的失敗 (6)功能受到限制
(7)顳下頜關節和(或)口面肌肉功能異常。 (8)過敏反應
(9)牙疼痛及牙髓的并發癥 (10)正畸牙松動度異常 (11)牙周并發癥 (12)正畸牙根吸收 (13)正畸牙釉質脫礦 (14)口腔黏膜潰瘍或損傷 (15)手術的不可知性 (16)材料壽命的不可知性 (17)需要定期的專業護理
第2章 牙齒修復美容技術
第一節 潔治術
牙齒表面著色最常見的是因煙、茶或咖啡漬而引起的牙齒染色。口腔中的一些細菌所產生的色素也會沉積在牙面上的窩溝裂隙及表面粗糙處。這些都會嚴重影響牙齒的美觀和牙周組織的健康,因而必須去除。目前臨床常用的潔治術有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兩種。齦上潔治術根據使用器械不同又分為超聲波、手用器械和噴粉機潔治術。潔治術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
【適應證】
1、 齦上、齦下牙石沉積
2、 各類牙周病手術的術前準備
3、 茶、咖啡、煙等引起的牙齒表面染色
【禁忌癥】
超聲潔治不宜用于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的患者。
【操作要點】 1. 超聲波潔治術 (1) 術前準備 (2) 常規消毒
(3) 放置工作頭,找穩支點 (4) 去除色素和牙石 (5) 檢查效果 (6) 磨光 (7) 醫囑
2. 手用器械潔治術
(1) 器械的選擇與使用:器械包括前牙及后牙鐮形潔治器和鋤形潔治器等。 (2) 常規消毒
(3) 刮除色素及牙石 (4) 檢查效果
(5) 使用磨光器拋光 (6) 醫囑
3.噴粉潔治術 使用超聲波潔治或手用潔治后,可使用噴粉潔治機。也可單獨使用噴粉機潔治。主要適用于因煙、茶和咖啡引起的牙齒染色及牙石清除后殘留在牙面的細微色素。
(1)術前準備 (2)噴粉 (3)檢查效果 (4)醫囑 4.齦下刮治術 (1)術前準備 (2)常規消毒鋪巾
(3)使用匙形器、鋤形器和銼等刮除色素及牙石。 (4)檢查效果 (5)醫囑
第二節 牙齒修形術
修形術是通過對天然牙的形態改變來達到牙齒美容的目的。牙齒經修形后,除牙齒外觀改善外,很多時候功能也得到改善。改變錯位牙的形態并對之進行拋光還可以增加其自潔作用并減少牙齒折斷的可能性。
【適應證】
1. 需要改變外形的牙齒 2. 畸形牙
3. 配合正畸治療的牙齒 4. 有表淺色斑的牙齒 5. 影響咬合的高尖牙 6. 引起夜磨牙的牙 【禁忌癥】
1. 髓腔大修行易于引起穿髓的牙。 2. 牙釉質薄易易引起過敏的牙。 3. 色斑部位都很深的牙。 4. 引起 干擾的牙。
5. 修行后會引起牙周疾病的牙。 6. 齲齒率高的牙。 7. 心里反應較差者 8. 補物過大的牙齒。 【操作要點】 1. 取研究模型。 2. 模型分析。
3. 拍X片了解牙釉質厚度、牙髓腔的大小和形態。 4. 用鉛筆畫出樣板牙(對側同名牙)的正面輪廓。 5. 檢查相關牙(需要修形的牙齒)以確定其頰舌尺寸。 6. 調磨相關牙的凸度。
7. 在相關牙上面畫出樣板牙的正面。
8. 調磨相關牙的正面和正面外圍的相鄰面。 9. 細磨。 10.拋光。
第三節 牙齒漂白術
牙齒漂白術是治療變色牙的主要方法之一。牙齒漂白分活髓牙和死髓牙兩種。活髓牙漂白又分診所漂白和家庭漂白兩種方式。這里只介紹家庭漂白術。
【優點】
不必磨牙。 2. 見效快。 3. 較安全。
【缺點】
1. 漂白劑可引起牙髓、牙齦組織、牙頸硬組織的病變。 2. 在選擇病例中只有75%的成功率。 3. 需要持續治療。
4. 牙齒漂白后有在著色的想象。
【適應癥】
1. 輕、中度四環四素牙。
2. 釉質光澤好、淡黃色的輕度氟牙癥。
3. 增齡性牙齒變色以及煙漬、茶漬引起的牙齒變色。
【禁忌癥】
1. 兒童牙齒和年輕恒牙。
2. 中度變色或伴有釉質發育不全的變色牙。
【操作要點】 1. 記錄色牙。 2. 印模。
3. 制作石膏模型并進行修整。
4. 在模型上美觀區唇面均勻涂上一層光固化材料并關照固化。 5. 制作托盤。 6. 修整托盤。 7. 口內試戴托盤。 8. 示教放置漂白凝膠。 9. 醫囑。
第四節 復合樹脂粘結修復技術
兩個同種或一種的固體物質、與介于兩者之間的第3種物質作用而產生牢固結合想象,稱為粘結或粘合。采用口腔粘結材料在修復體與口腔軟硬組織之間形成連接的方法,成為口腔粘結技術。復合樹脂的固化有化學固化和光照固化兩種。
【優點】
1. 無痛。
2. 一般不必麻醉。
3. 擴大了牙體修復的適應癥。 4. 牙體磨除組織較少。 5. 見效快。
6. 釉質發育不全、四環素牙、氟牙癥等的牙齒美容均可采用。
【缺點】
1. 易崩裂或染色
2. 粘結材料的壽命有限
3. 光照固化復合樹脂操作比較復雜。
4. 可見光不能透過金屬等阻光材料,使光固化技術的使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 5. 可見光光線對眼睛有刺激。 6. 在某些光源下呈現熒光色。 【適應證】
1. 牙冠唇面病變及變色牙的唇面美容性覆蓋。 2. 牙冠外傷性牙折的對接及缺損部位的修復。 3. 畸形牙的改形治療
4. 牙列錯牙合畸形正畸治療中粘貼某些附件、關閉前牙間隙及個別牙錯牙合正畸性治
療。
5. 作為義齒的修復材料,應用于固定橋及人造冠的修復。 6. 再植牙的固定
7. 其他。用于某些口腔軟組織缺損的修復,牙齦萎縮或缺損可用紅色材料修復;用于
某些修復體的修理材料,如烤瓷(橋)瓷面折裂的修理;用于瓷牙面或塑料牙面的粘結材料等。
【操作要點】 1. 清潔牙齒 2. 牙體制備 3. 選牙色 4. 隔濕
5. 必要時墊底 6. 酸蝕
7. 沖洗、吹干、評價酸蝕效果 8. 涂布樹脂粘結劑、固化 9. 必要時涂布遮色劑 10. 充填復合樹脂 11. 固化
12. 調牙合和拋光
第五節 瓷貼面修復技術
瓷貼面技術是牙體美容的一項重要技術。瓷貼面技術是根據正常牙齒的解剖形態、顏色及鄰接關系等在牙體制備的模型上用瓷粉燒結形成貼面,經酸蝕處理再與牙釉質粘結而達到美容修復目的的一種技術。
【優點】
美觀,與光固化貼面相比較耐用、強度高。 2. 邊緣完整,與軟組織相容性好。 3. 牙體組織磨除少。
【缺點】 1. 費用較高 2. 脆性大 【適應證】 1. 關閉牙間
2. 牙齒變色或被染色 3. 牙釉質缺損
4. 牙齒一定程度的排列不齊或畸形牙。 【禁忌證】
1. 夜磨牙而使牙齒磨損的患者 2. 牙齒太短。 3. 牙釉質不足。
4. 現存修復體很大或做過根管治療而且剩余牙體組織少的患者。 5. 有不良口腔習慣的患者,如有咬指甲或咬鉛筆等不良習慣。 6. 有反牙合或切牙合的患者。 【操作要點】 1. 唇線評價。 2. 選牙色。
3. 必要時施加麻醉。 4. 牙體制備。 5. 印模。
6. 必要時制作臨時修復體。 7. 技工室制作瓷貼面。 8. 試戴。
9. 必要時瓷貼面染色。 10. 粘固。
11. 修整、拋光。 12. 醫囑。
第六節 樁冠修復技術
樁冠是利用金屬樁冠插入根管內以獲得固位的一種全冠修復術。樁冠的長度要足夠,一般要求達根長的2/3~3/4,或約與完成后的牙冠等長;樁冠的粗度約為根面橫徑的1/3。樁冠的外形應為錐形,向根尖部逐漸變細。樁冠的橫斷面應與牙根的外形一致,有利于固位。
【適應證】
1. 冠大部缺損,無法應用嵌體或一般冠類等修復者。 2. 缺損涉及齦下,牙根有足夠長度,牙周組織健康者。 3. 根管治療后,牙根變色影響美觀者。
4. 前牙畸形、錯位或扭轉,難以應用正畸或其他療法矯治者。 5. 做固定義齒的固位體。 【禁忌證】
1、18歲以下的青年一般不宜做樁冠修復。
2、有明顯尖周感染和臨床癥狀,根管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瘺管口未閉且有分泌物者。 3、嚴重的根尖吸收、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1/3以上者,根管彎曲細小,樁冠無法取得足夠長度和直徑者。
4、根管壁已有側穿,且伴有根、骨吸收和根管內感染者。 5、牙槽骨以下的斜行根折,伴斷牙牙根松動者。
6、原有樁冠發生冠釘折斷,斷樁無法取出,或雖取出但根管壁過薄,抗力形、固力形差者。
7、深覆牙合、咬合緊,牙根長度不足,無法獲得足夠的固位形、抗力形者。 【操作要點】
1. 殘冠修整與切除。 2. 根面預備。 3. 根管預備。 4. 制作樁冠代型。
5. 根管沖洗、消毒、吹干,用暫封材料封閉。 6. 按常規包理、鑄造樁冠代型。 7. 樁冠代型的試戴。 8. 樁冠的粘固。 9. 制作臨時修復體。 10. 制作全冠。
11. 全冠試戴、粘固。 12. 醫囑。
第七節 烤瓷熔附金屬修復體技術
烤瓷熔附金屬修復體技術又稱金屬烤瓷修復體,是將烤瓷附在金屬上以修復牙齒形態、大小和異常,牙體缺損和牙齒缺失的一種修復體。它將金屬的強度和瓷的美觀結合在一起。
【優點】
1. 可用于殘冠修整與切除。 2. 硬度高、耐磨損。
3. 可配色且色澤穩定,顏色與天然呀近似。
4. 生物相容性好,化學性能穩定,物理性能良好等。 【缺點】
1. 抗拉和抗剪切強度不足,脆性大。 2. 當修復間隙不夠時易出現崩瓷現象。 3. 硬度高,會對牙體組織產生磨損。
4. 對牙齦和牙周產生刺激,出現牙齦顏色改變。 5. 費用較高。 6. 脆性大。 【適應證】
1. 牙體嚴重齲壞
2. 亞體磨損過度,大范圍牙體磨損。 3. 固定義齒的基牙。 4. 畸形牙和錯位牙。
5. 牙齒大小、形態、結構和顏色異常。 6. 牙間隙的關閉。 7. 牙齦退縮影響沒關者 8. 根管治療后易折裂牙。
9. 折裂牙。
10. 大面積沖田后的牙齒 【禁忌證】 1. 松動牙。
2. 基牙根部有病理性改變。
3. 牙根或牙周有病理性改變且牙槽崤出現明顯吸收者。 4. 咬合關系異常,如反嚴重,咬合過緊。 5. 牙冠更組織缺損嚴重達齦下者。 【操作要點】 1. 術前設計
(1) 固位體的設計。 (2) 橋體的設計。 (3) 連接體的設計。 (4) 個性設計因素。 (5) 年齡設計因素。 (6) 性別的設計因素。 (7) 顏色的設計。
(8) 形態大小的設計與視錯覺考慮。 2. 材料選擇。 3. 牙體制備。 (1) 麻醉。
(2) 切端與唇側深度指導溝的制備。 (3) 切端與唇面的制備。 (4) 鄰面制備。 (5) 舌側制備。 (6) 邊緣的制備。 (7) 排齦。
(8) 細磨整個制備體,去除所有的銳角。 (9) 印模 (10) 灌模。 4.制作臨時冠。 5.咬合記錄。 6.選牙色
(1)拍照記錄相鄰牙的顏色。 (2)確定色相。 (3)確定彩度。 (4)確定明度。
(5)確定參色與異色。 (6)填寫顏色技工單。 7.填寫技工制作單。 8.技工的設計與制作。 (1)模型準備。
(2)金屬支架的制作。 (3)烤瓷。
(4)修形。
(5)內染色與外染色。 (6)上釉。 9.試戴。 10.粘固。
第八節 全瓷冠技術
烤瓷熔附金屬復體的金屬部分礙光線的通過,而全冠的透明度和光線的穿透性好,因而在牙美學中的地位不容替代。根據材料的不同,全瓷冠有長石瓷冠、氧化鋁合冠、鑄造玻璃瓷冠、無收縮氧化鋁瓷冠、白榴石增強瓷冠、熱壓增強瓷冠等。
【適應證】
1. 對牙前美觀要求特別高的患者。 2. 對生物相容性要求高的患者。 3. 足夠的技工技術支持。 4. 能滿足牙體預防要求者。 【禁忌證】
1. 非正常牙功能者。 2. 咬合力大者。 3. 臨床牙冠短。 4. 患者需要夾板。
5. 對和牙咬在冠的頸1/5。 6. 牙體預防要求得不到滿足。 【操作要點】 1. 術前設計。 2. 材料選擇。 3. 牙體制備。 (1) 麻醉。
(2) 切端與唇側深度指導溝的制備。 (3) 切端與唇面的制備。 (4) 鄰面制備。 (5) 舌側制備。 (6) 肩臺的制備。 (7) 排齦。
(8) 細磨整個制備體,去除所有的銳角。 (9) 印模 (10) 灌模。 4. 制作臨時冠 5. 咬合記錄。 6.選牙色
(1)拍照記錄相鄰牙的顏色。 (2)確定色相。 (3)確定彩度。
(4)確定明度。
(5)確定參色與異色。 (6)填寫顏色技工單。 7.填寫技工制作單。 8.全瓷冠的技工室制作。 9.染色。 10.試戴。 11.粘固。
第九節 自凝丙烯酸樹脂臨時冠技術
前牙固定義齒的美容修復要獲得成功,臨時修復體是一個關鍵。臨時冠是最終修復體的鏡像,唯一不同的是材料,如果臨時冠制作不良,會損害牙周、刺激牙髓、導致吻合功能紊亂,甚至出現最終病人不滿意的情況。臨床常用自凝丙烯酸樹脂制作臨時冠。 【適應證】
1. 制備體的牙髓保存和鎮靜。 2. 用于制備體的評價。
3. 缺失或拔除牙的即刻美容修復。 4. 臨時改善美觀。
5. 為牙周建立健康的環境。
6. 評價和加強病人自我護理能力。 7. 作為牙周手術的輔助手段。 8. 松動牙的固定。 9. 牙合建立的輔助和評價。
10. 用于評價垂直距離、發音、休止牙合間隙和美觀。 【制作要求】
1. 邊緣適應性良好。 2. 良好固位。
3. 臨時期延長時要求有一定的強度。 4. 無孔而且尺寸穩定。 5. 美觀。
6. 生理外形和外展隙。 7. 易于調整。
8. 良好的生物學咬合。 9. 對支持組織的親和性好。 10.患者易清潔。 11.便于拆除。 【操作要點】 1. 直接法
(1) 牙體制備
(2) 選用樹脂牙片或樹脂預成冠。 (3) 液態石蠟或硅油保護制備體。
(4) 置丙烯酸樹脂調和物于制備體,然后將內面浸潤單體的牙片置于制備體的唇面,待其凝固;或置丙烯酸樹脂調和物于預成冠,并使之在制備體上就位。
(5) 樹脂橡皮旗時取出修整,然后再放回至制備體待其凝固。 (6) 必要時內襯和邊緣再處理。 (7) 凝固后按常規修整拋光。 (8) 必要時染色。 (9) 粘固。
2. 直接印模備牙法
(1) 備牙前印模,儲備印模。 (2) 牙體制備。
(3) 液態石蠟或硅油保護制備體。
(4) 置丙烯酸樹脂調和物于印模內,并使之在制備體上就位。 (5) 樹脂橡皮期時取出修整,然后再放回印模,待其凝固。 (6) 必要時內襯和邊緣再處理。 (7) 凝固后按常規修整拋光。 (8) 必要時染色。 (9) 粘固。 3. 間接法
(1) 牙體制備。 (2) 排齦。
(3) 印模和灌制石膏模型。
(4) 技工在模型上制作臨時修復體。 (5) 必要時內襯和邊緣再處理。 (6) 拋光。
(7) 必要時染色。 (8) 粘固。
第十節 可摘局部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可摘局部義齒美容修復術是利用可摘局部義齒來恢復缺失牙的形態、功能和美觀的一種技術。
【適應證】 1. 發音障礙。
2. 過渡性美觀修復。
3. 美觀因素,包括因牙周病、外傷或手術造成缺牙和美觀缺陷,伴有牙槽骨、頜骨和
軟組織缺損及美觀缺陷者。 4. 面高度降低。 5. 心理原因。
6. 現修復體不美觀。
7. 不能耐受因固定義齒美容修復時磨除牙體組織或主動要求做可摘局部義齒美容修
復者。 【禁忌證】
1. 缺牙間隙過小,義齒強度不夠,恢復美觀效果欠佳。
2. 基牙呈雛形,固位形態過差,義齒不能獲得足夠固位力。 3. 精神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易將義齒誤吞。 4. 口腔黏膜病經久不愈者。 5. 對丙烯酸樹脂過敏者。
6. 對基托的異物感無法克服者。 7. 對發音要求較高的患者。 8. 對美觀要求較高的患者。 【術前準備】 1. 工作條件。 2. 患者心理準備。 3. 口腔準備。 【操作要點】 1. 義齒美學設計
(1) 人造牙:人造牙的選擇和排列應根據患者的鄰牙顏色、年齡、性別、膚色、面
形、職業、氣質和主觀要求等諸因素來綜合考慮。
(2) 基托:對修復組織缺損、支持唇頰部軟組織和恢復面部外形起重要作用。 (3) 固定體:①卡環型固定位;②套筒冠固定位;③精密附著固定體。 2. 口腔預備。
3. 制取印模和灌制模型。 4. 確定和轉移頜位關系。 5. 義齒的模型設計。 6. 鑄造或彎制義齒支架。 7. 排牙和完成蠟型。
8. 裝盒、去蠟、充填塑料、熱處理。 9. 開盒、打磨拋光。 10.試戴、調牙合 。 11.必要時染色處理。 【并發癥】 1. 疼痛。 2. 實物嵌塞。
3. 義齒損壞、折斷、磨損。 4. 牙齒變色、外觀欠佳。 5. 發音不清晰。
第十一節 全口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全口義齒由基托和人工牙組成。全口義齒可以恢復患者咀嚼運動,促進消化功能,增進全身的健康;人造牙代替缺失的自然牙列,恢復了人體的完整性;解除了患者的精神壓力,調整心理健康,促進人體美。 【適應證】
全口牙列缺失、上頜或下頜單頜牙列缺失產生以下任何一個問題者。 1. 發音失常。
2. 微笑時無牙齒顯露。
3. 美學因素。 4. 自尊需要。 5. 回歸自我需要。 6. 希望容貌年輕。 7. 希望口面肌肉飽滿。 8. 舊全口義齒有美觀問題。 【禁忌證】
1. 對于牙槽骨嚴重吸收致低平,黏膜增厚,口干嚴重的患者應慎重對待。
2. 對于口腔解剖條件不理想,對外修復極其苛刻,求美期望過高者,應慎重對待。 3. 易作嘔者或唾液增加者亦應慎重對待。 【操作要點】 1. 口腔檢查。
2. 取印模與制作模型。 3. 頜位關系的記錄。 4. 頜位關系的轉移。
5. 全口義齒人工牙的排列。 6. 全口義齒基托的形成。 7. 牙合 平衡調整。 8. 蠟型外形的形成。 9. 試戴。
10.裝盒和去蠟。
11.充填塑料與熱處理。 12.出盒和磨光。 13.義齒初戴。 14.選磨。 【并發癥】 1. 疼痛。 2. 固位不良。 3. 美觀效果欠佳 (1) 中線偏斜。
(2) 對稱性處理不當。 (3) 微笑線處理不當。 (4) 上前牙過突。 (5) 下前牙過突。
(6) 上前牙對上唇的襯托不足。 (7) 下前牙舌向位。 4. 垂直距離恢復不當。 5. 發音障礙。 6. 惡心。
7. 咀嚼功能不好。 8. 咬唇頰、咬舌。
9. 不良的社會心理反應。 10.基托折裂和折斷。 11.人工牙折斷或脫落。
第十二節 即刻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即刻義齒又稱預成義齒,它是一種在患者天然牙尚未拔除前預先做好,牙齒拔出后立即戴入以即刻恢復牙齒排列和面部美觀,恢復正常語言和咀嚼功能,免除缺牙痛苦和對面容的影響的一種技術。
【適應癥】
1. 由于工作性質,不允許長時間缺牙者。 2. 全身健康狀況良好,牙槽嵴情況較正常者。 3. 特別適用于前牙的美容修復。 【禁忌證】
對年老體弱患者,一般不適宜或應慎重對待。 【操作要點】
1. 即刻全口義齒的制作
(1) 拔牙前應去記存印模,灌注模型,作為以后排牙的參考。
(2) 對存在的天然牙應詳細檢查并記錄齦袋深度,X線攝片了解根周牙槽骨情況。 (3) 取印模。
(4) 確定頜位關系。 (5) 上牙合 架將記錄的頜位關系固定到牙合 架上。 (6) 排試后牙。 (7) 排試前牙。 (8) 制作義齒。 (9) 拔牙。 (10) 戴牙。
2. 即刻可摘局部義齒的制作 即刻可摘局部義齒一般多應用于前牙或個別后牙須拔除
者,其制作與即刻全口義齒大致相同。 3. 戴入義齒后注意事項
(1) 義齒戴入后24h不能取下,以免影響血塊形成。 (2) 必要時服用鎮痛劑或局部冷敷。
(3) 術后24h內吃流質軟食,勿食過熱過硬食物,次日復診。 (4) 復診時取下義齒,用溫鹽水洗傷口,比檢查修改調牙合 。 (5) 6-8d后拆除縫線,再檢查修改義齒。 (6) 預約2-3個月后復查做重墊處理、調牙合 或重新制作常規義齒。 【并發癥】
1. 即刻義齒修復術的并發癥大致上與相應的常規全口義齒或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術的
并發癥相同。 2. 拔牙后出血。
3. 義齒不密合和松動脫位。
第十三節 植牙美容修復術
一、前牙再植術
【適應癥】
1. 外傷脫位的牙應即刻再植。 2. 位置不正的扭轉牙。
3. 誤拔的健康牙,應立即再植。
4. 再植牙一般以年齡小、牙根尚未發育完全、根尖孔呈喇叭狀者效果良好。 【禁忌證】
1. 明顯缺損折裂或廣泛齲齒、牙周或根尖周有病損者。 2. 年齡過大、牙槽骨已有Ⅱ度以上吸收者。 【術前準備】 1. 清潔口腔。
2. 脫位牙浸泡于生理鹽水或抗生素鹽水中。
3. 扭轉牙再植前應拍攝X線片,了解牙根及牙周膜情況。 4. 準備再植后的固定裝置和調牙合 器械。 【操作要點】
1. 局部浸潤麻醉。
2. 牙處理。清除異物,自抗生素液中取出牙,根尖如已發育完成,則需行牙髓切除及根管
填充。
3. 受植區處理。清潔牙槽窩,去盡異物、凝血塊、復位牙槽骨,消毒。 4. 植牙。將準備好的牙按一定方向植入牙槽窩;必要時縫合牙齦。 5. 固定和調頜,防止咬合創傷和牙合 力過大。 【術后處理】
1. 檢查再植牙的牢固程度,隨時加固或調牙合 。 2. 保持口腔清潔。
3. 根據情況可考慮應用抗生素。 4. 術后6-8d拆線。
5. 術后定期拍攝X線檢查。 【主要并發癥】
1. 牙周炎、深盲袋、骨吸收、牙脫落。 2. 再植牙吸收。 【預后判斷標準】
1. 疼痛小時,沒有感染,不松動,牙功能正常,牙齦附著正常,X線片示牙根無異常透射
影,行使功能5年以上。
2. 再植后1年內X線片上看不到牙根的吸收。
二、牙種植外科手術
種植義齒是由種植體和種植體所支持的上部義齒共同組成的一種修復體,是將人工材料制成的種植體以外科手術方法植入失牙區的頜骨內或骨膜下,然后在穿過牙槽嵴黏膜的種植基樁上制作并完成義齒。種植義齒技術是一種重要的牙齒美容修復技術。
【適應證】
1. 身體健康、口腔衛生好、要求種植牙美容并能按時檢查復診者。 2. 個別缺牙、部分缺牙種植床骨質及缺牙間隙正常。 3. 全口牙缺失,牙槽嵴嚴重萎縮吸收。 4. 部分或全頜缺損植骨后。 【禁忌證】
1. 有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代謝障礙等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
拔牙等手術者。
2. 頜骨骨質疏松癥或骨硬化癥。 3. 頜骨內有病變,有良、惡性腫瘤。 4. 嚴重錯牙合 ,牙重度磨耗,有不良咬合習慣者。 5. 口腔衛生差,吸煙者。
6. 上中切牙間隙不宜選擇種植。
7. 牙槽骨嚴重吸收,剩余骨不足以支持種植體者。
8. 缺牙間隙小,牙間距離短,手術易損傷鄰牙及周圍組織使種植失敗。 9. 精神緊張,不能與醫師合作者。
10.心理狀況不穩定,或生理及心理壓力較重者。 【術前準備】 1. 清潔口腔。 2. 美學設計。
(1) 確定種植部位。 (2) 種植體數目。 (3) 手術方式。 (4) 修復方式。
3. 取口腔診斷模型,在模型上預制定位、定向導板。 4. 選擇種植體、種植器械及種植機,消毒備用。 【手術操作要點】 1. 常規消毒鋪巾。
2. 局部浸潤麻醉或阻滯麻醉,也可采用經鼻氣管插管全麻。
3. 切開翻瓣。種植區唇頰側或舌腭側黏膜切開翻瓣,暴露牙槽骨,根據引導模板,高
速鉆控溫制備種植窩。 4. 種植體植入。低速鉆控溫植入種植體,使其穩固就位。多枚種植體植入需互相平行,
就位道一致。
5. 二期法第1次手術畢傷口應嚴密縫合,第2次手術畢可種植體基樁環抱縫合。 【術后處理】
1. 保持口腔清潔。
2. 根據情況可考慮應用抗生素。 3. 術后7-10d拆線。
4. 術后過渡義齒基托組織面需緩沖。
5. 第1次術后4-6個月,拍攝X線片檢查證實已完成骨結合才能進行第2次基樁安接
術,第2次術后1周方可取模制作義齒。 【主要并發癥】 1. 傷口感染。
2. 種植體松動、脫落。
3. 組織穿孔。 4. 牙齦炎癥。
5. 進行性邊緣性骨吸收。 6. 種植體折斷。
三、牙種植修復術
【操作要點】
1. 種植義齒修復前的檢查和準備。
(1) 種植體與周圍骨組織發生良好骨性愈合的標準如下: ① 基臺與植入體不松動,叩擊聲清脆。
② X線片檢查: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完整,骨組織與植入體間無射透層。
③ 臨床檢查:齦緣無眼癥充血,齦袋深度及齦溝液正常,種植體頸部上層組織附著牢
固。種植體固位良好,任何方向均未捫及活動度。
④ 種植體在牙弓上的位置正常,不影響義齒的制作、去戴及口內無軟組織損傷。 (2) 美學設計。 2. 印模和模型 3. 正中關系記錄。 4. 排牙。
5. 制作義齒金屬支架。 6. 試支架。
7. 完成種植義齒。
8. 種植義齒的試戴與固定。
【前牙種植義齒的美容修復要點】 1. 前牙人工種植修復前的美容考慮。 2. 骨缺損的處理。
3. 種植體的選擇和植入。
4. 軟組織的美觀修復。進行種植修復美容時,尤其要考慮牙齦的美觀問題。很多時候
需要增加軟組織來獲得美觀的種植義齒。增加軟組織的方法有: (1) 嚴重的牙齦缺損可采用覆蓋移植法。
(2) 中度垂直缺損或水平缺損可應用軟組織移植技術。
(3) 如僅為水平缺損,則通過自體表皮下通道進行結締組織移植。
(4) 對輕中度的軟組織缺損,可在種植二期手術時,采用斜向的腭側水平切口獲得
皮下組織蒂。
(5) 義齒的美觀修復。 【主要并發癥】
1. 材料因素造成的失敗。 2. 發音受損。 3. 欠美觀。
4. 不良的社會心理反應。 5. 現有義齒的作用降低。
6. 患者無法適應種植體支持的義齒。
第十四節 粘結鑄造固定橋美容修復技術
粘結固定橋是利用酸蝕、粘結技術將固定橋直接粘結于基牙上的一種固定義齒,又稱馬里蘭橋,具有磨除牙體組織少、不顯露或少顯露金屬、較美觀舒適而且容易改換成其他修復設計等優點,所以是一種較好的美容修復技術。
【適應證】
粘結固定橋的適用范圍較廣,一般凡可以行常規固定橋修復者均可以制作粘結固定橋。 【禁忌證】
1. 口腔衛生極差而且不能堅持及時復診者。 2. 齲病活躍性強而且不能堅持定期復診者。 3. 缺牙間隙過長者。 4. 游離端缺牙者。 5. 深覆牙合 有明顯咬合創傷,調牙合 不足以糾正過大牙合 力者。 【操作要點】 1. 術前準備。 2. 基牙預備。 3. 印模。
4. 按常規制作固定體和橋體。 5. 美學試戴。 6. 粘結固定
(1) 基牙牙體表面的特殊處理: ① 清潔基牙牙面。 ② 酸蝕基牙粘結面。
(2) 對固定體粘結處的特殊處理方法: ① 失晶粗化法粗化金屬表面。
② 噴砂粗化、化學處理或氧化處理使表面極化。 【影響修復效果的因素】
1. 固位體的粘結面積越大,效果越好。 2. 基牙穩固者,修復效果好。 3. 牙合 力小,咬合關系正常者,修復效果好。 4. 化學偶聯劑不相匹配影響修復效果。
5. 基牙、固位體粘結面處理不當影響修復效果。 【并發癥】
1. 橋體與基牙粘結面折裂。 2. 基牙冷熱過敏。 3. 齦炎。
4. 基牙繼發性齲。
5. 橋體唇面磨損或缺損。 6. 金屬翼板脫粘。
第十五節 柔性義齦美容修復技術
柔性義齦是用熱固化橡膠材料制作柔性假牙齦來修復因牙齦退縮而造成的牙間隙的一種牙齒美容術。
【適應證】
1. 各種原因所致的牙齦退縮、牙根外露、齦間隙增大者。 2. 齦間隙過大,影響發音者。
3. 種植義齒基樁周圍的義齦修復(齦墊)。 4. 能保持良好口腔衛生者。 【禁忌證】
1. 牙周治療未完成者。 2. 口腔衛生狀況較差者。 3. 齲患率較高者。 4. 重度吸煙者。
5. 對硅橡膠類材料過敏者。 【操作要點】 1. 術前準備。
2. 口腔檢查及初步設計、選牙色。 3. 取印模。 4. 蠟型制作。 5. 裝盒。 6. 沖蠟。 7. 充填硅膠。 8. 熱處理。 9. 修整。
10.二次熱處理 11.試戴。 【注意事項】
1. 注意適應證的選擇。
2. 對稱性增減義齦修復范圍。 3. 注意印模完好。
4. 義齦完成后注意消除異味。
5. 備用義齦可存放于小瓶或其他容器內。 6. 注意義齦變色問題。
第十六節 隱形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隱形義齒,又稱彈性義齒,是利用一種與牙齦顏色協調的彈性樹脂代替可摘局部義齒中的金屬卡環,以恢復牙齒的功能和美觀的一種美容技術。
【優點】
1. 形態逼真。 2. 義齒固位可靠。
3. 可緩沖缺牙區的咀嚼壓力,并有生理性的按摩作用。 4. 利于保護基牙、牙齦和保潔。 【適應證】
1. 個別前牙缺失,臨床牙冠長,基牙倒凹大者。 2. 多個牙間隙缺失,并有共同就位道者。 3. 牙列缺失,而牙槽嵴條件較好者。
4. 可用于制作義齦、實物防塞器、牙周夾板、牙合 墊和矯正保持器等。 【禁忌證】
基本上同常規可摘義齒的情況。 【操作要點】
1. 隱形義齒的組件設計 (1) 卡環。 (2) 基托。 (3) 支托。 (4) 人造牙。 2. 隱形義齒的制作 (1) 工作模制備。 (2) 制作蠟型。 (3) 裝下層型盒。 (4) 安裝注道。 (5) 裝上層型盒。 (6) 去蠟。 (7) 灌注樹脂。 (8) 打磨拋光。 (9) 試戴調改。 【并發癥】
1. 戴牙后疼痛。 2. 義齒固位不良。 3. 義齒咀嚼功能差。 4. 摘戴困難。 5. 實物嵌塞。 6. 發音不清。 7. 咬頰或咬舌。 8. 惡心和唾液增多。
9. 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不適。 10.戴義齒后患者美觀不滿意。 11.人工牙脫落或折斷。
第十七節 套筒冠義齒美容修復技術
套筒冠義齒是利用套筒冠固位體固位的一類口腔修復體。套筒冠固位體由內冠和外冠組成,內冠粘固在基牙上,外冠與義齒其他組成部分連接成整體,以恢復牙齒的功能和美觀。
【優缺點】 1. 優點
(1) 固位力可調節。 (2) 固位力能夠保持。
(3) 可保護基牙牙體組織健康。 (4) 能保護牙周組織的健康。 (5) 有利于牙槽骨的健康。 (6) 可恢復咬合關系,改善牙合 關系 (7) 有牙周夾板的作用。
(8) 異物感、味覺障礙、發音障礙減少。 (9) 可滿足患者的審美心理。 (10) 義齒制作和修理較方便。 2. 缺點
(1) 牙體預備量大
(2) 內冠頸緣處如不注意清潔,容易引起牙周病。 (3) 義齒取下后,內冠金屬暴露,影響審美。 (4) 義齒取下后,明顯影響咬合、咀嚼、發音。
(5) 前牙區固位體唇頰面頸緣處有一條金屬邊緣線暴露。 【適應證】
1. 多數牙缺失,少數牙余留的牙列缺損。 2. 牙合 重建修復。
3. 牙周病及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 4. 先天性牙列缺損修復。
5. 頜骨部分切除伴牙列缺損修復。 【禁忌證】
1. 牙周病未治療者。
2. 伸長、傾斜的有活力牙,不宜做該修復的基牙。 3. 年輕的恒牙。
4. 義齒承托區及其周圍組織有黏膜疾患或其他疾病,不利于義齒戴入者。 5. 齲患未經治療者。 【操作要點】
1. 修復前檢查、診斷 (1) 余留牙情況。 (2) 基牙的牙周情況。 (3) 基牙牙體組織。
(4) 缺牙區牙槽骨被覆蓋的軟組織。
(5) 缺牙區牙槽骨的骨質密度,牙槽骨的吸收情況和有否足夠的高度,以及牙槽骨
的形態。
(6) 咬合情況。 2. 修復前準備
(1) 口腔內準備。
(2) 診斷模型和臨時義齒準備。 3. 基牙預備。 4. 臨時義齒修復
5. 制作工作模型。 6. 內冠制作。 7. 內冠的粘固。 8. 臨時義齒修整。 9. 修復體制作 (1) 模型準備。
(2) 外冠基底層和支架蠟型制作。 (3) 金屬外冠基底層和支架制作。
(4) 外冠唇頰面塑性、人工排列、基托蠟型。 (5) 圓錐形套管冠義齒完成 10.戴入口內,檢查義齒。 11.完成修復。 【并發癥】 1. 牙面折裂。 2. 義齒折斷。 3. 基牙病變。 (1) 基牙疼痛。 (2) 牙周組織炎癥。 (3) 牙髓炎癥。 (4) 齲病。
第3章 牙周美容技術操作
第一節 牙齦切除術
牙齦切除術是切除肥大增生的牙齦組織或病理性牙周袋的手術方法。它將牙齦修整,恢
復牙齦的生理性外形,以利于菌斑控制和牙齦美觀。
【適應證】
1.牙齦肥大或增生,臨床牙冠顯得矮短,有假性牙周袋存在者,或齦邊緣肥厚,齦乳
頭圓鈍,齦邊緣不整齊,經基礎治療后,未能恢復正常形態者。 2.制備洞型或冠橋修復時牙齦覆蓋過多而影響美容修復者。 【禁忌證】
1. 牙周袋過深,超過膜齦聯合時。 2. 伴有骨下袋而需做骨修整時。 【操作要點】
1. 常規消毒麻醉。
2. 標記。根據袋的深度在牙齦表面做出溢血點,然后做出切口標記線。
3. 角形切口,按標記線切開后,切口如發現剩余的軟組織以及不整齊的牙齦邊緣應剪
去,殘留的肉芽和牙石要徹底刮除。
4. 修刮創面,將創緣與鄰接的牙齦表面刮成過渡的組織面。 5. 用鹽水沖洗,壓迫止血。 6. 最后做牙周塞治。
牙齦切除術也可采用電刀切齦法。 【術后注意事項】
1. 術后24h內半流質或軟食,暫時不刷牙,可含漱。
2. 如術后1周內牙周塞治劑脫落,可用1%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并重上塞
治劑。
3. 1周后拆除塞治劑,可按摩牙齦3-5d以加速創面愈合。 4. 術后牙根暴露而發生牙本質過敏者,可做脫敏治療。
第二節 牙齦成形術
牙齦成形術是對牙周炎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牙齦形態異常的修整與重建。
【適應證】
1. 牙齦形態異常。不規則的增生或退縮。 2. 齦線位置與鄰牙不協調。
3. 齦裂、緣突及齦乳頭外形不規則。 【禁忌證】
1. 急性炎癥期。 2. 重度牙齦退縮。
3. 牙槽骨的形態異常,須作骨手術者。 【操作要點】
1. 消毒、麻醉同牙齦切除術。
2. 測量牙齦厚度。用牙周刻度探針刺入牙齦,直達骨面,以確定軟組織厚度。
3. 修整牙齦。根據牙齦厚度,取30°角或更小的角度,做外斜切口,使齦緣形成斜向
外的短斜面,再將齦乳頭修整成稍凹狀,符合生理外形。
4. 清創和止血。仔細檢查每個牙面有無牙石,殘留病變組織,進一步修整及刮治后,
沖洗,壓迫止血。 5. 牙周塞治。 【術后注意事項】 同牙齦切除術。
第三節 牙冠延長術
牙冠延長術是為臨床治療或美觀需要而使臨床牙冠增長的手術治療。 【適應證】
1. 齦下齲洞,齦組織覆蓋較多,影響美容修復。 2. 根折斷而位于齦下,但尚可保留的牙齒。
3. 牙齦增生肥大,形成假性牙周袋,經基礎治療無效者。 4. 臨床牙冠過短,影響美觀或功能者。 【操作要點】
1. 測量齦溝深度,預測術后臨床牙可能增長的長度,并決定手術方法。
(1) 如有假性牙周袋并有足夠的附著齦寬度可選做切齦術,外斜切口止于袋底,但
有可能復發
(2) 如齦溝不深,牙冠延長術中應去除部分支持骨。
(3) 齦溝不深,且附著齦不寬時應做根向復位瓣術+牙槽嵴去除術。 2. 術中、術后注意事項
(1) 牙齦愈合后的形態應與鄰牙協調相近。
(2) 手術暴露了過多的牙體組織后應立即或及時進行牙體治療和牙冠修復,或先做
暫時冠,壓縮牙齦組織,防止復發。
第四節 牙周骨手術
牙周骨手術是處理牙周炎癥引起的牙槽骨畸形的有效方法。
一、骨整形術
處理因牙槽骨畸形而影響了牙齦的生理外形者,可用骨整形,術后并不降低骨的高度。 【適應證】
1. 骨邊緣線斷續而且不整齊。
2. 骨邊緣線突出而且形成筆架狀。 3. 頰舌骨形成巖石狀的骨隆突。 【手術方法】
本術須與齦翻瓣術聯合進行。 1. 常規消毒,麻醉。
2. 翻瓣,暴露骨形態,然后去除畸形骨隆突及骨邊緣。 3. 磨骨質時,應以冷的生理鹽水不斷沖洗以免產熱。
4. 按規定手術步驟清創,平整根面,酸處理,縫合,鹽水貼敷片刻,牙周塞治。
二、骨切除術
骨切除術是審慎地犧牲一些骨質以降低牙槽骨的高度,使牙槽骨形成接近正常的解剖形態,從而有利于齦瓣的貼附及組織再生。
【適應證】
1. 淺的一壁骨袋。
2. 淺的二壁骨袋,即凹坑袋,鄰面有頰舌側2個骨壁剩留,這種骨袋再生的可能性較
小,通常可切除小的1個骨壁甚至2個前骨壁,形成骨斜坡以利潔凈。 【手術方法】
1. 常規消毒,麻醉。
2. 做內斜切口,翻起齦瓣暴露骨毀壞區。必要時添加縱行切口。 3. 刮除骨袋內的肉芽組織,暴露出骨袋形態。
4. 用砂石或圓鉆快速地磨去有礙而無用的淺一壁骨袋。淺二壁凹坑袋可去除二壁,也
可去除小的一壁。
5. 磨骨時用冷的生理鹽水沖洗,骨切除完成后,再沖洗以去除碎屑。
三、骨移植術
利用骨組織或骨組織替代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損區,以修復牙槽骨缺損。 【適應證】
主要適用于兩壁及三壁骨袋。 【移植方法】 1. 器械準備。 2. 材料準備。 (1) 凍干骨。 (2) 自體骨。 3. 手術方法
(1) 常規消毒,麻醉。 (2) 受骨區的切口設計。
(3) 翻瓣暴露骨袋,刮凈骨袋內的病理性組織及結合上皮,除凈齦下牙石,平整根
面,明確袋的形態及骨壁數目,根面酸處理,然后將術野沖洗干凈。
(4) 準備受骨區。
(5) 將準備好的移植材料送入受骨區的骨袋。
(6) 亦可用自體骨移植,一般選用上頜結節或缺牙區的牙槽嵴或利用兩壁骨袋旁的缺牙區域。
(7) 檢查齦瓣,縫合。
(8) 無出血的情況下進行牙周塞治。
4.術后護理 術后5-7d拆線,更換塞治劑至痊愈。
第五節 根尖向復位瓣術
根尖向復位瓣術適用于需做翻瓣術及骨成形術,但術區附著齦過窄,系帶附著位置接近齦緣,或根分叉受累而不宜原位復瓣的病例。 【手術操作要點】 1. 常規消毒麻醉。
2. 做內斜切口,去除牙周袋內壁的病變組織。 3. 兩側做垂直切口,切口應延長到牙槽黏膜區,切透骨膜,翻起全厚瓣,露出骨損害。 4. 徹底去除病變肉芽組織,平整根面,修整骨形態。
5. 將粘骨膜推向根尖方向,使前庭溝得到加深,齦瓣的邊緣恰恰蓋著唇側骨嵴。 6. 垂直切口處可做間接縫合,齦邊緣可根據需要做間斷縫合或懸吊縫合,使齦瓣得到
固定。
7. 止血后牙周塞治。
第六節 側向轉位瓣術
側向轉位瓣術是用帶蒂的軟組織瓣修復單個牙的根面裸露區的手術方法。 【適應證】
1. 個別牙的唇側齦裂,部分牙根暴露但面積較窄者。 2. 有深的單面牙周袋存在,甚至進入牙槽黏膜,牙周袋內壁及上皮已損壞面不能利用,
切除后根面又缺乏齦瓣覆蓋者。
3. 鄰牙的牙周組織良好,可供給齦粘骨膜瓣者。 【手術方法】
1. 常規消毒,麻醉。
2. 收區切口。退縮牙齦邊緣做V字形切口,將暴露根面周圍的不良齦組織切除,注意
接收轉來齦瓣的關閉線一定要在健康的組織上。
3. 刮治及根面平整。將V字形切口內側的齦組織及病變上皮和肉芽組織刮除,并將根
面沉積物與病變牙骨質刮凈,進行根面平整,形成新鮮的牙骨質表面,沖洗,干燥。 4. 供區切口。在距受區V字形切口1或2牙處,約2倍于受區寬度的唇頰側的齦組織
上,從齦緣想膜齦方向做垂直切口,切口長度以是否能完全覆蓋暴露的根面而定,切口深度可達骨膜上火骨面,另外,從V字形切口至垂直切口起端做內斜切口,由齦緣至牙槽嵴頂水平切開。
5. 組織分離。由垂直切口處插入骨膜分離器,翻起黏骨膜瓣。 6. 將已松弛的瓣向側方受區推動移位,覆蓋于暴露的根面。
7. 縫合。將移動瓣的側緣與受區預備好的齦緣斜面對端縫合固定。 8. 將受瓣區及供瓣區同時做牙周塞治。
【術后處理】 術后5-7d復診,拆線,更換塞治劑至痊愈。
第七節 雙乳頭瓣移位術
當有牙齦退縮、牙根暴露時,利用患區相鄰近遠中兩側的健康牙齦及齦乳頭,使之分別向遠近中移動覆蓋患牙牙根的手術稱雙乳頭瓣移位術。本法可減少骨的暴露,減輕組織瓣的張力。充分覆蓋暴露的牙根。
【手術方法】
1. 受區的切口同側向轉位瓣術,沿退縮齦緣做V字形切除,并形成短的外斜面。 2. 刮去切除的軟組織并做根面平整。
3. 供區切口。將術區有齦退縮的相鄰兩側含齦乳頭部位的牙齦,從齦緣至牙槽黏膜方
向垂直切開,直達骨面。從垂直切口的起始部至V形切口間的游離齦,由齦緣至牙槽嵴頂方向做內斜切口。
4. 剝離齦瓣。用骨膜分離器由齦乳頭向骨面做全厚瓣的剝離。 5. 清潔供區牙面,修整受區過突的牙根表面。
6. 瓣的移位滑動。將患牙兩側已分離松弛的帶蒂的瓣分別向近遠中方向滑動,使在患
牙根正中拉攏對位縫合固定,最好使兩側瓣的接觸緣形成短斜面,齦緣過厚,外形不理想,可以進行形態修整,使之符合正常生理解剖外形。 7. 將對位良好、外形適當的兩側瓣縫合固定,然后上牙周塞治劑。 【術后處理】
術后5-7d復診,拆線,更換塞治劑,至傷口全院。
第八節 冠向復位瓣術
該手是利用帶蒂瓣向冠方推移,以覆蓋或修復前牙的牙齦退縮、牙根暴露的手術方法。 【手術方法】
1. 切口。在退縮區的兩側做垂直切口。其近遠中范圍應包括全部修復區,在齦緣做袋
內切口,直達牙槽嵴頂
2. 翻瓣。用骨膜分離器分離并翻起黏骨膜瓣。
3. 在黏骨膜瓣的根方切斷骨膜,以松懈組織,緩解張力。
4. 將分離松解后的瓣向冠推移至牙頸部,靠近釉牙骨質界,覆蓋裸露的牙根。 5. 縫合。移位固定后縫合軟組織瓣,并上牙周塞治劑。 【術后處理】
術后1周拆線,換敷牙周塞治劑,再堅持1-2周。
第九節 自體游離齦瓣移植術
自體游離齦瓣移植術是利用患者自身牙齦或黏膜組織進行游離移植,以增加附著齦寬度或修復牙齦退縮的手術。
【適應證】
1. 附著齦寬度不足或消失。 2. 牙齦退縮,牙根裸露。 3. 口腔前庭太淺。
4. 牙周袋過深,接近或達膜齦聯合者。 5. 系帶附著異常。 【手術方法】 1. 受區準備。在局麻下,準確檢查并記錄牙周袋的深度、附著齦寬度、牙齦退縮程度、
確定受植區范圍、部位及牙數。若受區無附著齦,可沿受區兩側做垂直切口,沿齦緣做內斜切口,若受區有附著齦,沿膜齦聯合線做水平切口,并向根方做垂直切口。 2. 剝離受區黏膜瓣,保留骨膜于骨面,修整創面組織,黏膜瓣縫合于根方骨膜。 3. 供區取材。通常供瓣區選用上腭前磨牙(雙尖牙)及第一磨牙距齦緣2-3mm的硬腭
黏膜,或臨近無牙區的齦組織。根據受區范圍剪一同等大小之消毒錫箔,置于供區,依其大小及形態,在局麻下切去齦瓣或黏膜瓣。瓣的厚度通常為1.0-1.5mm。 4. 移植和固定。將切取并修整好的齦瓣盡快移植到受植區,瓣應略小于受區,準確復
位后,將其縫合固定,再上牙周塞治劑。 【術后處理】
1. 術后1周拆線,并重上1次塞治劑。 2. 治療患者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第十節 牙周引導組織再生術
牙周引導組織再生術(GTR)是利用生物膜阻止齦溝上皮的根面生長,造成空間,誘導具有牙周組織再生潛力的牙周膜細胞冠向移動并生長分化,形成新生的牙周組織。
【適應證】
1. 垂直性骨吸收形成的骨缺損。 2. 根分叉病變。 【操作要點】
GTR并不是用來牙周炎癥,而是對牙周炎癥造成的牙周組織缺損進行修復的一種治療方法,因此,在進行GTR手術前,患者必須完成系統的牙周炎基礎治療。
1. 暴露缺損區。沿齦緣或齦溝做水平切口,切透黏骨膜,在缺損區遠中或近中至少相
隔一個牙的部位做垂直松弛切口,翻開黏骨膜瓣,暴露缺損區。 2. 清創。清除袋內壁上皮、缺損區肉芽組織及進行徹底的根面平整。
3. 放置并固定膜。根據缺損部位的形態、大小修整屏障膜,使膜在牙頸部能很好地與
根面貼合,能完全覆蓋缺損區并改過牙槽骨邊緣至少3mm。一般情況用懸吊縫合固定膜。
4. 黏骨膜的復位與縫合。黏骨膜瓣應蓋過膜2-3mm,如有困難,可在黏骨膜瓣的根方切斷骨膜,使黏骨膜能很好地冠向復位覆蓋屏障膜。為了較好地關閉創口,建議在缺損區近遠中鄰面做垂直褥式縫合。
5. 上塞治劑保護創口。術后給予0.2%氯已定漱口4-6周,口服抗生素1周。術后1
周復診可酌情敷塞治劑1次,拆線可在術后2周進行。術后4周內不要用探針探查牙周袋。
【影響GTR效果的因素】 1. 病人因素。 2. 缺損區的結構。 3. 技術因素。
第十一節 牙槽骨修整術
一、牙槽骨嵴修整術
【適應證】
1. 影響鑲牙的尖銳的牙槽骨尖、骨嵴。 2. 前牙根方頜骨前突影響美觀。 3. 即刻義齒修復。 4. 上下頜間隙過小。 【禁忌證】
1. 全身情況差,或有器質性病變未愈者。 2. 精神情緒不穩定,有精神心理障礙者。 【操作要點】
1. 一般采用局部浸潤麻醉,也可采用阻滯麻醉。 2. 常規消毒鋪巾。
3. 切口。牙槽骨局部黏膜做弧形或L形切口,修整范圍較大時做梯形切口,骨膜下翻
瓣,顯露骨隆起。
4. 去除過銳骨尖或骨突起,并修平牙槽骨表面。 5. 齦瓣復位后,縫合切口。 【術后處理】
1. 保持口腔清潔。 2. 術后流食或軟食。
3. 骨修整范圍廣者適當給予抗生素。 4. 術后6-8d拆線。
二、牙槽嵴增高術
【適應證】 1. 無牙牙合 ,牙槽嵴萎縮明顯,影響義齒固位者。 2. 牙槽嵴低銳,不能承擔咀嚼功能者。 3. 牙槽嵴表面黏膜條件良好。 【術前準備】
1. 取口內研究模型,制備術后固定護板和夾板。 2. 準備自體骨火人工骨植入材料,并相應塑形。 【操作要點】
1. 局部浸潤麻醉或阻滯麻醉。 2. 常規消毒鋪巾。
3. 切口。按材料類型大小,可采用前庭溝切口或牙槽嵴隧道切口,骨膜下分離牙槽嵴
頂,形成相應腔穴。
4. 植入相應植骨材料,確認無誤后,縫合入路切口。 5. 放置樹脂護板和夾板。 【術后處理】
1. 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消毒含漱劑漱口。 2. 全身應用抗生素。 3. 術后6-8d拆線。
4. 術后2-3個月做義齒修復。 【并發癥】 1. 傷口裂開。 2. 傷口感染。 3. 牙槽嵴吸收。
第4章 牙牙合畸形美容矯治技術
第一節 機械性活動矯治器矯治技術
機械性活動矯治器是一種患者可自行摘戴的矯治裝置,它可以為產生特定的牙齒移動而進行各種具體設計,是一種較為簡單而靈活多變的矯治器。原則上如果利用活動矯治器能達到預定目標,可盡量選用。
【適應證】
1. 糾正口腔不良習慣。
2. 牙齒近遠中火頰舌向錯位。 3. 個別牙的傾斜或扭轉。 4. 前牙反牙合 、后牙反牙合 。
5. 上下牙列輕度擁擠、牙弓狹窄。 6. 深覆牙合 。
7. 下頜后縮、深覆蓋。
8. 上前牙唇向位引起的深覆蓋,骨性的近遠中關系無明顯不調者。 9. 與固定矯治器聯合使用。 10.矯治后的保持。
11.成人小范圍牙移動的正畸治療。 12.錯牙合 伴牙釉質嚴重發育不良或嚴重氟斑牙可慎重選用固定矯治器。 【操作要點】
1. 取印模,灌注記存模型和工作模型。 2. 必要時記錄牙合 關系。
3. 設計及制作矯治器。按固位、加力和連接3部分進行設計制作。 4. 初戴。檢查矯治器質量、醫囑。
5. 復診。了解待用及遵醫囑情況、檢查矯治進展、調整矯治器。 6. 保持。
第二節 功能性矯治器矯治技術
功能性矯治器是一種活動矯治器,本身不產生任何機械力,而是通過調整口面肌肉功能或通過咬合力引導及促進正常的牙合 發育和顱面生長,矯治形成中的錯牙合 畸形。
【適應證】
1. 主要適用于口面肌肉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錯牙合 畸形。早期骨性錯頜,當促進
正常的口面功能活動能為顱面谷骨骼和牙頜發育提供游離環境時也可使用。 2. 從青春期前1-2年開始,并持續整個迸發期。 3. 矯治矢狀不調,如安格爾錯頜分類的Ⅱ類錯牙合 、Ⅲ類錯牙合 ;矯治垂直不調,如深覆牙合 、開牙合 ;矯治后牙弓的寬度不調。 【操作要點】
1. 設計。選擇功能性矯治器類型,決定咬合重建標準,對預后進行評估。 2. 取精確印模,灌注記存模型及工作模型。 3. 咬合重建 (1) 矢狀方向 ① Ⅱ類錯牙合 :下頜前移量以磨牙達中性關系為準,一般為3-5mm。必要時分次前移。 ② Ⅲ類錯牙合 :下頜盡量后移至上下前牙對刃。 ③ Ⅰ類錯牙合 :下頜少量前移2mm左右。 (2) 垂直方向 ① Ⅱ類錯牙合 :下頜垂直打開應超過息止頜間隙。與前移量之和為8-10mm。 ② Ⅲ類錯牙合 :垂直打開以解除前牙反牙合 為準。 ③ Ⅰ類錯牙合 :下頜垂直打開應超過息止頜間隙 (3) 水平方向:牙合 干擾和不良習慣等功能因素所致下頜偏斜者,應使上下中線保持
一致。
4. 技工室制作。模型修整、上牙合 架、鋪緩沖蠟、彎制鋼絲、鋪自凝塑膠、打磨、拋
光、矯治器評價。 5. 臨床治療
(1) 初戴。檢查矯治器質量、醫囑。
(2) 試戴期。從每日2h逐日增加戴用時間,1-2周復診,做局部修改調整。 (3) 矯治期。全天或夜間戴用,至少每日12h。 (4) 每月復診,檢查戴用情況及牙合 的改變,調整弓絲及選磨基托牙面。 (5) 保持器。一般不需要保持。頜骨關系嚴重不調者,可保持3-6個月。
6. 后期治療。治療完成后常常使用固定矯治器排齊牙列,完成精細的咬合調整。 【常用的功能矯治器】 1. 肌激動器適應證 (1) Ⅱ類1分類錯牙合 (2) Ⅱ類2分類錯牙合 (3) Ⅲ類錯牙合 非骨性或輕度骨性下頜前突,但下頜能后退者。 2. 生物調節器適應證
(1) 標準型:用于Ⅱ類1分類錯牙合 ,矯正舌后位;用于Ⅰ類錯牙合 ,擴大牙弓寬度。 (2) Ⅲ類型:用于前牙開牙合 及舌前位。 (3) 開牙合 型:用于前牙開牙合 或后牙開牙合 ,也可用于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癥。 3. 雙頜墊矯治器適應證
(1) 替牙期和恒牙早期Ⅱ類錯牙合 。 (2) 部分Ⅲ類錯牙合 。 4. 功能調節器(FR)適應證 (1) FR2:Ⅱ類及Ⅰ類錯牙合 。
(2) FR3:Ⅲ類以上頜骨及牙弓發育不足為特征者。
第三節 固定矯治技術
固定矯治技術種類繁多,每種矯治器均包括托槽、磨牙帶環、矯治弓絲和附件4部分。此類矯治器患者不能自行取戴,具有固位良好,支持充分,有利于多數牙齒的移動,能有效地控制牙齒移動方向等特點。
【適應證】
1. 功能性矯治器治療完成后的后期治療。 2. 恒牙早起各類錯牙合 畸形的綜合性矯治。 3. 成人各類錯牙合 畸形的綜合性矯治 4. 正頜外科病例術前術后正畸。 【操作要點】
1. 分牙。常用銅絲、分牙簧、彈性塑圈,一般3-7d。
2. 選擇并粘著帶環。常用磷酸鋅粘固劑或玻璃離子粘固劑粘著。
3. 粘著托槽。清潔牙冠表面,酸蝕局部牙面15-20s,沖洗吹干,用釉質粘結劑按各技
術要求正確粘著。
4. 選擇、彎制及結扎弓絲。常用不銹鋼結扎絲或彈力結扎圈結扎。 5. 必要時使用橫腭桿或Nance弓。
6. 必要時與口外力如口外唇弓、頭帽頦兜、前方牽引矯治器聯用。 7. 必要時鋪以活動矯治器,如平面導板、牙合 墊式矯治器。
8. 復診。4-6周復診1次,了解遵醫囑情況、口腔衛生狀況;檢查矯治進展;按各階
段治療目標進行調整。
9. 取印模,做保持器。常用Hawley保持器、前牙舌側固定保持器、牙齒正位器。 10. 去除全部托槽帶環,拋光牙面,戴保持器。 【常用固定矯治技術】 1. 方絲弓矯治技術特點
(1) 使用方型槽溝與方絲有效控制牙齒三維方向的移動。 (2) 弓絲有3個常規序列彎曲。
(3) 常以弓絲上彎制的各種彈簧曲做加力單位。 (4) 按3個階段進行調整。 ① 排齊牙齒與牙弓平整。
② 關閉拔牙間隙與調整磨牙關系。 ③ 精細調整。
2. 直絲弓矯治技術特點
(1) 強調托槽粘著位置的精確,以臨床冠中心確定托槽位置。 (2) 常將第二磨牙包括于矯治器內。
(3) 正確應用高彈性弓絲;很少彎制弓絲;弓絲更換較少。 (4) 使用弱而持久的矯治力。 (5) 強調牙弓完全整平。
(6) 使用尖牙向后結扎和末端弓絲回彎,防止前牙唇傾與覆牙合 加深。 (7) 提倡使用滑動法關閉拔牙間隙。 (8) 按3個階段進行調整。
① 治療早期:排齊牙列與整平牙弓。
② 治療中期:關閉拔牙間隙或牙弓剩余間隙的同時,矯正磨牙關系,建立正常前牙覆
蓋。
③ 治療后期:完善牙齒位置與牙合 關系。 3. Begg細絲矯治技術特點
(1) 使用Begg托槽和差動力原理,控制支抗。
(2) 使用細絲輕力,容許牙齒傾斜移動。先傾斜牙冠,后傾斜牙根,避免使用口外支抗。
(3) 廣泛使用圓形奧絲。 (4) 一般按3期進行調整:
① 第1期:打開咬合,前牙達對刃關系;解除前牙擁擠或關閉前牙間隙;矯正磨牙反牙合 及鎖牙合 。
② 第2期:保持第1期取得的矯治效果;關閉后牙間隙;調整磨牙關系至Ⅰ類牙合 關系;矯正旋轉的前磨牙;矯正前磨牙垂直向的位置不調。
③ 第3期:保持第1、2期取得的矯治效果;獲得所有牙齒理想的傾斜度和軸傾度。 4. 亞歷山大矯治技術特點
(1) 具有直絲弓矯治技術的基本特點。 (2) 根據牙齒的字形調整學說
(3) 使用亞歷山大0.018英寸槽溝系統,對不同牙齒設計了不同類型托槽。 (4) 使用亞歷山大標準弓形。
(5) 80%的患者需要戴用口外頭頸支抗裝置。 5. Tweed-Merrifield方絲弓矯治技術特點 (1) 采用0.022系統方絲弓絲。 (2) 弓絲只采用不銹鋼方形弓絲。 (3) 有順序地安裝矯治器。 (4) 有順序地移動牙齒。 (5) 有順序地預備下頜支抗。 (6) 使用方向性力。
(7) 按4個階段進行調整: ① 牙列預備。 ② 牙列矯正。 ③ 牙列矯治完成。 ④ 牙列恢復。
6. 生物漸進矯治技術特點
(1) 使用0.018英寸槽溝系統標準方絲弓雙翼托槽。 (2) 使用輕力,漸進性治療。 (3) 牙弓分段,使用片段弓。
(4) 使用多用途弓打開咬合、控制前牙轉矩。
(5) 盡量避免使用圓絲,自始至終控制牙齒的轉矩。 (6) 合理使用骨皮質支抗。
(7) 下牙弓治療先于上牙弓完成。 (8) 按4個階段進行調整:
① 按各牙弓排齊牙齒,整平牙弓。 ② 遠中移動尖牙與打開咬合同步進行。 ③ 內收前牙。 ④ 精細調整。
7.“2×4”矯治技術特點
(1) 適用于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反頜、前牙深覆頜、前牙開頜以及需直立磨牙獲得間隙者;0.018英寸槽溝系統標準方絲弓雙翼托槽。 (2) 采用0.022英寸槽溝系統標準方絲弓托槽。 (3) 4個切牙和2個磨牙粘結托槽和帶環。
(4) 大多使用圓絲,不使用彈簧曲。 (5) 不使用腭桿舌弓,少用外弓。 8.舌側矯治器技術特點 (1)相對適應證: ① 中切牙有間隙者。
② Ⅰ類錯頜,前牙深覆頜,散在間隙或輕度擁擠者。 ③ Ⅱ類1分類錯頜,下頜后縮,不拔牙者。
④ Ⅱ類錯頜,上頜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頜拔除第二前磨牙者。 ⑤ 輕度Ⅲ類錯頜。
⑥ 輕度雙頜前突,拔除4個第一前磨牙,不需強支抗控制者。 (2) 禁忌證:
① 前牙嚴重扭轉者。 ② 高角前牙開頜者。 ③ 嚴重Ⅱ類錯頜。 ④ 需嚴格支抗控制者。 ⑤ 臨床牙冠過短者。 ⑥ 前牙多個修復體者。 ⑦ 牙周病者。
⑧ 急性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者。 (3) 特點:
① 托槽粘于牙體舌側,是最理想的美觀矯治器。 ② 采用間接粘結技術,保證托槽粘結的準確性。 ③ 第二磨牙長參與矯治。
④ 多用細而彈性好的弓絲,少用帶曲弓絲;較多使用TMA弓絲。 ⑤ 使用牙弓形態模板圖,保持正常的牙弓形態,理想弓絲呈蘑菇狀。 ⑥ 前牙采用折疊結扎技術。
⑦ 治療完成后,用正位器完成牙齒精確就位。
⑧ 按4期進行調整:整平跑去、排齊牙列,打開咬合,控制扭轉;轉矩控制;內收前
牙,關閉間隙;完成調整。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