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口腔科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中,有想做種植牙彌補缺牙遺憾的,有想拔除患牙免除疼痛的,也有想戴義齒恢復正常咀嚼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的口腔環境呈不斷惡化趨勢,牙體組織老化、牙周炎嚴重...,甚至部分老人還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骨質疏松等多種全身疾病。在這種情況下,給老人看牙,難度與風險在大大增加。
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案例一
今年5月17日,揚州市高郵臨澤的71歲董老太,因為牙疼到當地的衛生室掛水,卻在輸液過程中意外身亡。隨后引發“醫鬧”,朱老太的女婿朱某等親屬,將兩個大花圈擺放在衛生室所屬的臨澤衛生院的大門兩邊,有人跪抱著遺像,有人燒紙錢,還有人拉起了橫幅。
最終,醫院選擇報警。民警依法對朱某處以行政拘留7天的處罰。
案例二
今年3月28日報道,美國一位名叫Bob Morrison的80歲老人,聘請了最專業的牙科醫生為他做了一次植牙手術,結果在手術過程中,牙科醫生誤把一把兩厘米長的牙科專用螺絲刀掉進了患者喉嚨,所幸一個月后被安全取出。
案例三
2016年9月2日,老人李某一家牙醫診所拔牙,在拔牙完成起身時,不慎重牙椅上跌落下去,直接導致了李某腦干出血。后由于搶救及時保住了李某的性命,但是卻落下了半生不遂,只能癱瘓在床。最終協商后,診所賠償50萬元。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無一不在提醒著我們,給老人看牙,千萬要注意,既是對老人健康的保護,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那么,給老人看牙,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今天茄子口腔云(微信公眾號:茄子口腔云)就來講解一下。
1.防止老人看牙暈厥
暈厥,是指突然發生的暫時性、廣泛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暫意識喪失。患者主要表現突然感到頭暈、恍惚、視物模糊或兩眼發黑、四肢無力;隨之意識喪失,摔到在地,數秒鐘至數分鐘內即恢復如常,起立行走,有的患者半小時以內可有全身乏力感。
看牙過程發生暈厥,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反射性暈厥: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多見于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是由于體位的改變,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低血壓。當老人在口腔科就診時,可能會由于牙椅的椅位突然改變出現暫時腦缺血,引發暈厥。所以老人在就診過程中一定要慢慢起身與坐下,避免體位突然改變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液代謝成分改變性暈厥:有些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出現低血糖、甚至過度換氣綜合征。過度換氣綜合征發作的時候患者會感到心跳加速、心悸、出汗,因為感覺不到呼吸而加快呼吸,引發暈厥。這兩種情況多見于饑餓、吸氣過度、呼吸急促的患者。所以患者在就診過程前應吃好飯但又不能過飽,夏季天氣悶熱,出汗多更應及時補水。
血管抑制性暈厥:多見于緊張恐懼、體制虛弱的患者,所以患者在就診過程前先評估下自己的身體耐受能力,心情是否放松,有無其他全身基礎性疾病。
腦性、心源性暈厥:心源性暈厥,是由于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減少或暫停而致的暈厥。腦性暈厥是由于腦部血管或主要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發生循環障礙,導致一時的廣泛性腦供血不足所致。這兩者都多見于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所以老人在就診過程中一定要有家人的陪護,看病前一天晚上要休息好,按時服用常用藥并隨身攜帶。
2.防止老人看牙時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如今,不少老年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心血管疾病,這些患者在進行口腔治療過程中,由于緊張、焦慮及局部刺激等因素,容易導致心臟病急性發作或心血管意外發生。
那么,有心臟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如何安全看牙?如何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診時發生各種意外?
診前:
就診前夜,不要太焦慮或過分考慮治牙問題,睡好覺,休息好,必要時服用鎮靜藥或安眠藥;
最好到有保護措施和設施的口腔醫療機構或者綜合性大醫院看牙,一旦有突發情況可及時救治。
如果患有心臟病、冠心病,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由家人陪同,隨身攜帶既往病歷及自己常用的急救藥,就診時如實向醫生陳述自己的病情;
如果感覺心前區不適、隱痛、胸悶等癥狀都應到心內科就診,經系統治療后治牙會更安全一些;
既往確診有冠心病的,應持續用藥到無發作再就診;
如果有心血管瓣膜受損類疾病,應在看牙前口服抗生素以免菌血癥加重原有的疾病;
如果有高血壓史,也要系統治療一周以上再就診,血壓要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才安全。其中,高血壓患者拔牙,其血壓的安全界限應該在150/90mmHg以內,血壓的危險界限是180/100mmHg。
如果患有糖尿病,要控制好血糖,避免驟然升高或降低,容易發生意外事件,如果是拔牙,最好口服抗生素并控制血糖在9mmol/L以下,才能保障拔牙創口正常愈合。
在此,特意說一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拔牙問題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如果要拔牙,必須病情穩定,無癥狀,心電顯示無嚴重廣泛的心肌缺血,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正常。
曾經得過心肌梗死的病人,更應有半年以上的穩定期。
對于病情不穩定,或最近才開始的心絞痛,未控制的心律不齊,心功能III級以上或心肌梗死與拔牙手術間隔不少于6個月的,均應視為拔牙禁忌癥。
對于植入了心臟起搏器及各種心臟支架的患者,術前還應考慮用藥抗菌,以降低菌血癥的發生。
對臨床高齡、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拔牙禁忌癥患者,應由內科醫師體檢,嚴格把握適應證,體檢合格后,預約心電監護拔牙。
從國內外已實施的心電監護拔牙經驗來看,效果比較好。患者主要問題是心率加快、心律失常、收縮壓升高,給予相應預防或術中對癥處理往往能使手術順利進行。
3.給老人種牙要謹慎
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種植牙難度更大。這主要體現在
1.機能退化,基礎病多
老人尤其是高齡老人(70歲以上)各大臟器患病幾率增加,他們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有的甚至幾種病都有,這些都給他們種植牙治療帶來了風險因素。
2.高齡老人牙齦炎、牙周病多
老年人的口腔情況比較復雜,他們多伴有牙齦炎、牙周病,因此出現種植體周圍炎和種植失敗的風險也會比牙周健康者高。
3.骨質疏松普遍
有關數據表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絕大多數患有骨質疏松,這類老年患者的成骨能力比青年人差一些,對手術過程的耐受性差。他們由于代謝紊亂導致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這個因素會影響種植體的骨結合,加速種植體周圍骨質吸收,增加種植牙失敗率。
但是,高齡也并非種植牙的絕對禁忌。
在種牙前,必須對老人的全身身體狀況、口腔局部條件、生活習慣等進行評估,以利于種植方案的選擇和風險規避。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老人,需要先把基礎疾病控制好,才能考慮種植牙。
全身多病老人看牙的準備
1.長期服用降壓藥:看牙的時候,降壓藥可以正常按時服用,還可隨身攜帶短效降壓藥,使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以內。
2.長期服用抗凝藥者:比如阿司匹林、波立維或華法林等。如果需要進行有創傷的治療,比如拔牙、洗牙等,則需要咨詢心臟內科或者神經內科醫生,評估全身情況,適當停用一段時間抗凝。
3.糖尿病患者:需按照以往的就餐時間和就餐量進食,千萬不要空腹去醫院。如果因為等待時間導致低血糖了,得不償失。
4.牙齒齲壞嚴重、甚至缺失較多的牙齒者:無法正常進食會出現貧血的問題。最好平時定期帶老人去社區醫院查血常規,及時發現并糾正貧血。
5.做過放療或者化療,長期服用某些特殊藥物者:要記清藥名,在看牙的時候告訴醫生。最好帶著以前的病例記錄甚至是藥盒。讓醫生對老年人的用藥情況了解得越清楚越好。
6.如果老年人要鑲牙,也可以把以前的舊義齒(假牙)帶去口腔科,可以給醫生作為參考。隨身帶一些點心和水,以防等待時間過長,老人消耗過大。
總而言之,給老年人看牙一定要注意,盡量詳盡了解病人的全身情況,這樣才能達到最好、最安全的診治效果。
信息來源:茄子口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