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反頜的顱面生長和預后估計
顱面生長
曾祥龍、Kuniaki對前牙反頜橫向資料的研究結果發現:前牙反頜作為一個群體,有些顱面結構異常出現較早,并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與正常頜保持相似的生長行為。這部分顱面結構異常主要包括后顱底前傾、上頜位置靠后、下頜體長度增大、面部生長靠前,它們對前牙反頜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但卻并不隨生長發育而加重。另外一些顱面結構異常,有的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稍遲(如下頜角開大);有的出現較早,且隨生長發育加重(如上頜長度不足、下頜位置前突、Ⅲ類骨面型),它們對前牙反頜的形成和癥狀的進行性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對安氏Ⅲ類錯頜的短期縱向研究發現,下頜前突在青春期前已經確定并且基本不會再改變;患者下頜和上頜的生長量在青春期前、中、后期均與正常頜者相似。同時由于安氏Ⅲ類錯頜患者的頜平面并不像正常咬合者那樣隨生長發生向上、向前的逆時針旋轉,因而以頜平面為參照的上下頜間關系(Wits值)明顯惡化。
前牙反頜顱面生長發育仍是一個研究中的問題。對于一個年齡較小的反頜患者,如何預測其牙頜面畸形的發展、最終的嚴重程度以及可能采取的對策,目前仍然主要靠經驗推定。錐形束CT(CBCT)在正畸臨床的廣泛使用為今后從三維方向研究前牙反頜顱面生長提供了重要手段。
2.療效與預后估計
(1)根據病史
關于發育期Ⅲ類患者正畸療效預測的系統文獻研究結果發現,下頜位置前突、升支短、下頜體較長、下頜角大預后較差;然而影響療效的預測指標多達38個,除下頜角被較多文獻報道外,其他指標變化很大。這提示臨床上評價Ⅲ類的療效與預后要綜合考慮。
來源于口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