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情況】
主訴:修復前要求正畸現
病史:因右下第一磨牙慢性牙髓炎于本院牙體牙髓科行根管治療,因牙體缺損大,建議全冠修復,修復科醫師檢查后發現,因右上后牙伸長,導致右下磨牙修復合齦間隙不足。(就這樣的情況大家都是怎么做呢?對合第一磨牙根管治療后截冠嗎?)
既往史:無特殊
全身情況:身體健康,否認貧血、傳染病及藥物過敏史。
【查體】
檢查:口內恒牙列,上頜牙弓寬于下頜,右側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正鎖合右下第一磨牙合面見大面積牙色充填物,牙面磨耗嚴重,咬合緊。
輔查:曲面斷層觀察齒c槽隔情況,為種植支抗植入熟悉解剖。
【診治】
右上后牙段頰腭側各植入一枚種植支抗,以該骨性支抗為支撐,壓低伸長的右上后牙,從而為右下后牙的修復治療提供間隙。
治 療:碧藍局麻下,植入頰部及A6A7之間種植支抗各一枚頰側種植釘愈合良好,腭側三天后即松動明顯。去遠種植支抗,愈合兩個月前來復診。查局部愈合良好, 局部粘膜增生。A6A7間腭粘膜非常厚約7mm,切開時幾乎將圓刀刀尖完全沒入。為此提醒大家,我們面對的是病人,而不是仿頭模。
【討論】
伸 長、下垂的磨牙在臨床很常見,常見方法有二:1、截冠并根管治療,一顆烤瓷牙變兩顆烤瓷牙,隨著人們對口腔保健意識的增強,該方法幾乎無可能性。2、正畸 方法壓入伸長的后段磨牙牙弓,既保證了第一磨牙的活髓,又有助形成良好的咬合功能,值得全科醫生借鑒。且該方法生物力學機制簡單,非專門正畸醫生也可掌 握、推廣。前提一定對局部解剖足夠熟悉。
在本例病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常規腭側植入直徑1.4長8mm的種植支抗,幾乎未鉆入骨皮質內,當然無法行使功能。 我們往往把治療的失敗歸咎于患者的不配合,實際上自己的操作規范也要回顧,如此才能發現問題,增廣經驗。 在本病例中,我們最終選取的支抗為12mm長,減去8mm的粘膜厚度,旋入骨皮質不足4mm,初始穩定性佳!
危 險因素:
①腭大動靜脈及神經出腭大孔后在距齦緣5-15mm向前直至切牙孔,植入部位不應超過第二磨牙的遠中,以免傷及腭大孔;
②患者張口有限,會行成植 入角度,容易觸碰牙根。植入位置和角度:牙根之間,冠狀面斜向下,避免過于水平未鉆入牙槽間隔,距離齦緣6mm-8mm之間處,支抗釘與腭部骨面成 70-90°角。
支抗釘選擇:宜選用8×1.4mm支抗釘,并采用彎機頭植入如圖一,以免支抗釘觸碰牙根。患者張口度夠大,也可采用直柄。如圖二提示:因視角不良,腭側種植釘植入建議使用口鏡反復檢查植入角度是否正確。
來源:口腔醫學網