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18世紀以前,治牙是理發館、鐵匠輔、蹄掌工、馬獸醫、化緣者的副業。直到17世紀90年代居住在法國安杰的醫生皮埃爾.湯夏爾看見患牙病的人越來越多,靠理發館等進行治療,一是不夠及時,二是不夠衛生。因為條件差致使患者感染的很多,于是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皮埃爾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牙科診所,最早確立了牙科技術,使用牙科醫生這個名稱,后來,皮埃爾被許多學者稱為“現代牙科之父”。
在法國人看來,牙齒健康非常重要,保護牙齒就是保護生命,有一口好的牙齒不僅僅是健康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的要求、一種富貴的標志,一種成功的象征。
很多法國人認為,牙齒的健康標準是:健康、潔白和整齊。如果出現齲齒或牙齒排列不整齊,應該少兒時期及早治療,因為兒童治療效果比成人好得多,一些牙科專家提出,每人每年需要6支牙膏,3把牙刷。對那些無法通過刷牙去除的污漬,如茶、咖啡和煙草等造成色素沉著,須定期到醫院進行潔牙,他們認為防止牙病變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刷牙,每天應該刷牙3次,每次刷牙至少三分鐘。
遺憾的是,天性浪漫的法國人卻比較摳門兒,每人每年實際僅用3.5支牙膏和1.5把牙刷,有些農村或城市貧困家庭的兒童甚至從未使用過牙刷,這一數據遠遠落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之后。
據2002年的數據顯示,法國人每年平均去看普通醫生6.4次,而去看牙醫僅有1.4次。原因之一是法國看牙太貴了,一名牙醫1小時收費為800法郎,美牙一次需付2500法郎,如此昂貴的價格,把法國1/5的人擋在了牙科診所的大門外,為了向法國人宣傳口腔衛生,法國每年定期在全國巡回組織“講究衛生從口腔做起”的展覽,免費提供預防牙齒疾病的建議。
隨著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識的提高,法國人越來越重視牙齒的保健,據2002年統計,法國人每年用于治療牙齒的費用高達400億法郎,其中1/3是個人支付的,其余的來自于保險公司和社會安全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