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Wilcko兄弟發明的PAOO治療法由于因能顯著減少正畸時間而廣受歡迎。本文介紹的是一則17歲安氏I類伴尖牙埋伏患者的正畸病例。
一、患者信息
17歲男性患者:骨性安氏I類,安氏I類錯合畸形,上下前牙前傾,雙側上頜尖牙埋伏阻生(右側頰向阻生、左側腭向阻生)(圖1)。
二、治療過程
最初治療計劃:拔除4顆第一前磨牙獲得尖牙空間,糾正前牙前傾。13采用piggyback技術,23使用K9彈簧,最后階段關閉空間。
治療開始時,患者使用0.022MBT托槽系統及0.016-in 鎳鈦絲。2月后,翻瓣暴露埋伏尖牙,粘結托槽后縫合全厚瓣并暴露托槽區域,換用0.016×0.022-in 鎳鈦絲,將頰側和腭側尖牙處托槽綁入主絲,用不銹鋼結扎絲與16托槽鉤相連(圖2)。
一月后,拔除4顆第一前磨牙以獲得間隙,換用0.016×0.022-in不銹鋼絲。使用0.0155-in不銹鋼絲使用piggyback技術以糾正13,并將13,16連扎。在22遠中將0.016×0.022-in不銹鋼絲截斷。用由0.017×0.025-in鈦鉬絲焊接而成的K9彈簧,以糾正腭側埋伏的23(圖3)。
4月后,13排入弓形,23牙冠從腭側形90°近中旋轉萌出。患者由于個人原因,于一年半后復診。
修改后治療計劃:
拍攝X片后提示23遠中較大骨缺損(圖4)。為加快時間同時增加骨量,計劃形PAOO手術并植入干燥骨粉(FBDA)(圖5)。術后予3天500mg阿莫西林及1日止痛藥(500mg對乙酰氨基酚每日兩次)。
術后,糾正23旋轉(圖6)。有較大旋轉量后換用0.017×0.025-in銅鎳鈦絲將23排入牙弓,45天后完成(圖7)。最后階段關閉間隙,治療結束(圖8)。保持階段上頜使用Begg環繞式保持器,下頜使用固定保持器。
三、跟蹤隨訪
5年后隨訪結果:除了23有輕微的近中腭向旋轉外,余均保持穩定(圖9)。
四、討論
在多種加速治療法中,骨皮質切開術由于其有效性較受歡迎。其基于“局部加速現象(RAP)”,即在骨損傷處有一個快速的改建和愈合。骨皮質切開附近由于骨的快速改建阻力減小牙齒移動更快。研究表面骨皮質切開術能在不影響牙周組織的前提下減少正畸治療時間。目前尚無文獻證明使用PAOO術增加骨水平。本病例中,整個矯正23的PAOO階段為45天,不包括間隙關閉,剩余調整的治療時間為9個月。除了能加快牙齒移動外,PAOO的優勢還有減少牙根吸收及保持牙髓活力。病例顯示PAOO術后結果穩定。
五、結論
PAOO能應用于正畸牙移動的困難病例中,其主要優勢為對牙齒本身影響很小,成年骨密度較高患者在需要快速治療時可使用該方法,此外,PAOO術后牙齒的穩定性也好于常規正畸方法。
來源: 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