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受傷,重創恒牙
不少家長的傳統觀念認為,乳牙遲早會換的,受到外傷也無關緊要!事實果真如此嗎?
乳牙也是親生的
看看下面兩個乳牙受到外傷的例子,是否能給家長們提個醒呢?
9歲的小男孩-淘淘
淘淘是個小淘氣,對診室里所有的設備工具充滿了好奇,不時摸摸這兒,看看哪兒,不停地問護士姐姐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
媽媽說淘淘左側上門牙已經換了兩三年了,可右側有一顆上門牙也脫掉2、3年了,新牙到現在遲遲沒有長出來。
我們問:“淘淘小時候磕到過上門牙嗎?”
媽媽很是詫異地說:“那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那會還沒換牙呢!”
無論怎樣,我們現在首要的是尋找那顆早該露面的門牙藏到哪里去了呢?
用上我們的超級武器——CBCT:一切無所遁形。
右上門牙恒牙胚旋轉著埋在鼻底,牙根變短且彎曲,根尖口已經閉合,畸形嚴重!
由于外傷導致恒牙胚牙根過短且彎曲,這種牙齒即使牽引萌出,生存質量也很差,保留意義不大,所以只能很遺憾地選擇拔除了。
8歲的女孩欣欣
可愛的女孩欣欣同樣是曾經有過乳牙外傷,現在發現左上門牙未萌出前來咨詢。
CBDT顯示:恒牙牙胚旋轉90度,牙根開始彎曲發育:
這種情況如果不給予干預會怎樣?
牙根發育過程中會由于周圍硬骨板的阻擋而導致牙根彎曲發育,最終會發展成上面淘淘牙齒所出現的情況。
慶幸的是欣欣這顆牙齒根尖口未完全閉合,呈喇叭口樣,我們可以用正畸的方式試著來牽引,改變牙冠的方向,讓牙根繼續按正常的位置發育!
通過這兩個小朋友的牙外傷經歷和結果我們可以看出:
乳牙外傷最大的損傷不在乳牙本身,而是鄰近的恒牙胚受到沖擊而轉向、發育空間變化導致恒牙最終牙根過短、彎曲甚至粘連等,最終無法萌出或不得不放棄。
因為乳中切牙處于最暴露的位置,所以恒中切牙受影響最為多見,當孩子乳牙受傷后,一定要給予正確的處理,把握時間的關鍵,以將受傷程度降到最低。
家長和醫生應重視乳牙外傷的定期復查,可盡量避免繼承恒牙嚴重畸形導致被拔除。
來源: 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