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種植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密切相關,當今reality and myth (現實與神話)是全球種植人對此技術的高度概括。目前在中國,口腔種植技術正以其強勁的發展態勢影響著整個口腔醫學學科的發展進程。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這項技術給人們帶來了比以往任何方式都令人滿意的效果;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獨立而又綜合的帶動著學科內諸多專業的共同提高和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不斷的展示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能,從而吸引著業內人士不停的探索,繼而使其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顯示出了無窮的魅力。
有人說,長久耐用的功能是口腔種植的生命,那么其中的美學效果應該是他的靈魂,而且不斷更新的制作過程則是充滿神奇的魅力所在。過去人們聚焦在種植體能否長牢,后來人們關心他行使功能的狀態,現在人們最關注的是他的美學效果,未來人們對他希冀什么呢?有人說是感覺(溫度和味覺)。然而,對美學效果的探索會永無止境,因為,完美尚無標準,漂亮沒有極限,所以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盡所能的讓患者滿意,讓我們自己滿意。
為了盡我們所能,我們應該有愿望、有意識的追求、傾心付出,有能力——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精心完成每一例——不留遺憾。
追求美學成功的三個過程:治療前(種植手術前)、治療中(種植+修復)、治療后(雙方的維護)。
1.治療前
1.1檢查
口腔檢查是種植修復中的第一步,也是一個重要環節。檢查的目的就是確定缺失牙的位置、數量、間隙大小和咬合關系,評價可用骨的骨量、骨密度以及軟組織的質和量。上頜應準確估計尖牙窩的位置和凹陷程度、切牙孔的位置、梨狀孔下緣的位置以及上頜竇地的位置和形狀等。在下頜應準確估計切牙窩的位置和凹陷程度、頜孔和下頜管的位置。無牙頜要注意上、下頜牙槽脊的傾斜程度和相對位置。對牙合牙過長和缺隙兩側臨牙的傾斜度也是檢查的重要內容。對軟組織的評價包括軟組織的厚度、牙齦緣的高度、齦乳頭形狀和牙齦的質量,如附著齦狀態等。
檢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臨床檢查和放射影像學檢查。臨床檢查包括問診、望診、觸診、粘膜厚度及骨量的估計和模型研究等。用于牙及頜骨的放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于種植的方法包括拍攝根尖片、曲面斷層片等。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影像學檢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指,手術以前,目的是檢查缺牙區的骨量,以及周圍的重要解剖結構的情況。第二個階段是指,手術后修復前,目的是觀察種植體的骨愈合情況。第三個階段是指,修復后,目的是觀察種植體受力后周圍的骨改建,以及骨吸收的情況,作為隨訪觀察。那么檢查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評估三維的組織情況,以從美學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設計。
1.2與患者溝通
口腔種植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是目前公認的最可靠、療效最好的修復方式之一。但是人們對他不甚了解,有時候,患者會對種植修復的美學效果期望值過高,所以我們要告訴患者,美學也有安全度問題,風險絕不僅是種植體松動。告知病人組織預測、治療評價、效果預知。
1.3美學——個性化設計
口腔種植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是密切相關的。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醫生和患者雙方都對其提升了期望值。在人人都重視自我魅力和風格的呈現,并將其視為職場成功要素的今天為每一位患者進行量身定做的個性化美學設計和治療服務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們之所以要進行個性化美學設計是因為:每個人的審美標準和要求不一樣,對種植修復的期望值不一樣。每個人的軟硬組織的情況也不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齦和骨組織狀況、在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用不同的種植體系統,結果都會有不同。醫生要運用綜合的知識、技術和經驗進行個性化的設計。
2.治療過程
種植醫生應該掌握美學理論知識和最新理念,精心利用有利于美學效果的技術方法,避免各種對美學不利的操作。
2.1為病人設計種植時機就包含了美學內容
傳統的種植理論認為拔牙創需愈合三個月以上,然后在健康的牙槽骨內植入種植體,再經過3-6個月的愈合期上部結構修復,隨著種植外科技術、材料、大量動物實驗以及臨床的使用研究表明,適宜的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一樣也可以取得良好的骨整合。即刻種植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時對拔牙窩進行適當修整, 然后立即將種植體植入新鮮拔牙創內。與延期種植相比, 這一技術不僅能減少手術次數, 縮短等待修復的時間, 盡早恢復口腔咀嚼功能, 并使種植體的定位更符合生物力學要求, 達到理想的解剖位置[1]。特別是在前牙顯得尤為重要,在不切開粘膜的情況下進行種植,使前牙的美學修復成為可能。Werbitt 等[2] 認為即刻種植具有以下優點:縮短治療時間;減少骨吸收,使牙槽嵴形態得到保存;可以將種植體植入到一個更理想的長軸位置,可以達到更好的美學效果和生物力學性能。
Branemark的經典理論認為,種植體植入后3-6個月無載荷狀態下才能與周圍的骨組織形成骨性愈合,認為這是形成種植體-骨結合界面的必要條件之一,并由此提出了兩段式牙種植理論。這樣就使得成功率非常的高,治療結果的預見性好,可以避免早期牙合力和炎癥等不利因素。但是,有些患者要求縮短缺種植牙時間,有的則由于各種原因不希望有缺牙的時間,這就出現了即刻修復。即刻修復就是指種植體植入后,以恢復美觀為主要目的的臨時義齒,即刻修復種植體的上部結構或盡早修復種植體的上部結構,待種植體愈合后再更換義齒的上部結構完成永久修復。這樣以來,不僅滿足了患者在心理上的對美觀的要求,而且在帶用臨時冠的過程中,能使軟組織成型,在永久修復的時候能夠有較美觀的牙齦形態。
2.2翻瓣與組織反應
傳統的種植手術需要牙齦和粘骨膜全層的切開、剝離,術中出血較多影響視野,手術操作時間較長。術后的血腫以及軟組織的切開、剝離可能會造成牙齦退縮和骨吸收,進一步影響種植后的美學效果,甚至造成種植體的松動,纖維包裹而導致失敗。過去的二十年,瓣的設計得到了改進。1996年Becker W等通過瓣的改進來減少前牙區牙齦的退縮[3]。1998年Landsberg等報道了用環鉆切開代替傳統的翻瓣[4]。
2.2.1不翻瓣手術的優點:由于無需翻開粘骨膜瓣,不翻瓣種植即刻修復還具有減輕術后腫脹、疼痛[5]。而不翻瓣技術可減少邊緣骨的吸收,Becker等臨床觀察測量數據證實了這一觀點。不翻瓣植入技術比傳統植入技術可更好的減輕創傷,減少手術時間,減少病人緊張感,減少骨組織吸收,更有利于永久修復的美觀[6]。目前一些學者還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引導不翻瓣種植[5,7]。
2.2.2不翻瓣手術的適應癥:應該有足夠的骨量,牙齦組織健康,厚薄適中,再就是年齡偏大,身體較弱,不能耐受太大的手術創傷,最后患者能夠接受這項新的技術。
2.2.3不翻瓣手術的注意事項:位置定點要精確,骨空狀況要可知,對于軟硬組織的判斷要可靠,防止軟組織帶入骨孔。
2.3臨時冠
種植義齒修復前用樹脂臨時義齒進行牙齦壓迫成型,使冠頸部齦緣接近自然牙齒狀態,使齦緣光滑、美觀,與臨牙協調一致。當然,完全理想美觀和諧的種植義齒冠周緣牙齦美學,是與許多因素相關的。這些因素包括,骨的豐滿度、牙齦炎癥、牙齦乳頭的位置等。這就不能不考慮其他因素,而一味地去用臨時冠壓迫成型,應該知道,臨時冠的牙齦成型效果也是有條件的。
2.4其他
2.4.1對于美學,種植體植入的深度(頸部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以往人們多關注的是種植體植入的角度、方向、位置和咬合力的需要。目前尚無深度的完美模式設計。
2.4.2種植體唇側骨板的厚度是美學效果的重要支撐。(1.5——2.0)
邊緣骨失的越少美學效果就越好。有時為了美學可以選擇小直徑種植體。
2.4.3紅色美學——軟組織管理特別是在翻瓣手術中,要注意瓣的蒂的大小,一定要保證軟組織瓣有足夠的供血。因為充足的血供,是組織穩定的保證。
2.4.4兩段式種植體需要在齦緣處反復操作而影響軟組織的健康,而一段式可以避免對軟組織的反復刺激。一體化的種植體系統——最有利于生物學寬度的維持。非埋植式種植也有利于齦組織健康。
3.治療后維護
3.1種植后維護的必要性
種植義齒的長期成功有賴于良好的口腔衛生。患者應該嚴格按照種植術后的醫囑進行口腔維護。種植牙的患者有可能對口腔維護的意識比較淡薄,醫生必須在術前強調口腔維護的重要性。發生種植體周圍炎的時候,組織的破壞和骨組織的吸收要比天然牙快的多。種植修復后,醫生應囑咐患者定期復診,檢查口腔衛生的情況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的處理。對于可能引起骨吸收的不良因素,在早期往往能夠通過簡單的處理得到較好的結果。如不及時復診可能引起骨吸收,則使解決問題的難度加大。
3.2患者自身的維護
在整個的維護過程中,患者自身的意識非常重要。所以對患者的宣教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讓患者認識到不良口腔衛生環境的危害,教會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盡量避免對種植體和牙齦的損傷。應推薦患者用軟毛的牙刷,告知患者要定期復診,做牙周的檢查和治療。
3.3醫生的維護
種植醫生除了交代一些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外,在病人復診時的檢查和治療也是至關重要的。檢查的要點就是牙齦的炎癥,骨吸收的情況。對于種植體的維護則是對他的清潔,對種植義齒的潔治和刮治都不能采用常規的牙周潔治刮治的器械,因為常規的潔治刮治器械多為非鈦類金屬,在潔治刮治時可造成金屬污染,影響種植體周圍健康。種植體潔治刮治應該使用專用的塑料、木制、碳纖維等材料制作的拋光器或潔治刮治器械。使用這些特殊器械能夠保證在潔治刮治過程中不造成種植體頸部的金屬污染,不破壞種植體頸部的光滑表面或氧化層,保護頸部的上皮附著。
種植體表面及其嬌貴,任何機械方法都可能對其造成損傷。而適當的應用抗菌藥物,由于其無損傷的化學除菌作用,既能去除菌斑,又保持了種植體表面的光滑。
3.4美學的維護
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人們開始關注種植修復體的美學效果和遠期功能。而美學效果已成為種植修復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8]。美學的維護是建立在常規種植體維護的基礎之上的。有了常規的維護,減少了牙齦炎癥,和骨的吸收,才能夠談美學效果。單純的談美學效果,不去搞常規維護,則是本末倒置。但是,美學效果最終取決于患者的牙齦和牙槽骨的情況。軟組織處理的方式對最后的美學效果很重要,即使條件不理想,經過合理的處理也能得到相對良好的效果。種植修復后的骨量和高度已經確定,并且呈吸收趨勢,軟組織高度一般不會再增加,最好在早期解決軟組織的問題。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脆弱,血管少,愈合能力差,應該避免反復的手術,修復后的處理一般很難得到更理想的效果。因此,術中對軟組織的處理,極大影響修復后軟組織的美學效果。
總之,對于修復后美學效果的維護也只是在術后處理的基礎上,保持已經達到的美學效果。這個保持就需要上面提到的,牙齦炎癥、牙槽骨吸收、種植體周圍炎的控制。
轉:博康泰口腔聯盟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