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口腔科看過牙的人都想看看自己的病歷上寫了什么,而對醫生書寫的符號和術語總是看不懂,沒有治療完的牙,以為已經治療結束,甚至有時還會引起誤會。這里,我們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看牙過程中,口腔醫生在病歷書寫中經常使用的符號和術語。
(1)乳牙(奶牙):分別用羅馬數字的“Ⅰ、Ⅱ、Ⅲ、Ⅳ、Ⅴ”.來表示。恒牙(大人牙):分別用阿拉伯數字的“1、2、3、4、5、6、7、8(智齒)”來表示。“┼”:以“┼”記號將全口牙齒劃分成4區,左上角的部位代表右側上牙,有上角的部位代表左側上牙,左下角的部
(2)位代表右側下牙,右下角的部位代表左側下牙(如圖1)。例如,“Ⅳ┛”,表示正在治療的是右側上面的第四顆乳牙(如圖2);“┏6”,表示正在治療的是左側下面的第六顆恒牙(如圖3);“┏4、5、6缺失”,表示口腔內左側下面的第4、第5、第6顆牙齒都沒有了。
(3)牙科常用的幾個英文縮寫字母,如“M、D、O、B:通常將牙齒以口腔正中為中線分為左右兩側,就每顆牙齒而言,離中線近的部位稱為“近中”,用“M”來表示;離中線遠的部位稱為“遠中”,用“D”來表示;在上下牙咀嚼食物的那個面,稱為“嚼面”,用“O”來表示;牙齒靠近頰側的面(俗稱腮幫子),稱為“頰面”,用“B”來表示。用這些符號和字母,醫生就可以準確地表示出正在治療的牙齒及部位了。例如,“7M┓齲”,表示患者的右下第七顆牙齒的近中部位患有齲齒;“┗6B齲”,表示患者的左上第六顆牙齒的頰側部位患有齲齒;“┏5O齲”,表示患者的左下第五顆牙齒的牙合面患有齲齒。
(4)牙髓炎:由于齲齒破壞得較深,細菌已經感染到牙髓并引起牙髓的炎癥,需要進行對牙髓的治療。這比早期的淺的齲齒治療要復雜一些了。
(5)根尖炎:表示由于齲齒等原因,不僅引起牙髓的炎癥,且已經發展到牙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癥,治療起來就更復雜了。
(6)牙髓失活:牙髓炎或需要進行牙髓治療時,殺死牙神經的過程。此時表示治療并沒有結束,應按醫生囑咐的時間復診。
(7)開放:牙髓炎或根尖炎時,在治療的牙內放入蘸有消炎藥的棉捻或棉球,消除炎癥。一般需要在3—4天后,再次復診治療。
(8)充填:不論是“銀汞充填’’(簡稱“汞充”),還是“光充填”(簡稱“光固”),均表示這顆牙已經治療結束。
總之,希望您在每次看牙后,別忘了問一下醫生治療是否全部結束,還要不需要復診,并記住下一次復診的時間。
來源:朝陽牙博士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