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口腔不良習慣
吮指(主要是吮拇指)、
口呼吸、
舌習慣(吐舌、伸舌和舔牙)、
唇習慣(咬上/下唇)、
咬物(咬文具、衣物和啃指甲等)、
下頜前伸習慣、偏側咀嚼習慣、
不良姿勢(托腮、臉貼桌面讀寫和長期偏側睡眠)
口腔學認為,以上幾種情況屬于口腔不良習慣。不良習慣對牙頜的排列、頜顱面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那這一期,我們來學習如何防治這些不良習慣吧!
吮指行為
吸吮手指和吮吸安撫奶嘴在兒童生后早期是正常;
屬于一種自我安撫行為,約80%嬰兒可有這種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4-5歲左右,吮吸手指或安撫奶嘴的頻率下降;
吮指習慣的利弊
吮指習慣會增加發生牙排列畸形的風險
吸吮安撫奶嘴可增加中耳炎發生的風險
吸吮安撫奶嘴會減少母乳喂養機會
吸吮安撫奶嘴可減少睡眠中嬰兒猝死的發生率
因此,權衡利弊后,我們有以下建議:
? 對于母乳喂養的嬰兒,應在建立良好的母乳喂養習慣后(1月齡)才可采用安撫奶嘴。
在此后,為了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在兒童睡眠時可使用安撫奶嘴”。
? 推薦在3歲前糾正不良吮吸習慣,將不良口腔習慣對牙齒的影響降至最小。
? 如果父母關注吮指問題會強化這種行為,則父母應停止責備。
? 積極處理孩子生活中的壓力與焦慮。
? 如吮指行為減少,則予以獎勵措施;可在手指涂上味道苦或者討厭的食物。
口呼吸
口呼吸主要由慢性鼻塞(如鼻炎或哮喘)、腺樣體/扁桃體腫大、腭裂等引起
長期口呼吸可導致面型長而窄,上頜弓縮窄及下頜的后下旋轉等。
處理 — 推薦早期積極治療,耳鼻喉科就診;根據病因治療鼻炎、哮喘,切除腺樣體/扁桃體,治療腭裂等。
磨牙癥
指牙齒的習慣性研磨,通常發生在睡眠中,清醒時也有習慣性發生。
約1/5的兒童可發生磨牙癥,7-10歲是兒童磨牙癥發生率的高峰期。
明確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原因包括口腔刺激、腸道寄生蟲、過敏,還有性格和精神緊張等。部分精神運動障礙患兒多存在磨牙問題。
處理 — 通常不嚴重,具有自限性,很少需要采取干預措施; 如果嚴重,應針對相關病因進行治療。
如何防治口腔不良習慣
及時發現和戒除以上諸多口腔不良習慣;
及早治療慢性鼻炎、扁桃體/腺樣體肥大,以預防牙頜畸形;
糾正兒童偏食,注意營養攝入(微量元素鋅的缺乏可以導致異嗜癖)
做好預防牙頜畸形的宣傳教育(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口腔不良習慣,對家長、老師進行宣傳指導,提高對早期預防牙頜畸形的認識)
相關文章
口腔保衛戰系列(一):生后早期,如何保護好口腔?
口腔保衛戰系列(二): 滾蛋吧,齲齒君!
參考資料:
1.楊濤.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導致錯頜畸形的臨床分析和預防措施《中國婦幼保健》?
2.Uptodate.兒童不良口腔習慣與口面部發育(2017-4).
3..李遠貴.實用兒童口腔醫學(2015).
原創 2017-05-24 李胤穎 新橋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