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絡
關鍵字: 樹脂修復 咬合高度 嵌體 牙齒解剖圖
對于樹脂的修復,解剖的恢復一直都是我們頭疼的事情,為什么呢?辛辛苦苦堆塑一個牙,堆塑時解剖是泰山,可調合后卻變成了機場,解剖沒了,心灰,非常的心灰,一切的努力算是白費,對于一個后牙,最重要的是解剖,因為解剖的恢復,而決定了其功能。
自己也一直在找答案,如何避免或者減輕這個問題,2012年8月開始工作,2014年3月份開始踏上自己的樹脂路,也是我一直需要尋找的答案。到現在已經是9月,走樹脂路也算是半年了,在其過程中自己每次都在總結與探索,半年的時間,或許是年輕,還很嫩,但我初步找到了一個符合自己如何避免或者減輕“堆塑時泰山,調合后機場”這個問題的答案。利用這次機會,分享出來,希望能一起跟同行一起探討,一起改進,一起進步。
解剖,顧名思義,要解開而去剖析它。這要求,我們首先必須認識正常標準的解剖。就比如,一個16,你連這顆牙正常標準解剖是什么,你都不知道,我覺得很難去堆塑或者初步恢復它的解剖,斜脊是哪個尖與哪個尖相連?總共是幾個尖,窩溝走向是怎么樣?咬合接觸點與側方咬合區位置?只有這些我們必須要做到清晰,做到隨便可以畫出一個牙的初步大概的解剖。后牙建儀,要熟悉16,14,,46,44的解剖,最起碼要知道它的窩溝走向、幾個牙尖脊,功能尖特性。
好,正常標準解剖記住了,來個細致的解剖。自己有沒有發現,當你一個牙尖一個牙尖,堆塑時,無意間,好像就堆出牙體的窩溝出來。說出了,什么問題?窩溝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問題,也是我最注重的問題,個人覺得,窩溝決定牙尖的位置,從而決定牙尖的高度之一,而不是牙尖決定窩溝。窩溝的位置如果做到修復后與修復前基本一致那就是非常完美(但有時,是需要改變有些窩溝走向,為什么要改),我們都知道,在固定修復備牙中,一個要求就是基牙預備后也盡量恢復其大致解剖,為什么?就是讓它的窩溝的位置不要改變目的之一,那窩溝改變了會出現什么?可能出現高咬合,或者咬空,側方合干擾,活髓牙修復后一段時間內患者感覺基牙少許酸痛或不適,或者部分修復體脫落(或繃瓷),嚴重點改變應有應力而牙齒爆裂,所以窩溝很重要,具體每個牙窩溝走向是怎么樣?牙尖怎么分布?詳看教科書而記住。
堆塑時,如果你覺得你牙體解剖很難控制,建儀每次都是少量樹脂進行堆塑。也許會有人問,這樣一來你堆塑一個牙齒是多長時間?一個鐘以上?我沒時間,其實時間是個借口,所以每一次都是做不好,我們都知道椅旁時間是我們牙醫生命線,但學習是需要時間。確實,為什么要這么長時間?為什么大師們那么快?只因我們還不熟練,所以要在過程中總結與摸索,但我們熟練后也許會快些了。
一個控制或避免后牙堆塑出現高咬合方法之一,參考邊緣嵴,靠近原則(前提周邊存在邊緣嵴或許僅失去少許邊緣嵴)。還是分尖堆塑,就比如堆一個46近頰脊,堆塑這個牙尖脊時的高度,必須參考靠近46近頰脊的邊緣高度來堆塑,所堆塑的脊的高度必須比46近頰脊的邊緣低,這個低,不是直線的很低,而是一個沿著順著46近頰脊的邊緣高度逐向合中下低,為什么?這個特點,可以看看標準牙模型。
來一個順序:比如 46 I類洞。
診斷、X片忽略,清潔患牙及鄰牙,對頜牙。
觀察對頜牙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并調改(過尖,過銳牙尖脊等)醫囑患者做正中咬合和側方咬合并側方觀察(不放咬合紙),初步了解患者咬合關系以及患牙與對頜牙的咬合空間。
記住患者現有的窩溝大概走向及牙尖脊的高度,也可以用手機或單反或內窺鏡拍下,個人推薦記憶。一邊思考,這牙與所記的正常標準牙的解剖(窩溝走向及位置,牙尖數目及形態,高度規律)是否大致一致?如有偏差,差在哪?所以我們記住偏差點就可以了。所以熟悉的正常標準牙的解剖很重要,也是基礎。
咬合紙,囑患者做正中咬合和側方咬合并記錄咬合接觸點與接觸區,也可以用手機或單反或內窺鏡拍下,個人推薦記憶。
常規去腐。備洞
酸式,粘結劑,流體襯底。然后按你之前所記住窩溝走向及位置堆塑。分尖堆塑。洞深分尖分層堆塑,堆塑最后一層樹脂牙尖脊的形態高度時按你之前所記住的,如何避免或發現堆高參考就近邊緣嵴高度以及你之前所觀察與對頜牙的咬合關系和咬合紙所記住的咬合高點。
對于后牙合面樹脂的堆塑,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洞深度。我們在堆牙本質樹脂時要充分考慮并且要留有空間給牙釉質樹脂。所以堆塑時,不要一味的堆塑,對于經驗不是很深厚的,建議樹脂少量多次充填。在行樹脂充填前,應該考慮好牙本質樹脂應充填到哪個高度。這樣基本能恢復到原牙的解剖的大概形態又可以控制咬合高度。
窩溝很重要,正常牙標準解剖也很重要。只有我們清楚了解這些特征我們才能恢復的更好,當然在臨床上遇到的并非都是那么典型,但我們可以參考。同時我們可以參考對鄰牙或對邊牙位牙齒的解剖特征。在考慮仿生修復時,還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全口牙齒特征,飲食特點,包括磨耗度、磨光度(例如老人家)這樣恢復得更好更逼真更貼合病人。個人推薦,盡量不要隨意改變原牙的窩溝走向。(有時候也需要做少許窩溝改變,比如食物嵌塞引起的二類洞或需改善鄰接關系,如何改?但并不是所有食物嵌塞引起的二類洞都要修改,又一大堆文字,在這不說了。)
總而言之,對于控制后牙咬合高度是個綜合問題,需要我們注意每一步,每一細節。(熟悉正常解剖、觀察、靠近原則)
如您有更好的方法,請分享哦。
對于前牙前牙的導板(或復板)4類洞或6類洞,個人覺得在石膏模型上恢復前牙舌側時,應同時也取對合模型,用來分析咬合,避免在石膏模型上恢復舌側時出現高咬合,雖然這影響不是很大,但我們臨床操作時間有限,并且避免大磨除舌側的樹脂,應在模型上堆塑牙齒形態時就要考慮到對頜牙的咬合關系。
感謝KQ88、漢鑫齒科旗下各Q群,提供的學習機會,認識了黑龍江喜來樂口腔苑喜來醫生(我的全冠預備、活動牙資深顧問)、陜西張雪醫生、福建戴宇勇醫生、佛山南海陳卓華醫生(我的樹脂嵌體蒙師)、中山吳超醫生、清遠楊宇環醫生,遼寧周楊醫生......等待,當然有高大上的馬小寒老師、國洪波老師,謝謝他們提供的教學:樹脂修復、根管治療、嵌體修復、根管外科、全冠修復、活動牙修復。。。。。
在這里分享一下個人小經驗,當你沒有橡皮章,用棉花隔濕時,比如進行一個46充填,不僅46以及前后、頰舌側需放棉花,也不要忘記在對頜16 17位置放塊棉花哦。沒試過的,試過之后你就發現為什么了。
因為現在才開始學習拍照,加上做樹脂時間也不長,病例很少。還有大空間學習,不少缺點。其實,我們這里也是只有基本的body通用A2 、A3、A3.5色,沒有B、D,T/I,樹脂,也沒有美容樹脂,但個人覺得只要用心做,基本也能滿足我們的基層。
(存有不妥之處,指出,改進,一起學習)
以下病例大部分是以Kerr的低端Neofil通用樹脂修復(基本都是粗拋紅標車針),修復調合后即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