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上頜竇及其周圍相關解剖結構,對確保上頜竇底提升手術的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1.上頜竇形態
ZAC (Zygomatic alveolar crest) 是確定上頜竇位置關系的重要結構。
由牙槽嵴頂向上25mm做水平切面可得到下圖:
2.上頜竇的大小
上頜竇內牙槽嵴頂上方25mm水平斷面,經觀測統計可得到下圖的平均尺寸。
3.上頜竇分隔
上頜竇內存在各種不同高度和形態的分隔(發生率30%~40%)和隆起(發生率約25%)。在牙槽嵴頂上方25mm的平面可以觀測到不同分隔的發生率。
5.相關血管
在ZAC線平面,上牙槽動脈距上頜竇底約8mm,附于上頜竇外側壁內面或骨內。手術時應避免損傷。
上頜竇底提升的基本原則
上頜后部骨高度不足的原因總結
解剖學因素:先天性上頜竇位置低,與牙槽嵴之間的距離較近。有時竇底過低,前磨牙和磨牙牙根甚至深入竇腔。
上頜竇氣化:上頜竇自身會發生氣腔化增大的改變,造成竇底位置逐漸降低(請加微信號:bykj99,更多精彩病例展示)。
拔牙前已經存在嚴重的牙槽骨吸收(多數因為嚴重的牙周炎癥);
拔牙后未清理干凈的炎癥肉芽組織繼續破壞牙槽骨和牙槽骨的廢用性萎縮;
可摘局部義齒造成的非生理性的粘骨膜咬合負重;
激素代謝作用導致骨吸收和骨萎縮。
轉: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