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白斑主要在唇、頰、舌等部位出現白色斑塊狀病變,表面稍粗糙,界線清楚,稍突出口腔粘膜表面,一般無任何自覺癥狀,用多種藥物治療都難以消除。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一種淺表的灰白色損害,在一般情況下,可處于長期穩定少變的狀態,當局部刺激因素減輕或去除后,這些病損也相應變薄或消失;口腔粘膜上皮因代謝紊亂,發生過度角化,出現白色角化斑塊,故稱口腔白斑。
口腔粘膜白斑主要在唇、頰、舌等部位出現白色斑塊狀病變,表面稍粗糙,界線清楚,稍突出口腔粘膜表面,一般無任何自覺癥狀,用多種藥物治療都難以消除。
【臨床表現】
1.白角化病
在外觀正常的口腔粘膜上出現比較淺表的、灰白色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斑塊,斑塊周圍界限清晰,基底柔軟。該病的好發部位是唇、頰、硬腭、舌及粘膜。
2.白斑病
主要有皺紙狀、疣狀和顆粒狀。
(1)皺紙狀:口底、舌腹比較多見。損害呈白色皺紙狀,粗糙感明顯,柔軟無硬結,也無壓痛。
(2)疣狀:損害呈乳白色,表面呈粟粒狀或乳頭樣突起,明顯粗糙,易發生皸裂和潰瘍。多發于牙槽嵴、腭、頰粘膜。
(3)顆粒狀:本型的特點是在火紅色的粘膜上散在分布著乳白色、形態不一致的細小角化顆粒。一般認為該型癌變率較高。
白角化病和白斑病的自覺癥狀都不明顯,而白角化病通常無任何不適感,或僅有口腔發干,味覺減退,有粗糙或緊繃的感覺。一旦出現疼痛及潰瘍、皸裂、出血、頜下淋巴腫大、局部硬結等癥狀時,應高度警惕,立即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治療】
無明顯自覺狀者可不予治療。
1.藥物治療可采用磷酸氯喹、維甲酸、皮質激素等,但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并做定期查。
2.可用手術切除和激光切除方法治療。
3.中醫治療可用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湯加減或用二陳湯與三子養親湯加減。
4.外治
(1)局部糜爛滲出,可用枯倍散或青吹口散吹之。
(2)用冰硼散加適量蜂密調,飯后涂之。
【護理】
1.避免和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禁用腐蝕劑。
2.對患者強調戒煙、戒酒及忌用辛辣刺激飲食。
3.白斑患者應及時治療,定期復查。
4.本病一旦發現有癌變傾向,應及時積極治療。
來源:口腔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