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的印膜從好的排齦開始
我們都知道,排齦的目的是擴展齦溝,精確定位和預備邊緣完成線,便于印膜材進入并包繞預備體邊緣,從而獲得精確的印膜。現在臨床上經典的排齦方法是二次排齦法,它有兩個顯著的優點:1,取出第二根齦線后,防止齦溝閉合,有效擴展齦溝;2,第一根排齦線能防止齦溝底部的滲出液。但因為排兩次牙齦,對牙齦的損傷大一些。
下面是我做的一個二次排齦流程圖
第一次排齦
根據附著齦的厚薄及緊張度選擇第一根排齦線.
把排齦線小心的置入齦溝,從近中(或遠中)開始壓入。
依次頰側,遠中,舌側,360度排齦
回到起始處,把齦線對齊剪斷,壓入,線不要重疊。
二次排齦
從一次排齦的對側開始,僅將齦線的一半壓入齦溝
從外側向內側擰入,360度排齦回到起點
可以預留少許,便于提出
取印膜.在提出第二根排齦線的同時(第一根排齦線仍留在齦溝內},迅速將高流動性硅橡膠齦膜材注入齦溝,時間是關鍵.
注意事項:
1牙齦較薄時,一根排齦線引起的牙齦根向移位往往比牙齦厚度正常時要多,有時一次排齦就可以,以達到排齦目的為標準.
2去除齦線要在濕潤狀態下,防止齦線與牙齦發生粘連而損傷牙齦,這也是導致修復后牙齦退縮的一個重要原因.
3齦線放置時間5----10分鐘,不能過長,牙多時就要加快排齦的速度.
細心操作是保護牙齦的關鍵!
來源:口腔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