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也就是吸收新的知識,是成長的基本要求。學毋庸置疑很多人都會,但還是要談三個問題。1、學習的深度與廣度。2、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3、學習和思考的關系。
習,重視實踐的作用,學理論知識,必須用實踐來檢驗,在實踐中提高;再運用實踐提高自己的認識,再次推廣到實踐中去。學而時習之,指的不是學習并且時常復習,而是指學習經常實踐。牙科人才必須重視實踐,因為醫學是實踐科學,而不是推理學。必須在口腔醫院內部舉行技術大比武,促進實踐落地;對創新進行獎勵,加強企業和個人的創新能力。
交,就是多交流,走出去,引進來。交流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技術、交流病例、交流方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走出去引進來,才好激發熱情,碰撞火花。多出去看看,到國內行業內看看,到國外看看,成長切記坐井觀天。
轉,是轉變思想。技術人才一定要轉變技術為王的觀點和思維習慣。簡單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悖論:一個技術稍差的醫生比另一個技術稍好醫生,患者口碑更好,患者量更多,收入也更好,如果是患者注重技術,請問這是什么原因呢?很簡單,因為患者不是技術鑒定委員會,他們認為的技術是全方位的,起碼不是我們醫生認為的純粹的技術;患者認為的也許是你動作輕柔,也許是你速度快捷,也許是溝通充分,也許是術后跟蹤到位,也許是說得他滿心歡喜,也許是態度溫和。醫生還要轉變微觀技術思想,擁有宏觀技術思想。比如要重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比如牙齒與口腔的關系,口腔與人體的關系,人身與性格的關系,性格與收入的關系,患者與陪同人員的關系等等,必須重視。看問題,必須看整體,看患者,也要當做一個整體的人來看。一句話,我們看的是人,不是牙。
融,就是融百家之長。多參加技術學習班,更需要參加醫療管理培訓班,市場培訓班。了解一下醫療管理和市場是什么,才能夠有效的與醫院其他部門配合。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做技術的人,往往容易心高氣傲,目無旁人。必須學會先接納別人的東西,再進行思考和實踐,而不要先否定。
化,就是消化吸收。如果加強學習了,也交流了很多,但沒有消化吸收,其實就是生搬硬套、刻舟求劍。
博,就是博學多才。學習醫學技術,并不是只擁有醫療技術能力就可以了,因為為人服務,需多方面的才能和知識,比如心理學、美學、經濟學、中醫學等。擁有廣播的知識,才能夠從更高的高度看問題,才能夠更深層次解決醫學技術問題。
生,就是生生不息。成長的基本意思就是有新的事物誕生,也就是生成新的東西。只有學習交流,博學多才,消化吸收,才能夠產生自己的理解與認知。自己的認知投入新的實踐中去,產生新的認知。牙科醫生的成長就自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