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 13歲
檢查:
患者面型對稱,面上下比例對稱,輕度凸面型,鼻唇角正常;
輕度牙齦炎,口腔衛生一般,無齲病;
右側II類磨牙關系和尖牙關系,左側I類磨牙關系和尖牙關系;
深覆合,前牙輕度不齊,下中線右偏2mm;
上下頜右側第二乳磨牙存,其余乳磨牙已脫落;
影像學檢查,右側第二前磨牙和所有第三磨牙先天性缺失;
頭側分析,骨性I類關系,高角型
治療方案選擇
用固定矯治器糾正尖牙關系、覆合、中線不齊。由于患者第二前磨牙發育不齊,提出兩種方案:保留乳磨牙待其最終脫落時做修復治療,或拔除乳磨牙后前移第一第二恒磨牙關閉間隙。患者選擇第二種方案。
磨牙近中移動需要支抗,尤其是下牙弓。考慮到下中線已經向發育不全側偏移,骨支抗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選擇。然而,我們決定使用乳磨牙作為一種骨支抗的替代選擇。我們使乳磨牙牙槽粘連,并用近中牙根作為骨性支抗。
治療步驟
牙槽固連技術包括在局麻下拔除乳磨牙,然后進行近中根的體外根管治療,對牙冠做復合樹脂的修復,進行2mm的根尖切除術和偏側牙根切除。為了達成牙槽固連,我們采用了根尖孔閉合且在口外干燥60分鐘以上脫位牙的處理方法。用刮治器從根面上收集牙周膜細胞。拔除6分鐘后,用鹽溶液沖洗牙槽窩,將近中牙根帶輕微壓力重新植入。為了保持牙齒穩定,從右側尖牙到右側第一磨牙應用0.016’’*0.022’’不銹鋼方絲作為牙弓夾板。
10周后,根據臨床和影像,形成乳磨牙牙槽粘連,移除牙弓夾板。下一步,在右下第一磨牙上粘接帶環,在第二乳磨牙和下頜第一前磨牙上粘接托槽,在恒磨牙和乳磨牙之間安裝T型曲前移第一恒磨牙。T型曲共激活9次。
第6個月,臨床和影像檢查顯示乳牙幾近完全的替代性牙根吸收和間隙的完全關閉。最終,將乳磨牙拔除并開始進行完整的正畸治療。在接下來一年,用0.017’’*0.025’’末端回彎的不銹鋼弓絲和彈性牽引剩余間隙關閉,并以II類牽引作為支持。
治療結果
雙側I類尖牙和磨牙關系;完全的間隙關閉(用牙線確定);覆合覆蓋糾正;仍有輕度的中線偏離。頭測分析顯示,下切牙未發生舌側移動。
來源: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