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賀利氏古莎齒科有限公司
使用多倫多橋重建無牙頜上頜
新技術使傳統的修復過程可以通過數字化方式來實現。這樣,就可以創建更加有效的工作流程,節省時間和成本。數字化牙科工作流程的第一步就是對臨床狀況進行評估。尤其是在本修復病例中,第一步要進行患者的圖像照片管理。只需要兩張照片,一張是微笑面像,一張是口內像,就能夠很容易地通過數碼微笑系統(DSS)這種新型軟件程序來進行臨床、功能和美學的微笑設計。按照操作引導提示,使用者能夠通過軟件快速地創建針對微笑照片的美學測試,并通過軟件自管理程序將它融入患者的整個面部中。根據所佩戴眼鏡框上的標記,DSS 能夠自動對準組合兩個圖像并引導設計。這一特殊的校準系統能讓使用者研究患者的面部形態,并獲得可靠的測量值,從而有利于牙科醫師和技師的工作(圖1-3)。
(圖1)
(圖2)
(圖3)
用于無牙頜患者修復工具中的數學控制算法,使DSS 能夠為醫師推薦可供使用的最適合的牙科數據庫(圖4-7)。
(圖4)
(圖5)
(圖6)
(圖7)
在這第一個階段中,數字化牙科—更具體而言就是DSS 的臨床應用,為臨床和技工工作的設計以及信息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這使得牙科醫師為患者展示最終的修復效果變得更容易(圖8、9a 和9b)
(圖8)
(圖9a)
(圖9b)
同時也能為牙科技師加工修復體提供必要的信息。在完成了預可視化后,牙弓的數字化信息將被準備傳輸到CAD 系統中。DSS 內置有一體化的牙科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Cara DS CAD (Heraeus Kulzer),因此它能自動導出兼容的3D 輸出文件,以支持CAD 環境下的修復體塑型(圖10-13)。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一旦美學設計被確認,系統將獲取3D 數據(數字化牙科工作流程的第二步)。首先我們使用具有藍光技術的桌面掃描儀(Cara DS Scanner, BLue light, Heraeus Kulzer)來獲取模型的數據。掃描的精度高達15μ,這將為技師高質高效地制作修復體提供了非常精準的數據(圖14)。
(圖14)
然后使用人體掃描儀獲取高精度的面部數據(圖15)。
(圖15)
這一步掃描的結果是為修復體的體積設計和基底架制作打下基礎(圖16)。
進行到這一步時,所有采集到的數據都被傳到Cara DS CAD(目前是4.2 版)軟件中。現在利用導入的DSS 中的測量研究數據并應用軟件中簡單的3D 塑型工具開始設計臨時修復體(數字化牙科工作流程的第三步)。利用面部和口內的3D 數據,可以同時研究關系和唇齒之間的關系。如果在掃描時戴有口外標志點,就可以將3D 掃描的面部信息和口內信息組合在一起(圖17-22)。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