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比較相似錯合畸形的同卵雙胞胎分別使用傳統托槽(CV)和自鎖托槽(SL)進行矯治的結果。兩種情況下,治療的持續時間均為24個月,然而,常規托槽在排齊整平中所需時間更少。自鎖托槽所需復診次數更少,且椅旁時間減少了約20%。兩名患者的衛生狀況良好,在治療過程中沒有抱怨不適。本病例比較中自鎖托槽并未體現出優越性。
一、患者信息
13歲雙胞胎女性患者,安氏II類錯合畸形伴嚴重上頜牙列擁擠,異位尖牙。臨床檢查提示雙胞胎患者情況類似,如:側貌、長面型、中等頰廊及唇肌松弛。不同點有:一名表現為露齦笑,右上頜側切牙空間不同(圖1,2),頭影測量指標見表1。
二、治療方案及計劃
患者1使用0.022的Roth傳統矯治器。弓絲序列為0.014,0.016,0.018NiTi絲;0.018,0.02,及0.018×0.025的不銹鋼絲。治療初期拔除前磨牙,隨后在側切牙和尖牙間使用NiTi開口彈簧,間隙打開后側切牙上粘托槽,使用0.012NiTi,12月后牙排齊,關閉拔牙間隙,未使用支抗釘(圖3)。后12個月使用橡皮筋牽引直至矯治器移除,整個階段維持了24個月,期間每月復診(圖4)。
患者2使用0.022的Roth自鎖托槽,弓絲序列為0.014,0.016,0.018熱激活NiTi絲;0.018,0.02,及0.018×0.025的不銹鋼絲,治療初期拔除前磨牙,隨后在側切牙和尖牙間使用NiTi開口彈簧打開間隙后用NiTi絲排齊,排齊整平時間用了14個月,后期使用橡皮筋牽引微調,整個階段維持24個月(圖3,圖5)。
兩例下頜均使用3×3固定保持器,上頜使用改良Hawley保持器。在患者1和2治療過程比較顯示如圖6。頭影測量圖的疊加中證實了極大的相似性(圖7),治療前治療后和保持后的差異見圖8,9。
治療完成兩年后(圖10和11)
三、討論
個體特征不僅取決于遺傳因素,還與環境有關,這是一個多因素表達。本病例中,由于同卵雙胞胎具有相同的遺傳因素,我們假設其有類似的生物反應,但若環境不一致則不一定有相似的反應。雙胞胎治療前面型和牙列相似(表1和圖7),可以認為其錯合病因相似。因此希望治療時有類似的反應,使用CV和SL并對其進行比較。
2.治療期間未測量摩擦力,但SL治療過程中體現出了摩擦力較小的優勢。兩者治療總時長沒有差異,兩位患者均沒有出現清潔時的問題,但CV患者有事會感到不適。
3.雙胞胎病例結果比較提示SL治療效率并沒有顯著高于CV。在治療期間,作者發現排齊整平階段CV花了12月,SL花了14月,總的治療時間均花了24月,CV復診了24次,SL由于在排齊期間能保持效果更好僅復診了21次。SL患者在排齊整平階段用了14個月,多項研究表明SL在牙齒排齊整平期間沒有優勢。其原因在SL托槽中存在間隙,可能會增加對準時長,而CV由于使用金屬絲結扎施加壓力,因此有加速作用。使用SL的患者牙弓擴張了3mm,CV患者無擴張;每次復診SL用時約15min,CV約20min。
4.就為什么患者對不同托槽會有不同的反應很難定義,假設由于患者1在微調及結束階段用了更長的時間達到了更好的控根效果,而患者2的牙弓擴張可能使其難以適應,操作者認為CV更容易操控,轉矩及牙尖關系控制更好,使得其效果更穩定。
來源: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