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于上頜竇底提升術所采用的方法已經能夠保障良好的預后效果。最新發表的四篇文章指出了哪一種方法和哪一種材料尤其適合于這項手術。口腔種植醫生經常會遇到上頜后牙區域骨量不足的問題。當今的許多臨床實踐中,上頜竇底提升手術已經作為一種標準的術式被廣泛采用。近些年來,關于此項技術已有大量文獻,而且現在,針對此項技術操作中的臨床相關問題,仍有許多新的文章陸續發表。本篇文章就是提取了其中的四篇文獻,兩篇為臨床研究,另外兩篇為科學文獻分析,接下來的部分將就上述四篇文獻的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在上頜竇底提升術后植入的種植體,與不需植骨采用標準方法植入的種植體相比,是否具有同樣的預后效果呢?蘇黎世大學的Christoph H?mmerle研究小組在一個包括48例病例的臨床研究中對于這個問題進行了精確的研究。研究人員對于目前上頜竇底提升手術常用的兩種骨移植方法表1:根據垂直骨高度決定上頜竇底提升植骨的方法(分類方式根據Rodoni等1)和標準的口腔種植術式進行了比較。根據骨殘留量的多少采用三種術式中的一種:上頜竇底內提升術式或者采用側壁開窗外提升術式,或者直接植入種植體而不采用任何骨移植方法。4年以后,拍X-光片,觀測種植體部位骨水平,測量牙周袋深度。結果顯示三種手術方法種植體的穩定性和種植體周骨水平沒有明顯差別(圖1)。這就意味著上頜竇底提升后植入的種植體與在骨高度充足情況下采用標準術式植入的種植體相比,具有同樣良好的效果。圖 2: 上頜竇底提升術后種植體存留率百分比. 使用的骨移植替代材料。使用骨移植替換材料的效果和使用自體骨具有同樣良好的效果如果必須進行上頜竇底提升手術,就涉及到哪種植骨材料效果最佳的問題?患者自體骨仍然常常被認為是金標準。出自米蘭Del Fabbro 和他的同事們的一篇文獻分析表明,對于上頜竇底提升手術,單獨使用骨移植替代材料或是骨移植材料和自體骨混合使用,預后效果同樣良好。經過統計,單獨使用骨移植替代材料的一組種植體存留率為96%,骨移植材料和自體骨混合的一組種植體存留率為95%,而完全采用自體骨移植材料的一組種植體存留率為88% 2(圖2),另外兩位作者,Wallace和 Froum,對此也進行了薈萃分析,得出使用自體骨和骨移植替換材料的效果大致相同的結論。3(表2)。他們發現使用自體移植骨塊的效果的確要比使用自體骨顆粒的效果差。一些因素可以解釋此現象,包括自體骨塊大范圍的吸收。圖 1: 側壁開窗術式,內提升術式或標準種植手術:術后4年植體穩定性無明顯差別。表2:影響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后種植體存留率的因素(基于Wallace 和 Froum 的研究)使用Geistlich Bio-Oss®會獲得更多的成骨量:哪些骨移植替代材料最適合用于上頜竇底提升術中呢?相較于使用 ?-TCP,在上頜竇底提升手術中使用天然骨移植替代材料(Geistlich Bio-Oss®)更能夠達到良好的骨再生效果。這個結論來自于以色列的一個最新臨床比較研究。4 在Artzi等人的研究中,對12個病人進行了雙側隨機對照的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他們在一側使用?-TCP(Cerasorb) 和自體骨1:1混合,另一側則采用Geistlich Bio-Oss®和自體骨混合。開窗部位采用膜覆蓋(Geistlich Bio-Gide®)。 根據垂直骨量的多少,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和種植體植入或同步或分步進行。植骨術后12個月,采用Geistlich Bio-Oss®做骨移植材料的一側成骨比例明顯高于采用?-TCP做骨移植材料的一側(圖3)。組織學檢測顯示Geistlich Bio-Oss®顆粒與周圍新形成的骨組織結合的非常好,相反,在?-TCP顆粒周圍,常常可以見到結締組織包裹的現象。圖 3: 使用Geistlich Bio-Oss®所形成的新骨比例明顯高于使用?-TCP。骨移植替代材料的成功率尤其取決于它們骨引導性能。這些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天然骨替代材料相較于?-TCP顯示出更為良好的骨引導性能。膜的使用可以提高預后效果:在手術開窗表面覆蓋膜真的具有任何意義嗎?我們是否可以在此節省一些費用呢?膜的使用明顯提高了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的預后效果。這是Wallace 和Froum 進行了大量文獻薈萃分析所得出的明確的結論。根據這項分析,在沒有使用膜的情況下,每100例種植體平均會有11例失敗,而對于使用膜的情況,則僅有7例失敗的情況。(圖4)圖 4: 上頜竇提升術側壁開窗部位使用膜顯著提高了預后效果。 今天,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通過進行大量科學研究后所獲得的信息,口腔種植醫生已經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那些影響手術是否成功的因素。當實施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時,使用骨替代材料和單純使用自體骨移植材料或兩者的混合效果相似。但是,不同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所具備的不同的骨引導能力可以直接影響臨床效果。上頜竇底提升植骨術開窗部位應當使用膜進行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