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嵴骨密度的分類
有多種因素可以影響牙槽嵴骨密度,
包括:
解剖學位置 通常,上頜和下頜前部的骨密度高于后部,上頜后部牙槽骨,尤其是磨牙后結節區,骨密度最低;骨皮質密度顯著高于骨松質,圍繞牙根的篩狀板較為致密,靠近冠方的骨松質的骨密度高于根尖周圍區域。
機械應力 骨皮質和骨松質始終根據牙根和牙周膜的應力變化進行適應性調整。牙缺失后,機械壓力減小,可導致骨質疏松,即骨皮質變薄,同時骨小梁減少,變細,骨髓腔增大,骨密度降低。
系統性的骨代謝疾病 骨代謝疾病可以導致骨質疏松,這些疾病包括骨質疏松癥、維生素D缺乏、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
藥物和放療因素 服用二膦酸鹽或局部放療可以打破骨吸收和沉積的平衡,導致骨松質密化和血運障礙,甚至骨壞死。
頜骨疾病 頜骨本身的疾病,例如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可以導致骨質密度降低;而某些疾病可以導致局部骨密度的增高,例如致密性骨炎等。
骨密度可以影響種植治療適應癥的選擇、方案設計(包括種植體選擇、外科程序、負荷時機和修復方案等)和種植治療的成功率,必須準確判定和分類種植位點的骨密度。目前,有多種骨密度的分類方法,臨床廣為接受的是Lekholm-Zarb分類。
Lekholm-Zarb 骨密度分類:
該分類是指生理狀態下的骨密度,分為如下四類:
一類骨密度 幾乎均由骨皮質構成,只有極少量的密集骨小梁。
二類骨密度 較厚骨皮質包繞密集排列的骨小梁。
三類骨密度 薄層皮骨質包繞密集排列的骨小梁
四類骨密度 薄層皮骨質包繞疏松排列的骨小梁。
五類骨密度 幾乎缺乏骨松質,血運較差,會影響種植體愈合,種植窩預備時應降低級差,防止種植窩的熱損傷;二類和三類骨密度,既有致密的骨皮質,又有血運良好的骨松質,可以獲得良好的種植體初期穩定性和種植體愈合。四類骨密度,幾乎完全由疏松的骨小梁所構成,種植治療時,應當注意選擇種植體類型和種植窩的預備方式,適當延長種植體愈合期。
轉: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