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醫療器械創新網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5月23日透露,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正式投入生產,這將改變我國傳統的角膜移植手術中角膜供體來源奇缺的困境,為無數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
取材于豬角膜 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出,該產品取材于豬眼角膜,經病毒滅活與脫細胞等工藝制備而成,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該角膜在臨床上適用于用藥無效的尚未穿孔角膜潰瘍的治療,以及角膜穿孔的臨時性覆蓋。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立信: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研究生物工程角膜,但都沒有突破。國外現在有用醫用有機材料合成的角膜,但因為是化工原料,人體不能接受。我國這個是生物工程的角膜,因為豬的許多器官結構和人很接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結構近似于人的角膜基質
角膜來源奇缺 我國41個眼庫角膜庫存幾乎為零
近年來,因外傷導致角膜損傷的病例越來越多,各種感染、化學傷和各種外傷等都可能對角膜造成損傷。許多患者因為不能及時進行角膜移植而失明,甚至摘除眼球。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立信:
我國國內眼庫角膜奇缺,現在有41個眼庫,但庫存幾乎為零,所有的眼庫都遇到的一個共同難題就是角膜來源奇缺。
大多數患者無法得到角膜移植 導致永久失明
角膜病是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國現在有300多萬這類病人在等待手術,每年還新增加約10萬人。
據介紹,北京同仁醫院作為全國開展角膜移植最多的醫院之一,每年受捐的角膜才十幾例,但目前登記手術的患者已超過1000人。
目前,角膜移植手術的材料來源基本要靠社會捐贈,但我國人捐獻角膜現在每年不到1000例,大多數患者因為沒有角膜來源,將導致永久失明。
北京同仁醫院角膜病科主任醫師鄒留河:
這個生物工程角膜手術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做了115例,現在病人的愈后效果沒有不良反應,目前臨床的有效率達到94.5%,臨床試驗表明愈后效果已經接近人捐獻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